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月8日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全国人民悲痛万分,但是悲痛之余,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谁来接替周总理的使命?
总理可不只是一个职位,而是整个政府运作的核心,掌握着国家日常运作的方方面面,这样一个重要的职位,根本就不可能长期悬而未决。
事实上早在1975年,周总理病重期间,邓小平同志就代周总理主持国务院的工作,是事实上的第一副总理;
由他继任总理的位置再合适不过,但邓小平却最终没能坐上总理的位置,究竟是为什么呢?
早在1956年,中共八大的时候,毛主席就有意让邓小平同志出任党的总书记,尽管在当时的总书记并不是党的最高领导人,当时党的最高领导人是中共中央主席。
但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在七大之前,中央书记处也是执行党中央决策的关键机构,因此,中央总书记的职位,虽然不是党的最高领导人,也是非常重要的角色。
毛主席看中邓小平,也是因为看中邓小平同志在治国理政方面,是一个能干实事的人。
所以,在八大召开之前,毛主席就找到邓小平,表达了自己的对他的看法,并且希望他能承担这个重任。
但是面对毛主席的提议,邓小平并没有接受,他认为自己出任总书记是不顺的,为什么说不顺呢?
因为周总理,朱德总司令和刘少奇同志不论是资历还是威望,都高过自己,无论如何这样一个重要的位置都轮不到他来出任。
其实最关键的在于,邓小平同志很怕自己做不好这个角色。
中央书记处在当时是中央决策的执行机构,既是上级命令的承接者,也要根据拿到的命令定出具体的章程,这个角色可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宣布命令的角色。
邓小平同志的担忧不无道理,当时,新中国刚刚诞生不久,虽然在战争年代,邓小平在战场上做了很多具体的工作,但真的到了治国理政的时候,正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是毛主席却说,我们是医生,书记处是护士,你是护士长,还是助手的角色嘛,怎么会做不好呢?
此话一出,让邓小平的压力瞬间小了很多,随后,包括刘少奇同志在内的领导同志,也纷纷站出来鼓励邓小平,邓小平同志这才同意出任中央总书记。
正是这个经历,让邓小平同志得到了非常大的锻炼。
邓小平同志在1952年之后,就担任了政务院副总理的职位,一直到1975年,期间除了部分时间里周总理因外事活动或身体原因代行总理职责之外,邓小平同志其实一直都是国务院的副总理。
20多年的时间里,邓小平处理的非常多的具体的事务,尤其是1975年,周总理病重期间,邓小平主持国务院工作期间,虽然是副总理的身份,但实际上就是代总理的职责。
按理说,周总理逝世之后,作为第一副总理的邓小平应该继任,但此时邓小平由于处于被批判的状态,不能继任总理,所以,在周总理逝世后,是由华国锋同志接任了总理一职。
但在那段特殊时期结束后,党的领导同志还是共同推举邓小平同志担当大任,出任总理更为合适。
但是,这一次,如同20多年前他不愿出任总书记一样,再次提出了拒绝。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当时已经73岁高龄的邓小平同志认为,自己的年龄大了,精力跟不上了,而且,国家的发展也需要年轻的同志来带领,年轻人的思维更活跃,更有想法,对于党内众多领导的提议,坚辞不受。
所以到了1978年,还是继续由华国锋担任国务院总理,邓小平、李先念等为副总理。
从历史上邓小平两次推辞,我们知道,邓小平同志考虑问题,从来都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而是站在党的事业,国家和人民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在战争时期,邓小平同志的主要工作其实是在宣传领域,比如在他赴法国留学期间,就参加了旅欧共青团机关刊物《少年》的编辑工作。
后来在瑞金时期,又创办了中共瑞金县委机关报《瑞金红旗》,即使是在遵义会议之后,小平同志也是担任宣传部部长的职务。
可以说在军队政工工作领域,小平同志不仅是熟手,也是高手。
新中国建立之后,小平同志负责的领域则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担任政务院和国务院的副总理,处理的就是治国理政的具体工作了。
虽然宣传工作依旧很重要,但治国理政更多的是着眼全局,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1980年的时候,小平同志来到四川考察,当他看到农户家中正在进行沼气改造,立刻就问道:这个火苗能不能炒腰花?
会炒菜的人都知道,想要炒好腰花,必须要火大,川菜中著名的爆炒腰花就是这样来的。
别看这样一个小小的问题,看得出小平同志是非常有生活阅历的,如果沼气的火能够做爆炒腰花,那就证明沼气的火力是足够旺的。
由此可见,他对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多么的清楚。
还有一次,他去到贵州考察,他就指出,贵州少数民族多住在山上,最贫穷,如果能够解决他们用盐的问题,就很了不起。
由此可见,他非常清楚贵州当地的民众生活中的困境是什么。
这些工作都非常的具体,在1958年,邓小平同志又对贵州的工业,农业和林业工作做了主要指示,他不但提出贵州要重点关注有色金属,还提出农村要种植经济作物。
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层面上,小平同志一直以来都非常具体,他多次指出,很多同志喜欢说空话,讲官话,追求表面文章,很多地方会议太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
这些话,在当年可以说是针砭时弊,放到现在看,也还是振聋发聩,时至今日,不是仍有很多人在犯老毛病么?
由此可见,邓小平的所作所为,是求真务实的,更是脚踏实地的。
正是因为他一直以来坚持实事求是,才能够对近代中国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1989年,小平同志辞去了最后担任的中央军委主席职位,跟以往的坚辞不受一样,小平同志的退出,从来不以个人得失为核心,他的意图很明确,就是带头要让第二代领导集体让位于第三代领导集体。
这样的做法是为了推动领导干部年轻化,为了维持稳定和过渡的顺利进行。
退休之后的小平同志,依旧关心党和国家的事业,而且因为不再管理具体的事务,小平同志反而能抽出更多的时间去各地考察,1992年,他先后去到武昌,深圳,上海等地。
这次著名的南巡,让小平看到了许多基层的问题,深入研究了许多基层关心的议题,并且发表了重要谈话,总结经验。
要知道,这一次南巡的时候,小平同志可是已经80多岁的高龄了,这样的年纪,普通人早就颐养天年了,但小平同志却仍旧四处奔波,凡事亲力亲为。
邓小平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更是贯彻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一生。
他几次推辞,是高风亮节,更是对国家和人们的负责态度,虽然斯人已去,但我们还是要问一句小平您好,从他留下的宝贵思想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本文创作宗旨是传播正能量,杜绝任何低俗或违规内容。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私信及时联系我们(评论区有时看不到),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