煤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矿产资源,然而我国宁夏的贺兰山煤层,却已熊熊燃烧了300多年,每年损失高达10亿元。那么,为什么不能将贺兰山煤层的大火给扑灭呢?
贺兰山,这座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的山脉,有着独特的地质历史。
晚石炭纪至二叠纪时期,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森林郁郁葱葱,树木植被繁茂生长。当这些植物的生命终结后,被泥沙掩埋,在地质的作用下,逐渐转化为丰富的煤炭资源。
早在公元1272年,旅行家马可・波罗就在贺兰山发现了这种神奇的 “黑色石头”。经过现代科学的勘探,贺兰山煤系地层分布总面积约为19259平方公里。
截至1992年底,贺兰山煤层探明储量238809.8万吨,保有储量218464.1万吨,预测储量176111.9万吨,其中预测可靠基础量44218.1万吨。
那么, 为何不能将自燃的煤层扑灭呢?
煤层自燃,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化学原理。煤炭原本在地下安然“沉睡”,但当与空气接触时,就会开始吸附氧气,发生氧化作用。
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会不断积聚,如果不能及时散发,当温度超过临界值时,就会发生自燃的现象。
贺兰山的煤矿容量小、表面积大且疏松多孔,仿佛是为氧气准备了无数条便捷通道。更多的氧气与煤接触,加速了氧化反应,使得热量大量产生,让煤层宛如一颗随时会爆炸的炸弹。
此外,人类不经意间的行为也成为了 “帮凶”。一些工人在井下取暖或者在地面使用明火后未妥善处理,进一步加剧了煤层燃烧。而且,这种燃烧已经持续了300多年,火势早已发展到了令人咋舌的程度,不再是我们可以轻易控制的小问题。
治理贺兰山煤层燃烧,需要跨越巨大的技术和经济门槛。要深入煤层深处进行治理,就像要在荆棘丛中开辟道路一样艰难。这里位置难以到达,施工难度极大,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和高精尖的技术支持。
更为棘手的是,常规的灭火方法在这里根本行不通。水,这种我们常用的灭火物质,在面对煤层燃烧时却成了 “助燃剂”。
当水接触到高温煤炭时,瞬间蒸发,产生的水蒸气进一步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这两种气体就像给火焰注入了新的活力,让火势更加凶猛。
所以,无论是用水直接浇灭还是期待雨水来缓解火势,都只是痴人说梦,甚至可能在短暂的平静后,迎来更为猛烈的火势反扑。
贺兰山煤层燃烧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挑战,它涉及到自然因素、人类活动、治理难题以及巨大的损失等多个方面。
但通过对其起源、燃烧原因、扑救难题、损失和治理方法的深入了解,我们更应该意识到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