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今年6月以来,国产的短剧出海平台DramaBox一举打破了ReelShort的绝对垄断趋势,以1508万美元的月收入强势登顶。到即将结束的这个8月,DramaBox仍以1416万美元的业绩,超过ReelShort的收入1303万美元,领先业界。
这一切可归功于DramaBox的新策略:与其制作中式汉堡包,倒不如直接包装肉夹馍;它大大砍掉了投资拍摄“龙傲天爆改爱德华”的“洋为中用”式短剧,而是直接上架了英语配音的国产微短剧,不少配音直接采用低成本AI翻译,将成本压至最低,效果却出乎意料地好。
ReelShort、DramaBox月收入增长趋势对比
起初,国产微短剧出海其实并不被行业看好,一是平台和制作方担心中国面孔并不能给海外用户带来审美冲击,二是国产台词和价值观对海外观众也并不友好。
至此,比中制海外短剧更加“多快好省”的国产翻译短剧,彻底打破了行业对它的顾虑,通过“包装”(翻译)在海外实现了再就业。
洋人只看洋人演的剧?
洋人只看洋人演的剧?
答案是否定的,对于海外用户来说,熟悉的形象、熟悉的语言、熟悉的叙事一定是最优选择,但当下国产翻译短剧却凭借量的积累打破了这一壁垒。目前,国产翻译短剧出海的主要阵地可以分为两大一小,两大分别是以美英加为代表的北美地区和以新马泰为主的东南亚地区,而一小则是以南非、肯尼亚为主的非洲地区。
平台方面,除了前文提到的ReelShort和DramaBox布局了国产翻译短剧,新平台MoboReels每个月引入的短剧中,翻译短剧的占比也超过了九成之多。
3月《季总别虐了,舒小姐已嫁人》在北美上线,让许多平台和制作方嗅到了国产翻译短剧的商机。到了6月时,《赘婿当道》英文版在海外上线后,当月充值收入就达到了50万美元;《宫心计之红颜泪》译制后在海外市场当月的充值收入约为40万美元。而上个月海外全平台单片收益最高的20部剧中,有13部是国产翻译短剧,其中有4部冲进了前5名。
与中制海外短剧的题材主要局限在霸总、复仇、狼人不同,国产翻译短剧的类型化更加明显,也正是这些区别,成为了国产翻译短剧打开海外短剧市场的鲜明优势。
比如此前在海外大火的《重燃反击妹妹站起来了》,主要围绕着明喻的妹妹被同学霸凌的事件展开。女主明喻的妹妹被同学抓去当移动靶子,遭弓箭射中胸膛,而心机女为逃避责任竟拔箭埋人。性格完全不同的姐姐得知后从海外回归对凶手一一进行报复,满足了观众对于正义得以伸张的期待。
《保安老爸竟是世界首富》则是一部男频短剧,聚焦于主角身份的巨大反差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故事。平凡的保安父亲隐藏着惊人的财富秘密,主角在发现这一秘密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夜暴富的神话、家庭关系的转变等方面的情节,为观众带来了爽感。
此外还有一些古装短剧在海外也十分受欢迎,如在国内就已经大火过的穿越剧《全能王妃杀疯了》、玄幻剧《全家都能听到我的心思》、言情剧《休夫后,她名动京城》······这些短剧登陆海外平台后,再次收割了海外用户,主要原因就是“题材+元素”的模式背后,是海外用户基本没有见过的内容。
可见,不论在哪国观众心里,中意的都是满足新奇感与沉浸感的内容,只要在追剧过程中获得了这些感受,他们必然会沉浸其中,与剧中人物一同经历喜怒哀乐,成为他们暂时逃离现实的一扇门,暂时忘却生活的琐碎与烦恼。
多快好省,一鱼多吃
当下不论是海外短剧市场还是国内短剧市场,跑马圈地带来的红利即将结束,新的格局下如何降本增效成为新的课题。与中制海外短剧高昂的成本不同,这些国产翻译短剧的制作成本更加低廉。
按照单集2分钟、100集的体量,一部中制海外短剧在海外的拍摄成本大约在15万美金到20万美金,折合成人民币,一部短剧的制作成本就达到了70万-120万,这个成本对于国内来说属于天花板级别。
目前,国内同体量短剧的制作成本平均在30万-45万左右,一些精品短剧的制作成本在80万左右,头部短剧的成本也会被控制在百万档。两两相比,中制海外短剧的制作成本是国内短剧的数倍不止。
再看制作周期,国内短剧的制作周期基本在一周左右,因为当前国内的大多数短剧平台已经打通了剧本壁垒:一是用网文流程化地改编短剧;二是结合当下热梗融合成热点剧本;三是短视频化撰写剧本。
这三种模式,不论哪一种都能大大压缩短剧的制作周期。而中制海外短剧的制作周期基本上都在30天-45天左右,再次两两相比,中制海外短剧的制作周期也是国内短剧的数倍。
中制海外短剧与国产翻译短剧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单地区制定剧,另一个则通过不同的翻译配音摇身一变成为多地区公用剧。
日本承制方在当地拍摄短剧 图片来自于潮新闻客户端
目前国内翻译配音的价格十分透明,真人翻译配音每分钟的成本在300元-500元左右,倘若换成AI成本将会更加低廉,可以控制到80元左右每分钟。据骨朵了解,除了一些扇巴掌、摔碗、打斗、施法的场面需要人工单独配音,其他基本上都能靠AI承担翻译配音的工作。
细节上,国产翻译短剧的配乐、剪辑也需要进行“二次加工”,不过一些付费配音库中可供商用的配音完全可以支持,对于短剧来说氛围匹配即可,并没有专剧专曲的需求;至于剪辑,只需要将需要调整的细节进行处理,目前每部剧的二次剪辑成本基本都在万元(人民币)左右。
如果说性价比是国产翻译短剧最为突出的优势所在,那么量大无疑是它的关键杀手锏。据了解,目前海外全平台每个月上线的短剧在3500部-4000部左右,如果全靠拍摄,中制海外短剧是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而海外短剧平台们也无法快速开疆拓土。
如此庞大的数量需求,国产翻译短剧自然就成了最优解。一是国内已经上线或制作完成的短剧数量庞大;二是国内短剧赛道仍然处于蓬勃阶段,平台、制作方正在马不停蹄地上新。如此一来,相信短期内海外短剧平台们依旧会追逐国产翻译短剧。
国产翻译短剧的尽头是本土化
内容出海早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了,在短剧之前有短视频,更早几年有动画、漫画,再早几年还有网文,如今短剧内容在海外正值风口期,海外用户对国产翻译短剧的翻译要求并不高,但这不代表海外用户能够一直包容短剧翻译。
需求越来越高是必然趋势。届时国产翻译短剧或将需要压缩一定利润,用以完善本土化的台词、剧情。而更加准确、贴合本土的台词和剧情调整,则需要支付更高昂的费用。
当下,许多短剧制作方、平台在出海前只是对剧名进行了本土化的翻译,对主页推荐视频进行了本土化的设计,加之许多剧集基本上都是原版搬运的。而用户的需求一旦变得严苛,制作方、平台就需要对整部作品进行针对特定地区的本土化二次制作,那成本或许会比现在增加一倍。
不过即便如此,付出也是值得的,因为即使进入下一个竞争阶段,国产翻译短剧的成本逐步升高,这仍然是个成本低收益高的好产品,毕竟一鱼多吃是所有制作方梦寐以求的。
在开疆拓土寻找用户的时期结束前,解决谁能留住用户的终极问题,或许才是平台方最关心的,至于是国产翻译短剧还是中制海外短剧,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海外要想立足,必须牢记得本土化者得天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