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惠民生,一枝一叶总关情。
近年来,我省顺应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期盼,让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可感可及的幸福体验,聚焦社会保障大问题,真正把民生实事拉单列表、落在实处。
——提高城乡低保标准,确保不低于省定最低指导标准。
——为10万名有需求的持证残疾人和残疾儿童提供基本康复服务。
——为1万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
——救助恶性肿瘤、血友病、白内障、股骨头坏死等疾病困难患者1200名以上。
——对考入本科院校的困难家庭考生每人资助3000元,实现救助全覆盖。
今年的民生实事清单中,我省更是把柔性关怀渗透到每个群体,牢牢织密民生保障网。
兜底线,擦亮民生画卷温暖底色
吉林市船营区德胜街道西大社区一家低保户,户主和妻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女儿今年7岁,是小学一年级学生。“我们定期来他们家走访,真挺让人心疼的。”该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提高保障标准后,该家庭每月基本生活保障金1980元,增发补助金1020元,残疾人两项补贴每月340元。同时,将该户家庭纳入吉林市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范围,通过减免冬季取暖费、女儿在校期间午餐费和课后延时费等,给予分类专项救助,有效缓解家庭实际困难。
据了解,为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省民政厅将民生实事目标任务纳入2024年民政工作要点和民政工作目标责任制评估项目,联合省财政厅印发《关于2024年度全省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最低指导标准的通知》,指导各地落实省定最低指导标准,确保保障标准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目前,下拨中省级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47.3亿元,保障城乡特困供养对象8.7万人,平均基本生活标准达到月人均846元和616元,均达到上年城乡低保保障标准的1.38倍;保障城乡低保对象79.5万人,平均保障标准分别达到月人均643元和483元,较上年分别提高5.1%和8.5%,农村低保标准占城市低保标准的75%,提前完成民政部社会救助“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底农村低保标准达到城市低保标准75%”的要求,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强救助,提升民生画卷爱心成色
小寒,一位年仅10岁的女孩,2022年6月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雳,重重击打着这个依靠低保维持生计的家庭。在绝望之际,省慈善总会犹如冬日暖阳,为他们送来了及时雨,确保了患儿“救命钱”得到解决。在社会各界爱心的汇聚下,小寒成功克服了化疗期间并发的肺炎、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急性胃炎及脓毒症等重重挑战,最终康复出院,回到了柳河家中。
据悉,省慈善总会于年初线上组织召开了慈善助医项目工作会议,对慈善助医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并认真听取合作医院负责人和相关医疗专家的意见建议。印发《吉林省慈善总会2024年慈善助医项目通知》,通过各地慈善会及相关媒体对项目进行宣传,使困难家庭患者能够早日接受治疗。截至6月30日,累计使用资金313.3万元,与吉大一院、吉林省肿瘤医院等合作,对患有血友病、恶性肿瘤、股骨头坏死等疾病困难患者实施救助,累计救助患者693人,已完成全年任务的58%。省慈善总会不仅为困难患者点亮了生命的灯塔,更为风雨飘摇的家庭筑起了坚实防线。
此外,省慈善总会为帮助我省困难家庭考生顺利入学,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在社会保障体系中重要作用,在全省开展“慈善救助圆梦大学”活动。高考前,省慈善总会加强与各地慈善组织和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沟通协调,并印发《关于联合开展2024年“慈善救助圆梦大学”活动的通知》,明确救助对象、救助标准、方法步骤。待高考录取工作开始后,依托各级慈善组织、教育部门提供的困难考生救助名单实施救助。8月至10月分批审核拨付,预计10月底完成,确保符合救助条件的考生全部予以救助,做到不落一人。
抓康复,增添民生画卷幸福亮色
在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新征程中,残疾人事业更要高质量发展。一项项惠残助残政策措施如一条条丝线,为我省残疾人织就幸福生活保障网。
“残疾人康复服务既是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残疾人就学就业的前提。”据省残联康复部副部长安芊默介绍,我省各级残联组织坚持制度保障和项目谋划并举,持续改善残疾人康复服务状况,截至目前,已为全省95544名持证残疾人和残疾儿童提供基本康复服务,完成年度任务95.5%,其中,2554名残疾儿童享受到康复救助,实现了“应救尽救”目标。“在辅助器具适配、康复训练、康复医疗、居家康复等基本康复服务的综合干预下,残疾人康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多数残疾儿童和残疾人功能障碍程度明显改善,生活自理和社会参与能力得到增强,促进广大残疾人与全省人民共同向实现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迈进。”安芊默说道。
对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是缓解居家照护压力、解放家庭劳动力、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民生实事。截至目前,我省各级残联组织已为全省750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完成年度民生实事任务的75%。自家改工作开展以来,我省多部门联动摸准基础数据,结合家改对象残疾类型、居住环境等因素,按照“一户一策”原则,制定个性化家改方案,部分地区通过专题会议、部门磋商额外筹措匹配了家改资金,提升改造标准和质量,以扎实显著的工作效果获得了广大残疾人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
回首过去,吉林大地上解民忧、惠民生、聚民心的一串串脚印扎实有力;放眼未来,满载着全面提升民生“幸福指数”的巨轮,正鼓满风帆,在白山松水乘势而进。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