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最早的行政区划,最早是从西汉时期开始的。
昙华林
西汉开始设立沙羡县直至(东晋)晋元帝大兴四年(321年),其间只是在三国时期短时间改称沙阳县。大兴四年,沙羡县改称汝南郡,东晋孝武帝太元五年(380年)改为汝南县,隋代时改称江夏县,直至1913年改江夏县为武昌县。
1869年武昌
三国时期今武昌地区城邑的出现始于公元223年,武汉在这一年迎来了其建城史上的贵人——孙权。
孙权筑城
当时孙权为了与刘备争夺荆州,将其统治中心迁至南京上游的鄂县(今鄂州市),并于公元223年在临近鄂州的今武昌蛇山东北筑城,因为所筑之城正对夏水入口处而取名夏口城,这便是今武昌地区的城邑之始。名扬天下的黄鹤楼,最早就是当时建在夏口城内的一处高耸的军事瞭望台。
黄鹤楼全景
"武昌”到底什么时候才出现在我们的土地上呢?如果不算三国时期的武昌郡,应该是在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
1923年的武昌
但当时不是作为行政区划出现的,而是作为一个军区出现的。唐朝建立伊始,为了加强边防,便陆续在各地设立藩镇,也就是今天的边防军区。设立藩镇的目的是防范周边各族进犯。藩镇的长官最初名号不一,后来一律改称节度使。
自元和元年设立武昌军后,鄂州所在地就属于武昌军的防守范围。
武昌这里地名大多与文化、军事有关,“惟楚有才”、“因武而昌”。
说的就是在古代武昌就是一个能文能武的地方。
李白
大诗人李白30岁的时候,曾经来过武昌,对这里的印象就是武昌的鹤楼明月和江上渔舟了。写下这样一首诗:
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
春风三十度,空忆武昌情。
岳麓书院
“惟楚有才”就不得不提楚才街,“楚才”最早出自于《左传》:“虽楚有材,晋实用之。”的典故,后来就有了“楚材晋用” 之说。
贡院前街及楚材街
这条街起于武昌古城贡院大门前,向南连通青龙巷到司门口,明清时它由两条街道组成:由贡院至海马巷叫贡院前街,海马巷到青龙巷叫新街。1940年代末,因在贡院前街上立有“惟楚有才”的牌坊,故把贡院前街和新街合并,取名“楚材街”。就是这座“惟楚有才”的牌坊,几百年间引出不少故事。
惟楚有材牌坊
武昌楚材街最早叫贡院街。贡院,是考秀才、举人的考场。正对贡院的大门,竖着一个高大的牌楼,牌楼上有一块匾,上面写着“惟楚有材”四个大字。说起这四个字,在古时候还闹了一场风波!
武昌实验小学
有一年,一位河南籍的考官来湖北贡院主持考试。他见牌楼上写着“唯楚有材”四个赫赫大字,心里暗想,楚地也太狂妄了,难道只有楚地才有人才吗?
粮道街
他召集地方上的绅士,对他们说:我今天就出一副对联请你们对,如果对得上来,你们确实名不虚传,如果对不上来,就要请你们将牌匾取下来。我的上联是:
“磨大眼小,齿磷磷,可吞粗出细”。
在场的人都对不上来。考官便让人将“唯楚有材”的牌匾摘下来,送到汉阳门江边,准备装船带走。
有个卖菜的很不服气,赶到汉阳门江边,叫道:“喂,官船不要开,对联我能对。”考官上岸来了,卖菜的对他说:“你的上联是:‘磨大眼小,齿磷磷,可吞粗出细?,我的下联是
‘秤直钩弯,星朗朗,能知轻识重’。”
考官暗自佩服。他看到江边有几只鸭子在水中游戏,灵机一动说:“我现在再出一联:
‘七鸭戏水,三个四个,游来游去,三双多一只’。”
卖菜的抬头看见蛇山说:“我的下联是:
‘八蛇出洞,五窟六眼,窜进窄出,九寸加十分’。”
考官马上说:“我们河南有座洛阳桥,我以此为题,再出一联:
‘洛阳桥,桥上荞,风吹荞动桥不动',”
卖菜的略加思索,望着对面的鹦鹉洲说:
“鹦鹉洲,洲下舟,水推舟流洲不流,”
考官不得不惊叹道:“卖菜的都这么有才,真的是楚地有材,唯楚有材。”便归还了画匾,又抬到了牌楼上去了。从此,贡院街就改名为楚材街。
棋盘街
此外,相传古代在蛇山百步梯下面,有一个古棋盘,隔着民主路正对着古棋盘,有一个小街叫做棋盘街。
清末棋盘街
棋盘街形如棋盘,街上有大大小小的几十口水井。说起棋盘街,还有一个神话传说呢。
相传南斗和北斗两位神仙,下凡来在蛇山百步梯附近下棋。当他们下得最痛快的时候,用手一拍棋盘,那棋盘和南北二斗一起飞上了天。神仙腾云驾雾走了,棋盘托着棋子飘飘荡荡落下来。这棋盘降落的地方,就变成了棋盘街。棋盘街上的水井,如星罗棋布,相传就是那些随棋盘降落的棋子变的。
楚望台
另外,武昌城楚望台也是与一位历史名人有关。
据说武昌城楚望台,是当年楚王登台西望盼楚军的地方。
楚望台遗址公园
东周十八国临潼斗宝,楚国没有宝,只有一个武将伍子胥。于是,楚国以人为宝,派伍子胥去临潼。秦国的将军柳展雄,和伍子胥比武,较量三天三夜,柳展雄认输,和伍子胥结为朋友。
武昌石刻
秦王不服,又叫伍子胥举千斤鼎。柳展雄密告伍子胥:“鼎里装的是水银,倒出水银,轻而易举。”伍子胥倒出水银,果然一举而起,秦王大吃一惊,只得与楚国和好,并结为亲家,秦王把宫女马群钗嫁给楚王,将吴详女嫁给楚王的儿子。
由于奸臣搞鬼,楚王误娶了儿媳吴详女,为此事,伍子胥的父亲大闹官廷,弄得楚王出了大丑,楚王怀恨在心,把伍子胥的父亲押进监牢,并派伍子胥去边关孤军作战,要使伍家灭门绝户,伍子胥在边关英勇善战,打了胜仗,楚王为了谋害伍子胥,强命伍子胥的父亲写书信:“快马加鞭连夜回!”
伍子胥看破楚王的阴谋,一气之下,投了吴国。
楚望台
伍子胥为了报仇,带领吴国的兵将,把楚国的京城荆州包围起来。楚王吓得逃到江夏,并修了一个高台,登高西望荆州。
东湖老照片
伍子胥破了荆州,又来江夏杀楚王.楚王孤立在高台上,盼着楚国的兵将来救他,他眼看楚军一败涂地,吓得魂飞胆丧,死在高台上了。从此,这个高台就叫做楚望台。
九女墩
东湖“九女墩”同样也诉说着一个历史悲剧。在风景秀丽的东湖北岸,有一座高大的纪念碑,这碑后的土包就是有名的“九女墩”,里边埋葬着太平军的九位女英雄。
九女墩碑记
那一年太平军第三次据守武昌城,有一支由女子组成的队伍,也参加了这次作战,清兵仗着人多势众,还有火炮掩护,攻破了太平军的防线。太平军寡不敌众,边战边退,女军中最后只剩下九个女子了。
东湖
清兵见她们个个美貌出众,心中大喜,高喊:“抓活的!”一拥而上。这时,九个女子的身上、脸上到处是伤痕,衣服上也都沾满了斑斑血迹,可她们还是咬着牙、忍住疼,坚持杀敌。她们一会儿杀上去,一会儿又退下来,边战边退,一直退到大东门附近.看看实在无路可退了,就小声地商量说:“要死,咱们姐妹就死在一块,决不能活着落到清妖手里。”她们朝东方“天京”的方向跪下磕了一个头,就手持钢刀向自己脖子上抹去。
九女墩牌坊
清兵那里看到过这样烈性的女子,一时间都惊得目瞪口呆。忽然,从天边滚过来一个吓人的炸雷,天空卷起了大片大片乌云,狂风大作,瓢泼般的大雨哗哗下个不停。
东湖楚望台
等到雨过天晴,这九个女子的尸体已不知道去向了。第二天清晨,住在东湖岸边的父老兄弟们,忽然在梨树林里发现了九个女子的尸体,她们紧紧地抱在一起,分都分不开。人们含着泪,把这九位英雄合葬在一块,还在周围种满了竹木花草。因为不知道她们的名和姓,也不知道她们是何人家中的妻子、女儿,就给这座坟取了个名字叫“九女坟”,为了防止清兵破坏,就故意管这座坟叫“九女墩”。后来,“九女墩”就这样叫下来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