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乱世,是英雄美人、猛将谋士的舞台。而在中原大地,天下英雄争锋中,有一个人的身影,令人不能忽视。而这个人,正是贾诩。
贾诩极擅谋略,在那段历史中,他以高超的智谋,以及毒辣的计策,令对手闻风丧胆。也正是因为手段毒辣,贾诩又被称为“毒士”。
虽然计策狠毒、刁钻,但在那个乱世,这样的人
那么,且让我们看看,在乱世之中,他究竟做了什么,又献了多少“毒计”,才留下如此绰号。
而他,又是如何左右逢源、运筹帷幄,最后还能功成身退的。
在最近一段时间,贾诩的热度不低。在网上,很多人看完贾诩的计策,评价道:“贾诩伤天和而不伤文和”。而“文和”,正是贾诩的字。这个评论,就展现了贾诩的风格:明哲保身。
公元191年,贾诩首次出场,而一登场,就展现出了别样的锋芒。东汉末年,董卓乱政,霍乱朝廷。而在这年,王允离间董卓,董卓失势,自己身死不算,还被诛族了。
董卓死后,李榷、郭汜这些人,也陷入了迷茫之中。他们一直跟随董卓,突然没了领头的,不知道该往哪去了。
此时,贾诩见他们犹豫不决,当即提出一个建议。这个建议很大胆,甚至震惊了李、郭二人。而这个计划,就是反攻长安,为董卓报仇雪恨。
贾诩提出这个计划,也是无奈之举。毕竟,董卓已经死了,现在他和李榷、郭汜是绑定的,如果不果断点,也许就会被清算。到时候,可真就无力回天了。
为了自己能活命,贾诩决定施展权力,说服二人,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计划来。
反攻长安这个计划,听起来很大胆,甚至很不靠谱。但实际上,这是贾诩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毕竟,以李、郭的兵力,就算打不下长安,也能全身而退。可一旦打下来了,到时候不但可以报仇雪恨,更能重夺权力。为了说服二人,他渲染了长安的重要,以及可获得的巨大利益。
李榷、郭汜听后,深感震惊,即便智谋并不出众,他们也知道,这件事情利益巨大。同时,也被贾诩的能力所震撼。
能报仇雪恨,又有利可图的诱惑,加上贾诩言辞慷慨的劝说,李榷、郭汜决定孤注一掷,全力进攻长安。
最终,这场战争以李、郭的胜利告终。这二人占领了长安,获得了极大的权力,而贾诩也一战成名。这一战,是贾诩的首次亮相,也开始了他的毒士生涯。
后来,李榷、郭汜等人反目,互相攻打。他们的内讧,让朝廷抓住了机会,一举消灭了这些叛贼。而贾诩,也前去投奔张绣。
张绣本是北地枭雄,实力强大。但是,在曹操大军面前,依旧无力抗衡。无奈之下,他只能选择投降,成为曹操手下大将。
张绣投降后,他的军权被分割,领地也丢失大半。最重要的是,曹操纳了个妾,而这个妾,正是张济遗孀、张绣的婶子。
战败投降、领地丢失,又被曹操如此欺辱,张绣心中满是怒火。但曹操军队强大,张绣也无能为力。
可以说,昔日的北地枭雄,如今陷入了低谷。而贾诩见此情形,也知道自己该出手了。于是,他找到张绣,为其献策。
贾诩认为,就算形式如此,但张绣手中尚有军队,实力足够。而在乱世中,只要拳头够大,那就没什么不可能的。贾诩为张绣定下计策,计划一击破曹,就此扭转局势。
而曹操那边,听说张绣的愤恨,心中不安。张绣虽然投降,但军队还在手里。所以,曹操决定下手,秘密杀掉张绣。
双方不谋而合,都打算对对方出手。于是,张绣率先偷袭,一战杀了曹昂、典韦、曹安民等人。同时,击溃了曹操大军。就此一战,张绣重整旗鼓,夺得了大片土地。
贾诩这次出手,达成了“一计害三贤”的成就。“毒士”之称,也是因此而来。
曹操此次大败,本应重整旗鼓,再度率兵前来报仇,但是,他却一直没有出动。原因很简单,曹操在这时候,正与袁绍摩擦,战争一触即发,根本没空搭理张绣。
公元200年,双方终于按耐不住了,官渡之战就此展开。
曹袁开战,对张绣而言是好事。曹操忙于战争,也就没空找张绣寻仇。而张绣本人,也就有时间发展了。
话虽然这么说,但如果眼光长远点,我们就会发现,如果曹操战败,那什么都不会发生。但曹操若是战胜,那张绣肯定没好果子吃。
于是,贾诩再次出手,他这次出动,就是为了劝张绣归顺曹操。而他给出的理由,也足以打动张绣。
他说:曹袁之战,直接关系北方的统治权。此次大战,胜负不得而知,但如果张绣归顺,曹操必然大胜,这样一来,刚刚加入的张绣,就会立下大功。
这样一来,曹操得到了好处,对于以前的事,也就不会在意了。不然,等着张绣的,将是一场灭顶之灾。
在贾诩的劝说下,张绣决定再次降曹。而张绣的加入,为曹操带来一大助力,直接奠定了胜利的基础。张绣的归顺之举,也让他夺得大功,最终被封为代王。
张绣归顺,贾诩也顺势来到曹营。对于贾诩来说,在乱世之中,还得找个强大的主公,刚刚击败袁绍的曹操,正好符合他的要求。
到了公元211年,曹操想要出兵,征讨韩遂、马超联军。但联军多是骑兵,实力强大,不是能轻易击败的。一时之间,双方有些焦灼。
就在此时,沉默许久的贾诩发言了,他建议,可以使用离间计,疏远韩遂、马超之间的关系,到时候,联军不攻自破。
故事,他派出间谍,在联军内散播谣言,致使韩遂、马超生出了嫌隙。双方互不信任,互相猜忌,军心瓦解,而后,联军也四分五裂了。
而这,就给了曹操可乘之机,他趁机出兵,击溃了韩遂、马超,稳固了北方的统治。
而贾诩最后的献策,更是奠定了魏国的未来。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登基,建立魏国。站在曹丕的角度上,他真的应该感谢贾诩。
要知道,曹操原本选定的继承人,是曹昂。曹昂文武双全,德行出众,若他继位,谁也挑不出理。但是,如此完美的继承人,却死在了宛城之战中。而曹昂被杀。
而我们都知道,撺掇张绣出兵的,正是贾诩。也就是说,贾诩是害死曹昂的凶手。但是,贾诩、张绣二人,转投曹操后,却没有遭到报复。这之中,有曹操爱才之心,但更多的,还是贾诩善于自保。
在曹昂死后,曹操也没急着选继承人,毕竟他尚在壮年,这种事情不着急。
但在曹操晚年时,没选好继承人的坏处,也就暴露了出来。曹操子嗣不少,而且各个有能力。所以,曹丕、曹彰等人,纷纷争夺太子之位。
曹操麾下的文武,大多有自己支持的人。而曹丕有能力,在曹昂死后,他的继承权最大。所以,贾诩也支持曹丕。而在贾诩的游说下,曹真、夏侯惇等人,也站在了曹丕这边。
不但如此,在暗地里,贾诩还打听情报、传播谣言,尽力削弱其他继承人,确保曹丕掌握主动权。
后来,曹操找来贾诩,问他立储的问题。要知道,对有能力的人,曹操是很宽容的。但唯独立储、夺嫡这件事,危险性很大。
而危险的来源,正是曹操。君不见杨修,罪名是扰乱军心,但实际上,就是因为储君之争。
所以,当曹操发问的时候,贾诩也很紧张。思索片刻后,贾诩决定闭口不言。曹操看他没有回应,就问他为何不说话。贾诩答道:我在想袁绍和刘表。
而袁绍和刘表二人,都是实力强大的诸侯。但这两个人,最终的下场都很惨淡,不但自己身死,连势力也随之消散。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废长立幼。
贾诩的这个回复,看似答非所问,但实际上,他回答的恰到好处。即回答了曹操的问题,又没有太过直接,免得落个身死的下场。
毕竟,贾诩不是曹操旧臣,又害死了曹昂。在贾诩投降后,曹操就算将其处死,别人也不会意外。所以,在曹操麾下,贾诩向来沉默,生怕惹上祸事。
而这点,曹操也很清楚。所以,在他犹豫不决之时,才会喊来贾诩。而听完贾诩的话,曹操也清楚自己该怎么做。于是,他就定曹丕为太子,没再考虑其他人。
在投靠曹操前,贾诩的计策,向来是刁钻毒辣、一击见血的,所以被称为“毒士”。而这为毒士,在投靠曹操后,便收敛了锋芒,隐于大众之中,从不主动发言。
毕竟,贾诩想要的,是明哲保身,是全身而退。也正是因为这种谨慎、小心,所以他出了那么多毒计,得罪了那么多人,最后依旧能全身而退。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