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德体育注册体育真人 宋朝本可以合围辽军将其歼灭,却被摸鱼大将搞破产,被迫和议

书包空空的 3个月前 (09-21) 阅读数 0 #推荐

1004年,辽国萧太后在率军南侵北宋失败后,与宋朝签订了《澶渊之盟》,从此开启了两国长达百余年的和平。双方能够达成这样的合议,主要是因为两国实力对比大致相当。

但是在这次萧太后率军南下的过程中,宋朝君臣原本是有机会合围辽国大军,将其一举歼灭的,可是却被掌握一支宋军主力部队的大将摸鱼怠工,给搞成了麻杆打狼两头怕的局面,最后被迫签订合议,这是怎么回事呢?

辽军南下,宋君臣议定计划

自从石敬瑭的后晋政权丢弃幽云十六州给契丹后,中原王朝的北方就变得无险可守,契丹骑兵随时可以南下进犯华北腹地。宋朝建立后,宋太祖就开始布局收复幽云十六州,宋太宗则在率军攻灭北汉后,马不停蹄地就前往攻打幽云十六州,结果被打得大败,自己抛下部队乘坐驴车逃回涿州,被网友戏称为“高梁河车神”。从此宋辽和平的局面被打破,辽军屡屡南下进攻中原,虽然没有打下多少城池,但是给华北大地的人民造成了巨大的苦难。而宋军北伐也是无济于事,双方陷入了战略相持的状态。

当时的宋辽两国,基本都处在君明臣贤的状态,都是国力的上升期。辽国的萧太后临朝称制,屡屡率军南下侵宋。公元1004年,萧太后及其子辽圣宗耶律隆绪率兵20余万,以收复瓦桥关(在雄县南)失地为名,深入宋境,其实是为了学习当年辽太宗耶律德光灭后晋那样,一鼓作气消灭北宋,为两国长达25年的拉锯战做个总结。

999年那次萧太后率军南下,宋真宗就曾御驾亲征到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击退了辽军。如今辽国大军再度倾巢南下,有过亲征经验的宋真宗就想再度亲征,召集众臣讨论。宰相寇准等四人商议,都认为黄河以北的澶州城(今河南濮阳)是适合宋真宗驾临指挥全军的地点。大臣毕士安和王继英主张暂缓前行,而寇准和将军王显主张马上出发。

寇准是出名的主战派,对辽军多年来屡屡南下破坏华北的行为深恶痛绝,早就想痛打他们一顿。作为军事迷的他策划了一个围歼辽军主力的大计划:首先,在辽军突破贝州(今河北清河)防线后,从定州(今河北定州)出兵3万,由裨将桑赞南趋镇州(今河北正定),河东副都部署雷有终由土门与之在定州会师,再由王超率领七万大军在定州翼城结阵牵制辽军。其次,如果辽军在镇定二州之间挡住了宋军行军,就派魏能等将领率骑兵东下威胁辽军后方,让辽军有所忌惮。最后,宋真宗亲率十万大军北上,坐镇澶州城,和其他几路宋军四面合围,一鼓作气歼灭辽军主力。宋真宗批准了这个计划,随后开始部署行动。

以为是可用之材,结果是庸懦之夫

从这个计划我们可以看出,让王超带着仅次于真宗本部十万大军的10万宋军主力在定州蹲点,是给予了他极大期望的。王超在这之前的望都之战中曾经卖队友,看着王继忠的部队陷入辽军重围却不发兵援救,导致王继忠部全灭,王继忠本人被俘。既然有这样的劣迹在前,为什么还要选王超率领这支部队呢?

原来在当时的宋军将领里,威望足够的年龄太大了,常胜将军李继隆因真宗即位时的站队错误而坐冷板凳了,曹玮等其他有能力的年轻将领威望不足不能服众。而王超是宋太宗的潜邸旧臣,在军中威望很高,又很熟悉河北边事。上次宋真宗亲征的时候,王超在京郊指挥20万宋军大阅兵,全军号令严明,整齐如一,因而得到了真宗的夸奖,让他担任了河北地区的主将。由此可见,真宗对他是寄予厚望的,也没有因为那次卖队友的事情而责罚他。

辽军一路南下,辗转攻打河北各州县,遭到北宋军民的坚决抵抗。辽军在野战中击败了几部宋军,但是攻城能力欠佳,几乎一座城关都没有拿下,只是一路烧杀抢掠,荼毒生灵。辽军打到定州,王超派部队前去交战,辽军知道这一部宋军不好惹,就绕过定州南下。王超见辽军离开,也不派军前去拦截,坚决贯彻之前朝廷让他“伺机而动”的命令。朝廷下令让他阻截辽军,他以慎重为由,就是不出兵。

当年十月,辽军攻打瀛州(今河北河间),还分兵试图围点打援。瀛州守将李延渥坚守城池,与辽军鏖战多日,辽军战死3万多人都没能拿下城池,士气大挫,只能再度转移南下。这时候如果王超率军抄辽军的后路,够辽军喝一壶的了。可是不知道王超是忌惮辽军的骑兵战力,还是想继续观望,就是没有任何行动,看着辽军一路抵达澶渊,此地离北宋都城开封只有一日的行军路程,隔着黄河天险了。虽然一路损兵折将,辽军仍然还保持着20万左右的大军。

在这个过程中,宋真宗多次下诏让王超率军前来牵制辽军。等到辽军抵达澶州附近时,诏命已经变成了前往澶州勤王,王超仍然无视,继续搁那儿摸鱼。这个事件让宋真宗越发不安,因为这不只是一支主力援军不来助战的问题那么简单。想当年耶律德光南下,后晋出帝石重贵也曾前往澶州抵抗契丹,结果前线大将杜重威临阵投敌,带着契丹军南下让石重贵做了俘虏。这样的“五代遗风”让宋真宗脊背发凉,现在又不能下诏将王超替换下去,怕他真的投了辽国。

用人失误的问题已经无法挽救了,那么接下来该怎么办?此时宋真宗手下只有10万宋军,要到澶州硬刚20万左右的辽军,按正常逻辑都知道胜算不大。再加上不知王超是否要投敌或者给自己来个黄袍加身,所以宋真宗原本热情地要赶赴前线指挥作战,现在是十分为难了。而王钦若和陈尧叟建议宋真宗放弃东京城,南下江南或巴蜀躲避辽军兵锋。

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还是积极主战的寇准严厉驳斥了这一意见,劝说宋真宗:“如今陛下英明神武,将臣协和。如果御驾亲征,敌人就会逃走。如果敌人不走,那我们可以坚守城池,出奇计让敌人疲于奔命,这样我们就可以找到战机打败敌人。现在如果陛下南迁到江南或巴蜀地区,丢弃宗庙,就会导致人心离散,天下就再也保不住了!”宋真宗被寇准的言语感染,终于决定北上澶州,迎击辽军。

被迫签订合议,摸鱼竟然善终

宋真宗一边派军进攻辽国境内的易州(今河北易县),牵制辽军,另一边重新起用李继隆,前往澶州做准备御敌。李继隆利用澶州城西南东三面环水的地形,在城北挖掘壕沟,放置鹿角做防御工事,再以大车结成营垒,埋伏步骑。辽军前来进攻,李继隆派将与辽军血战,挡住了辽军兵锋。

在之前的宋辽战争中俘虏名将杨业的辽军主将萧挞凛,此时正在澶州城前巡视。没想到辽国内部有人将萧挞凛在前线的情报报之宋军,宋军在城头展开巨大的床子弩,对着萧挞凛一箭射去,正好完成爆头。宋军士气大振,都在等着宋真宗前来。十一月,宋真宗一行抵达黄河南岸的澶州南城。在辽军骑脸输出的时刻,王超依旧摸鱼不动,身边很多大臣也反对再前进,所以宋真宗又犹豫了起来。

于是这是历史名场面发生了:寇准进言道:“陛下如果不渡过黄河,人心就会畏惧,敌人的气焰也会越发嚣张。现在四方军队都在赶来勤王的路上(除了王超部),您还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呢?”大将高琼则进言道:“陛下如果不进入澶州北城,百姓就会像爹妈死了一样难过啊!”冯拯作为寇准的政敌,在旁呵斥高琼无礼,结果高琼反唇相讥道:“您靠写文章的才华做到了两府众臣,今天敌人打到家门口了,还在这里怪我无礼。你怎么不当即写一首诗去退敌呢?”

冯拯哑口无言,看着宋真宗被将士们抬过了黄河。澶州城内的军民看到了皇帝的伞盖,纷纷欢呼起来,士气顿时爆棚。宋真宗被军民的热情感染,拒绝了李继隆让他待在更安全的南城楼,而是走到直面敌人的北城楼检阅将士。宋朝军民的欢呼声震天动地,声音大地将前来试探的辽军都震得脑子嗡嗡的,随即被宋军击败。

士气高涨到这个程度,宋军可以来场大决战了吧?宋真宗这时候又想起了王超这个不省心的玩意儿,没有他的10万大军在这儿,真宗终究没有足够的底气以少打多。这小子到底是不是想做第二个杜重威呢?而王超的摸鱼行为不仅让宋军这边懵逼,让辽军那边也摸不着头脑了。萧太后和辽圣宗不确定王超在定州的十万宋军在后面要干嘛,怕它在背后捅自己一刀子。辽军打到这儿没有补给,也是樯橹之末了,所以也不敢开启决战。

就这样,摸鱼的大将王超成功地让双方都陷入了巨大的不安状态下,都把王超当成了自己可疑的敌人。双方领导经过之前的多场大战,都不想再打下去了,这就让两国的主和派找到机会,推动和谈。在王继忠的帮助下,宋辽两国在澶州城下反复谈判,终于达成了“澶渊之盟”,以辽军撤军,宋朝每年给三十万岁币的结果,终结了宋辽战争。

事实证明,王超的摸鱼行为并不是想叛变,只是单纯的平庸怯战。他这下可是把宋真宗和群臣都得罪光了,放其他朝代可以直接下狱处死了。可是这次凭借之前的背景,加上真宗本身宽仁的性格,他得到的处分仅仅是罢免统帅之职,改封为地方节度使,后来死在了知州的任上。

如果王超能够听从诏令,率领大军前来围攻,那么以宋军的高昂士气,击溃孤军深入的辽国大军是很有可能的。如果能够逮到萧太后母子,那幽云十六州也基本就到手了。可惜历史就是这样,常常因一两个人的选择而导致了全局的改变。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书包空空的

书包空空的

一只无聊的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