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真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的军事能力,而在于他的政治地位,在于他的政治价值。
曹真是何人?他是曹操的心腹大将,曹丕的托孤大臣,是曹魏宗室的大将军,大司马。
如果曹真活着,依旧站在大将军的位置,那么曹魏的宗室就有了极大的权力。故而,朝堂上就不可能出现世家豪族一家独大的局面。
甚至可以说,如果曹真还活着,那么曹魏宗室的权力就不可能被篡夺。 司马家的夺权篡位,也不过是个笑话罢了。
但是很可惜,曹真就是这么死了,躺在病榻上,郁郁而终。没了曹真这块挡路石,司马懿的篡权之路可就轻而易举了。
这就是曹真的重要性,也就是为什么人们会说“曹真不死,便无司马”的原因所在。
但如果想确切的了解这段历史,那我们还得好好地讲讲曹真的人生。
据传,当年董卓乱政,曹操打着诛灭国贼董卓的旗号,在家乡招兵买马,同县的秦邵积极响应。
但后来,曹操和袁术在豫州交战时,遭到了袁术的追杀。秦邵冒名顶替,被袁术部曲所杀,替曹操挡了一劫。
秦邵死后,家中只留下了一个儿子。曹操心生恻隐,就收这个孩子为养子,并改名为曹真。
虽然是养子,但是曹操对曹真视若己出。让他和曹丕等人一起生活,完全把他当做自己的孩子照顾。
曹真力大勇猛,在一次外出打猎时受到猛虎追杀,他回马射箭,将猛虎击毙。
曹操见到曹真如此勇猛,在军事方面有才能,就让曹真率领自己的精锐部队虎豹骑。
南皮之战,斩袁谭,白狼山之战,俘获蹋顿,长坂坡之战,追杀刘备,以及在渭南之战中击败马超西凉铁骑,这都是虎豹骑的功劳。曹操能把这样的部队交给曹真,足以见得对曹曹真的信任。
曹操在世的时候,曹真就已经是军中大将了。在讨伐灵丘贼寇的时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封为灵寿亭侯。
但是,因为曹操在位时曹魏人才济济,所以此时的曹真,更多的是作为曹魏宗室的支柱,以显示力量,并节制诸多大将。
因此,在这个时间段,曹真并没有发出多耀眼的光芒。只是在汉中之战时,随曹操击破了刘备的军队。
公元220年,曹操逝世,曹丕即位。因为从小一起长大,曹丕对曹真极为信任,任曹真为镇西将军,督雍凉军事。
曹操逝世,曹魏的诸多大将也先后去世。也因此,曹真终于有了出手的机会,开始向人们展示自己的军事才能。
在平张掖郡叛乱之后,曹真升大将军,督中外军事,假节钺。这时的曹真在曹魏政权中,可以说是曹丕之下万人之上。
公元221年,治元多、卢水、封赏等胡人部落组成联军,在河西叛乱。 曹真率军讨伐,大破胡人,平定河西叛乱。
这场仗曹真打得相当漂亮,不但斩首众多,获牛羊一百余万。最重要的是,打通了陆上丝绸之路,恢复了汉朝在西域的统治。
而后,曹丕兵分三路,南下讨伐东吴。曹真连破孙盛、诸葛瑾,夺取江陵中州,包围江陵城,得孙权重新纳贡称臣。
如果说,之前的曹真还是曹魏政权中的新人小将,那么经历了数场大战之后的他,就已经称得上是独当一面的国之柱石了。
公元226年,曹丕驾崩。曹丕临终前,嘱咐曹真与陈群、曹休、司马懿等人共同辅政。
等到魏明帝曹叡即位,封曹真为邵陵侯,迁大将军,在曹魏的地位仅次于大司马曹休,成了彻彻底底的权臣。
由于曹叡并不信任司马懿,所以此时的曹魏,更多的还是曹休、陈群与曹真三人共分曹魏大权。
公元228年,诸葛亮北伐。一举拿下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曹魏无人可用,甚至逼得曹叡亲征,派遣曹真援救。
诸葛亮兵锋正盛,本可继续北伐,对曹魏形成极大的威胁。但奈何用人失误,错信马谡丢了街亭,不得已只能暂时退兵。
战后,曹真从战略上预料,诸葛亮必定攻打陈仓,于是命郝昭等人修筑城池。
曹真的这一命令算中了诸葛亮的战略意图,诸葛亮攻城不克,值得无功而返。
同年,大司马曹休去世,曹真接替了曹休的职位。曹叡念曹真为曹魏奋斗了一生,赐其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虽然位极人臣,又有了被戏称为反派套装的特权。但是曹真并没有对曹魏有任何不满意图,甚至没有权臣的傲慢之举。
位极人臣后,曹真全权把持魏国军事。因为诸葛亮的屡次北伐,魏魏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曹参向曹睿建言。主动出击,以攻为守,从斜谷入成都。
曹睿虽然认可了这条建议,但是陈群以耗资巨大,曹魏无法承担为由拒绝了这条谏言。
曹真被拒绝后,又改了自己的战略,准备从子午谷奇袭汉中。
是的,就和魏延当时提出的策略一样,都打算从子午谷奇袭对方大本营。
但是曹真并不需要冒险。因此他提议,自己亲率精兵奇袭汉中,令司马懿和郭淮分兵分两路,从汉水和斜谷进军。
但是很遗憾,曹真的宏图大志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般顺利。因为没有对川蜀的天气有任何了解,因此在出兵时正好赶上了雨季。
大雨一连下了一个月,冲毁了栈道。曹真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才走了一半的路。
士兵劳累,粮草耗费众多。迫不得已之下,曹真只能撤退,放弃了这次奇袭。
这次进攻不但没有为曹魏带来任何战果,甚至还让曹真因为长时间的操劳身染疾病,回到长安后就一病不起。公元231年,曹真病逝,获谥元侯。
为了表彰曹真的功劳,元侯由长子曹爽继承,其余五个儿子被封为列侯。
曹真担任大将军的时候,能与士兵同甘共苦,赏罚分明。甚至会拿出自己的财产分给士兵。 因此深得将士信任,在军中颇有名望。
也正是因为这样,曹真才能率领部队不断地拿下战果。但是很可惜虎父犬子,曹爽可就没有曹真那么优秀了。
曹爽甚至不能说是才能平庸,因为他简直就是昏庸无能。一点都没有。身为将门子弟的自觉,整天凭借着父亲的名号胡作非为,花天酒地。
等到后来,魏明帝曹叡逝世,将自己的儿子曹芳托福给了曹爽和司马懿。司马懿代表的是大臣,曹爽代表的就是宗室。
曹爽虽然手中掌握着兵权,但很明显,他并没有司马懿那般老成。反倒是专恣跋扈,一副嚣张的样子。
曹爽嚣张,司马懿也乐得如此。对于曹爽夺兵权一事,司马懿也没有做出什么反应,只是任其为之。
司马懿此时的想法, 大概可以这么概括。眼看他起高楼,看他宴宾客,看他楼塌了。
虽然此时的曹爽在朝中权利巨大,甚至曹芳都得敬他三分。但是任人唯亲,让众多大臣敢怒而不敢言。
而曹爽虽说夺去了司马懿的兵权,但是并不能夺去司马懿在军中的威信。
在曹真、曹休逝世后,蜀、吴来犯时,只能依靠司马懿镇场子。久而久之,军中将领都听信司马懿的。
而曹爽却并不了解这一点,他只觉得拿走了权力,司马懿就翻不了身。军政大权都在他身上,朝中就是他说了算。
但是没想到啊,司马懿自己养了不少死士,趁着曹爽出门拜谒先帝,上书郭太后,请废曹芳,开始了他的夺权之路。
有的人看不出来,以为司马懿是忠臣,心忧国家。但大多数的人还是能看明白的,但奈何曹爽得罪了太多人,没有一个站出来的。
接下来,就是司马懿威逼利诱,逼着曹爽交出兵权,去长安做个富家翁。
曹爽信了,所以他被司马懿处死了,不只是他,还有所有的亲信,都被司马懿“清洗”了。
自此以后,朝中大小事,皆由司马家。曹魏集团的最大股东,已经是司马氏的人了。
司马懿去世后,司马师、司马昭结果篡位重任,牢牢把握住了曹魏大权。
司马昭去世后,司马炎受先帝禅位,改朝换代,建立晋朝。自此,三国结束,三家归晋。
这么来看,曹魏被篡权,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事情。曹魏宗室青黄不接,无人能扛起重任,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曹爽身上。
但是曹爽又是昏庸无能的,斗不过司马懿。只能眼睁睁看着司马懿军政一体,掌握大权。而曹魏宗室?只是个吉祥物罢了。
若是曹真不死,无论是能力,还是声望,司马懿都无法跟曹真相比,甚至司马懿都没有机会进入军中。
事实也是如此,如果有这样一个国之柱石在,司马家就算再怎么能算计,也没办法兴风作浪。也因此,才有了世人的那句“曹真不死,便无司马。”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