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名“驮缚若”,一种丝帛做的伞盖状物品,下有长杆,顶有宝珠,用于表记功德,彰显威仪。
经幢在佛教传入我国后,出现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结合。唐朝时,人们用石刻替代了丝帛,再融合本土建筑特点,创新出了一种幢。由于幢身上刻有经文,故名经幢。
梵天幢
又名梵天寺经幢,建于北宋时期(965)杭州梵天寺,因此而得名。
经幢总共两座,相距13米,高15.76米。以天然太湖石雕成,分为幢座、幢身、幢顶三部分,每部分又由若干层组成。
南幢刻有《大佛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北幢刻《大佛顶陀罗尼经》。
梵天寺经幢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的佛教雕刻工艺与建筑科技,在艺术方面亦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国宝文物。
2001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在创作中优化了部分细节,使其更加符号化。佛像,菩萨,天王,莲花等等造型上也进行了改良,力图简洁表意。
自主声明:泽塔数字实验室原创作品,禁止商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