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期间,刚刚投入现场的MP18冲锋枪在实战中还是体现了设计上的一些问题。
首先,MP18冲锋枪使用的9毫米鲁格手枪子弹,其副作用就是威力较小,往往需要数枪才能击毙一个敌人。
如果子弹不击中人体的要害器官、动脉和骨头,不容易造成致命伤,中枪者仍然能够继续作战。好在MP18冲锋枪的射击是全自动的,一梭子扫过去,敌人基本都是身中数枪,就算不是要害,一般也无法作战,多少弥补了这一缺陷。
如果冲锋枪使用的不是手枪子弹,而是威力巨大的步枪子弹,虽然在击发的瞬间,弹头比枪机更早运动,但因为膛压太高,弹头还没飞出枪口,枪膛内压力没降下来,枪机就在巨大的压力下后座了。
此时,枪内的高压气体会从枪管后端冲出来,非常容易造成弹壳爆裂。显然,这样的枪是没有办法使用的。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增大枪机的质量,使枪机的惯性变大,延迟枪机后坐时间。可是,这样一来,武器的重量会大大增加,不利于单兵携带,而且射击时的震动会很大,严重影响射击精度。
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设计者必须在大威力弹药和高精度、高可靠性上做出选择,想要两者兼顾是不可能的。
冲锋枪连续射击时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膛内高温,不但影响射击精度,还会造成子弹自燃,出现炸膛的现象。
施迈瑟为了能有效散热,除了在枪管处使用样式极为特殊的多孔散热套(这也是“花机关”这一中国译名的由来),还采用了开膛待机方式,通过机匣右侧的拉机柄将枪机拉到后方位置,卡在拉机柄槽尾端的卡槽内实现保险。
不过,这种固定方式并不保险。如果枪身遇到突然的剧烈震动(比如枪械跌落地面),拉机柄就有可能从卡槽中脱出,导致枪机向前运动击发枪弹,发生走火。
虽然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很小,但终究是一个隐患。后来,MP18冲锋枪的改进型修正了这个问题。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