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德体育注册官方入口 宋德福同志的英年早逝,至少影响了中国近三十年的政局

百晓声谈历史 1天前 阅读数 7139 #国际

2007年9月13日,原国家人事部部长、福建省委书记宋德福同志在北京病逝,享年61岁。

他逝世后,时任福建省委书记率省委常委及省委四套班子的领导人到八宝山为他送行,党的第四代领导核心亦是悲痛不已。

“多好的一位党的领导干部,怎么说去就去了呢”?

“英年早逝实在太可惜了”!

这是宋德福去世后,各界对他的一致评价与缅怀。

时光荏苒,转眼又是十几载岁月流淌,网络上突然传出这么一句话:宋德福的英年早逝,至少影响了中国近三十年的政局。

这又该从何说起呢……

1946年2月,宋德福生于河北盐山,他的童年正值新中国成立初期,各行各业百废待举,物质条件匮乏的同时,人们的精神却相当饱满,且充满活力。

宋德福自幼勤奋好学,从德惠第四中学毕业后,进入吉林省德惠房产科工作。1964年,宋德福参军入伍,成为一名解放军空军战士。

社会上的工作锻炼了宋德福随机应变与组织能力,而军营生活则磨砺了他的意志与品格。宋德福从普通战士做起,一步步晋升,担任排长、副指导员等职务。之后进入空军政治部,先后担任干事、秘书、副处长、处长等职务,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

因能力突出,1993年,47岁的宋德福晋升为少将,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将军之一。

同一年,宋德福被任命为人事部部长。

组织上为何会将一位出身军队的高级领导,调到人事部担任部长?其实这与宋德福的过往履历有一定关系。

除前文所述,宋德福在空军部队担任过诸多重要职务外,1983年,37岁的他被任命为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两年后,他升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负责领导和推动全国青年团组织的活动。

在这个岗位上,宋德福深入基层,了解青年需求,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有了充分的了解。

为此,中央经过反复慎重考虑后,才决定任命宋德福担任人事部部长,其主要职责就是积极推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制度。

人事工作,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对宋德福而言,最大的挑战是将当时千头万绪的人事管理和安排工作进行系统有效的整理,并推动其发展。

在这方面,宋德福根据邓小平同志“要打破老框框,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的指示和十三大、十四大的要求,适时提出了“三个制度、三个体系”的人事制度改革思路。

2000年12月4日,宋德福在一场会议上动情地说道:“人事战线,我留恋”。这句话,凝结了他八年献身人事制度改革事业的深深眷恋,彰显了一名人民公仆的美德与共产党员的本色。

八天以后,宋德福“空降”福建,担任省委第一书记。

在我们的印象中,福建地处沿海,在改革开放时期,经济建设做得有声有色。可在当时,组织上任命宋德福担任福建省委书记,颇有“临危受命”的意思。

彼时,因为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的爆发,导致国家损失800多亿元,且此案牵涉到一大批党政领导干部,仅厅级以上干部就有十几个。涉案人员中,最终15人被判死刑和死缓、13人被判无期徒刑、58人被判有期徒刑。

远华走私案备受海内外关注,对福建的对外开放、投资环境、政治生态都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宋德福南下福建任省委书记,其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已经不用赘述了。

针对当时福建的形势,宋德福上任伊始就提出了“旗帜鲜明反腐败、聚精会神抓发展”的口号。

因为主政地方与此前对人事工作进行改革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理念。既然因为一场特大走私案导致外界对福建的投资营商环境产生怀疑,且党内有不少领导干部被“糖衣炮弹”所腐蚀,那就必须大刀阔斧地先解决腐败问题,然后全力发展,才能最大程度地凝聚人心,从根本上改变福建的形象。

于是,宋德福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发展的重要性,诸如“九九归一是发展”、“悠悠万事,发展为大”、“发展是硬道理,是主旋律,是最强音”等等。

两年时间,在以宋德福为核心的省委领导下,福建逐渐从远华特大走私案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经济社会发展开始步入正轨,干部队伍也稳定了,对外开放的形象同样趋于正面。

正当宋德福满怀信心地准备大干一场时,没想到身体却出现了问题。同事们后来才得知,宋书记来福建工作一年多以后,身体已经抱恙。他担心治疗会影响工作,就只利用晚上时间去福州总院检查,连病历上的名字都用的是化名。

病情拖到了2003年3月初,全国两会结束,他到北京301医院检查,被确诊为胸腺瘤,后转到协和医院治疗,从此再没有回到他热爱的工作岗位,直至2007年9月13日凌晨逝世。

从2000年底到任福建,再到2003年确诊为癌症,宋德福满打满算在福建第一省委书记的岗位上干了不到三年。

但他却留下了数不清的动人故事与感人事迹。

据他自己说:“白天化疗,晚上睡不着,便爬起来写书。”

宋德福曾先后写了六本书,三本是自传,包括在北京工作的经历;三本是写在福建的工作情况,如《我尽力了,福建》就是在这段时间写成的。

从宋德福同志留下的这些遗作来看,他本质上是一位学者,亦是一个上进心很强的人。一生就干两件事:一是埋头不歇地读书学习;二是不怕艰苦拼命地工作。

在福建工作期间,每逢节假日从不回家休息,三年多来,他被活活累病了……

宋德福说过:“这个世界已经变了,我心里很明白。我也不是刻板的人,但我一辈子形成的信念,我不愿再改变了。党员要有党性,为官要有官德,做人要有良心,这是我一贯的主张。要想做个好党员、好干部,做个男子汉,总要有所坚守,有所舍弃!”

在《我尽力了,福建》那篇文章中,宋德福更向所有的人坦言:“我为福建尽力了,为干部的成长尽心了;我无愧、无悔、无怨,我用言行来证明我是共产党员。”

宋福德的这段“三无”理论,是不是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名言颇有相似之处?奥斯特洛夫斯基作为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他的一生同样为伟大的革命事业付出所有。

二者虽处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不同政治体制,思想却在某一刻达成完美契合。

至于如今网络上称:宋德福的英年早逝至少影响了中国近三十年的政局。

虽有夸大之处,但也并非全错。

不妨以假设为前提,若宋德福同志没有英年早逝,亦没有查出癌症的话,按照他的能力以及如此完整的履历,必会更进一步,担任极其重要的领导职务。

这应当是无人质疑的事实。

再按照宋德福生前在福建工作时推行的一系列政策,他的工作态度就是不仅要抓大事,总揽全局,还要在一些细致的工作上下功夫。

而在反腐倡廉方面,宋德福更是拟定出了六个完善机制;经济建设方面,他出台了三条通道,即拓宽山海协作通道;拓宽对内连接通道;拓宽对外开放通道。

正因于此,宋德福在长期以来的工作中养成了务实高效的作风。“在日常工作中有没有尽心?有没有为当地老百姓做好事?”当所有共产党员这样扪心自问,并以“三无”理论为榜样时,这就是宋德福同志对当代政局还有党的建设最直接的影响。

生前十年,加上生后十年,若宋德福同志继续保持健康的工作,近二十年里,他应会成为党内的先进标杆,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身体力行影响很多大事。

只是物是人非,欲语泪先流……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百晓声谈历史

百晓声谈历史

过去的一秒已成为历史,欢迎大家关注我,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