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生活分享#\u0002
首发头条平台,抄袭搬运必究!
(有看到抄袭搬运的读者朋友也请帮忙举报一下,首发和原创标签只有在头条平台。感激不尽!)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2820篇原创文章
(本文不含任何AI创作和自动生成内容)
有段时间没有和各位长期关注本人本号的粉丝朋友交心聊天了,这篇文章,写在周末,不谈什么宏观事件,也不进行严肃的分析,准备和各位聊一聊个人对于当下国内经济的一些观察,以及从真正意义上普通个体和家庭角度出发,几个个人认为有价值的优势策略和选择。
没有废话,直入主题。
关注动向,把握本质,看清主线,研判趋势,指导行动。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1
如何从务实理性的角度,去认知当下中国国内的经济环境和现实?
客观来说,当下在中国国内舆论和互联网环境中,去讨论国内经济的一些情况和现实,是非常难的一件事。
所以,这样的声音和内容被打压遏制,也是必然的。就和那位“建议中国年轻人去日本娶富婆”的券商首席当下待遇,是一个意思。
而盲目看多,只会一昧唱赞歌的声音,在当下国内经济现实存在的压力,困局,还有收缩的情况面前,也失去了舆论和预期引导的作用,反而被当成社会情绪宣泄的靶子和出气筒。
怎么说都不合适,但是要谈策略和选择,又不能忽略对环境和现实的认知吧?
所以,这里引用官媒一段比较务实客观的经济分析观点,给大家做一个参考:
有了这个基调,其实分成宏观和微观两个不同维度来看,结论就很现实了: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机遇大于挑战,大国博弈环境里面,中国是有熬下去,熬出头的资本和底气的;
而从个体的角度来看,恐怕就要反过来了,是挑战大于机遇,经济周期叠加宏观博弈现实的多重影响之下,基数庞大的老百姓和普通群体,就成为了国家当下熬的成本。
是不是务实客观的一个现实认知?
2
从直接关联普通人经济体感的三个角度出发,有哪些优势策略值得重视?
当下国内,有些人还沉浸在改开40年高速发展的温室里,压根没见过经济寒冬啥样。
这些人总觉得,经济不会一直差,房价不会一直跌。
这种惯性思维,在经济上行周期或许没问题。但在下行周期,就是一定是大问题了。
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被历史无数次验证过的经济规律值得和大家分享一下:
在一个经济下行的周期里,上一个上行周期中,没有生产资料的所谓"中产",就是下行周期的着陆成本。
以下,就置业,投资,消费三个直接关联经济体感的角度出发,和大家聊一聊个人认为的优势策略。
首先就是置业,这个在中国比较单一,就两个事情:买房和买车。
如果只有新能源车这个单一的选择,那么对于有通勤出行这样真实需求的群体,建议等一等。
国内新能源车企的行业内卷,以及洗牌,还在继续,而行业洗牌最大的风险,基本上都集中在产品价格泡沫,后续售后保障,以及二手市场价值保有三个方面。
简单来说,车企内卷,行业洗牌没有完成以前,风险全在终端产品和市场上面。
德国有三大汽车公司,日本也只有三大汽车巨头,而且过去几十年,这两个国家的车企赚的是全世界的钱,这应该没有什么争议吧?
为什么有全球市场,德日两国的车企没有像中国新能源车企这样,几十家的出现呢?
这就是一个过程,不是德国日本没有新势力出现,而是经历了完整的洗牌和整合以后,剩者为王,赢家通吃。
很显然,国内新能源车企还没有走到这个成熟的程度,各路资本和人性的博弈还在继续。
本人不懂车,也不针对任何车企品牌,但是从规律和逻辑来看,当下中国的新能源车市场,并不是一个理性合适的消费环境。
除非是孩子适龄读书,以及结婚扎根,还有改善生活环境这三种真正意义上的刚需,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个体和家庭而言,不仅仅是当下,甚至未来几年,都不要把赚钱心思,放到买房这件事上面。
中国把房子当投资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别再说什么"房子不会跌只会涨",更别说什么“无脑入”。日本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曾经能买下整个美国的东京,现在房价也还是那样。
人口结构决定房地产走势,这是铁律。
没有人这个因素存在,黄金和石头在自然界的地位和意义没有什么区别。再好的房子,没有真实需求的托底和支撑,都是工业垃圾。
其次是投资:
客观来说,中国国内经济环境中,老百姓能接触到的投资渠道和机会,结合当下的经济周期特征和本质来看,没有什么有想象力的。
现金为王,存钱要找对地方。
别嫌利息低,能保住本金就不错了。
把钱存大银行,再难也不会亏。
什么炒股,各种理财,保险金融产品,大家请记住,能说有赚钱机会的,基本上都是为了赚你们钱的。
钱在自己兜里,一定比在别人手上强。
至于说什么加盟,创业,入股……这些民营环境中的渠道,别问,别看,别想,谁家没个亲戚关系户,能让外人来赚钱?大概率,被吸引的人和钱,才是这些投资渠道真正的生意目标。
这里多说几句股市的观点,大概有以下的建议:
抗风险能力和心态较差的个体,要么完全不参与,要么参与投入的资金量,不能超过个人无风险可调用总财富的5%,足够了。
赌徒不劝,都是成年人,盈亏自负。
最后就是消费了:
这里不搞什么鸡汤大道理,只说几个务实观点。
降低物欲,不被攀比引导消费,是个体穿越周期的基本素养之一。
反季消费,遇到人多的地方和时候捂紧口袋,很重要。
最后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下行阶段,千万不能透支消费,杠杆消费。
写在最后:
关于当下时代风险和机遇的几点考量和讨论
文章最后,分享几点个人对于当下时代风险和机遇的思考:
1,对于上一个周期没能实现财富沉淀,真正的生产资料掌握的中产群体,接下来要做的并不是去赌去博,试图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而是要想尽一切办法,将前一个周期的财富尽可能多的保留下来。
历史进程会有垃圾时间,但是对于个人而言,没有垃圾时间。
很多时候,重要的不是做什么,而是不做什么。
2,未来不能指望“学历改变命运”。
接受教育和读书一定有意义和价值的,但是学历,特别是人口红利衰退以后,持续贬值是必然的结果。
3,心态和情绪,永远是风险最大的来源。
人是情绪的动物,所以就注定会成为情绪营销的对象。
个体的悲欢,在现实和趋势力量面前,没有任何意义。
不要被共情和贩卖焦虑的东西给套路了,保持一个积极乐观,充满希望的心态,在经济承压的特殊阶段,比什么都重要。
在经济寒冬里,能活下来的,往往不是最强的,而是最清醒,并且拥有乐观向上心态的。
4,下行阶段,不要低估人性之恶。
在一个内卷,连银行都要降利率的环境和阶段,对于绝大多数个体,公司,行业而言,能够见到的绝大多数所谓机遇,大概率都是陷阱和套路。
在风险大于机遇的现实面前,人性中的赌性,就是很多人做局收割的重要理由。
这里套用澳门赌王何鸿燊先生的一句名言:“不赌为赢”。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精炼总结:非常时期,非常阶段,安全第一。
周末事件,记录思考,不登大雅,和各位头条的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分享和交流就好。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u0002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