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十月份的黄金假期,不少朋友都来黄帝陵,领略华夏文化的昌盛,不知大家是否见过“黄帝陵”的题词,一副是郭沫若所写,一副是蒋中正所写,两人所写的三个字,大相径庭,相比之下,蒋中正的字迹显得有些杂乱,也有些不合常理。
“黄帝陵”是郭沫若在1958年亲笔所书,蒋中是在1942年刻下的,因为时代的不同,所以它的历史意义也是不同的,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从书法的角度去欣赏,你会发现,这两座碑有很多区别,第一,郭沫若用的是行书,蒋中正用的是楷书,这就是两种风格的区别,第二,蒋中正的字,方正,自成一格,而且,他的字,很有章法,很有章法,柳公权,欧阳询,魏碑,都对他有很大的影响,郭沫若的书法,讲究的是圆,刚劲,有一种开张率意,将他的独特之处,展现得淋漓尽致。第三个区别,则是在书法上,蒋中正的字,将整个石碑都占满了,有一种密不透风的感觉,特别是“蒋”字,和“黄”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得有些桀骜不驯,郭沫若的字,却是舒朗,大小不一,特别是落款,写在最下面的时候,带着一种对人文先祖的虔诚和尊敬,将“陵”字压在了中间。从整体的结构来看,很是得体,也很稳定,大家都知道,中国的书法,讲究一个“留白留黑”,疏密有致,蒋中正的楷书虽有些功底,功底也很好,可是在布局上,还是略显杂乱,而这三个字,更是让人觉得没有常识可言。
谁都知道蒋中正周围有许多名家,如沙孟海,于右任等,唯独这一幅字,实在令人吃惊,因为他不知道疏密,也不知道变化的大小,与他们的“皇帝陵”一比,我觉得郭沫若的字要高明得多,也更有魅力,你同意作者的说法吗?你对此有何见解?仅就书法而言,不能忽略对书法的常识,忽略了书法的规律,便是南辕北辙,我们应当恪守古法,遵从传统,如此方能得取其精华。“黄帝陵”四个大字,不仅是技术上的问题,也是常识上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时代的背景,希望您能参与进来,为继承和发扬传统尽一份绵薄之力。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