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究竟吃什么?这似乎是一个不太重要的问题,但答案却充满了意想不到的反差。一方面,他是那个“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斗士,似乎从不在乎人间的琐碎;另一方面,他却在生活中对“吃”有着自己的讲究和执着。
他自家吃饭不过是三道家常菜,而一旦待客,却是满桌丰盛;他喜爱喝清茶,讨厌香片,抽最廉价的“黑猫牌”香烟,却常备好烟待客。神坛上的鲁迅和厨房里的鲁迅,这种反差带来了一个问题:这位生活中的“周树人”,与我们想象中的文学斗士,到底有多远?
朴素与讲究:鲁迅的日常饮食让我们先从鲁迅的一日三餐说起吧。这位看似高高在上的文学巨匠,在吃饭这件事上,其实挺“接地气”的。鲁迅自家吃的是什么呢?
老三样:一碗素炒豌豆苗,一碗笋炒咸菜,还有一碗黄花鱼。这三道菜是典型的上海普通市民的家常菜,既没什么华丽的烹调手法,也没有贵重的食材,实实在在地“简单且健康”。
但您别以为他这样就是“苦行僧”似的过日子,这其实是鲁迅对自己生活的一种选择。要知道,鲁迅可不是什么穷困潦倒的文人,当年他在上海做自由撰稿人,每个月收入可达723.87圆,折合今天大约是两万多元人民币,这收入在当时是妥妥的中产阶级水准。
可即便是如此,鲁迅在日常饮食上依旧保持着简朴的风格,选择最简单的菜肴,不追求奢侈,也不刻意享受。
鲁迅对自己的要求是节俭和自律。他的胃并不好,每次吃完饭还得吃上几粒胃药来帮助消化,但即便这样,他依旧偏爱油炸和硬的食物。
待客之道:丰盛的饭局尽管鲁迅对自己十分苛刻,但对待客人却是另一番景象。鲁迅的待客之道是出了名的“大方”,一旦家里来客人,鲁迅家的饭桌上就会变得异常丰盛。
平日里简简单单的“老三样”立刻升级成了“大鱼大肉”,鱼肉都用大碗装着,少则四五碗,多则七八碗,这样的规格,显然比平日的自家饮食要丰富得多。
鲁迅的待客标准,不仅体现在菜肴的数量上,也体现在对客人的尊重和礼遇上。家里虽然有两个年老的女佣,但每逢有客人来,鲁迅的夫人许广平总是亲自下厨,做出一桌丰盛的饭菜招待客人。
许广平的这一举动,不仅体现了鲁迅家对客人的重视,也让人看到了他们对人情世故的讲究和尊重。
鲁迅的这种“己俭客优”的做法,实际上是一种生活哲学的体现。他对自己要求严格,保持简朴,但对于朋友和来访者,却绝不吝啬。或许这也是鲁迅为人处世的一种态度:在对待自己的生活时,他选择简朴和自律;在与他人交往时,他则表现出最大的真诚和慷慨。
茶酒烟的选择:低调的讲究除了吃饭,鲁迅在茶酒烟的选择上也有自己独特的喜好。鲁迅喜欢喝茶,但他喝的不是带花香的茶,而是清涩的龙井茶。这种茶清淡而有韵味,正如鲁迅的性格,不追求浮华,只求本真。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喝咖啡是很流行的,许多人穿着西装革履,端着一杯清咖,显得摩登又时尚。然而,鲁迅却依旧穿着长衫布袍,手里拿着一杯清茶,保持着自己的风格,显得特立独行。
鲁迅抽烟也是有讲究的。他平时抽的是廉价的“黑猫牌”香烟,这种烟价钱便宜,四五角一听,是当时普通市民经常抽的烟。
但如果家里来了客人,鲁迅就会拿出专门用来待客的“前门牌”香烟,这种烟放在书桌的抽屉里,平时不用,专供待客之用。鲁迅的这种待客方式,既显示了他的讲究,也让人感受到他对待朋友的细致与体贴。
至于喝酒,鲁迅也是很有节制的。他喜欢喝绍兴的花雕酒,每次只喝半小碗或一小碗,从不贪杯。
鲁迅的父亲是个酒鬼,喝醉了常常发酒疯,这给鲁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他对自己喝酒非常克制,从不让酒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鲁迅的这种克制与自律,在他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所体现。
鲁迅是浙江绍兴人,但他对故乡的感情却是复杂的。他不愿意主动提及自己是绍兴人,而是笼统地说自己来自浙江。尽管如此,故乡的味道却始终深深刻在鲁迅的记忆里。在他的许多文章中,我们都能看到绍兴的影子,尤其是那些带有浓郁家乡风味的菜肴。
鲁迅刚到北京的时候,经常光顾几家绍兴人开的饭馆,如杏花春、颐乡斋等,这些饭馆的菜肴让鲁迅找到了家乡的味道。
比如,杏花春的溜鳝片、烤鳝背,颐乡斋的红烧鱼唇、烩海参,都是鲁迅喜欢的家乡菜。绍兴老酒更是鲁迅钟爱的饮品,这些故乡的味道,让他在异乡找到了些许的慰藉。
鲁迅的文章中也常常提到家乡的美食。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回忆起儿时在故乡吃过的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等,这些食物在他的记忆中是那么鲜美,以至于多年后再尝到时,虽然味道已不如当年,但记忆中的美好依旧留存。
零食与“吃货”一面说到鲁迅,很多人会觉得他是个严肃的文学家,总是冷峻地面对社会现实,然而,鲁迅在生活中也有他可爱的一面。他其实是个爱吃零食的人,尤其喜欢吃向日葵子,也就是香瓜子。鲁迅曾专门写过一篇《零食》的杂文,描述上海居民对零食的喜爱,而他自己也不例外。
鲁迅喜欢的零食不仅限于香瓜子,他还喜欢吃甜点,比如满族点心“萨其马”。这种点心是用冰糖和奶油混合白面制成,甜腻可口,鲁迅经常去稻香村糕点铺购买。
除此之外,鲁迅还喜欢吃油炸的食品,比如白薯切片,裹上鸡蛋和面粉油炸而成的点心,后来人们戏称这种点心为“鲁迅饼”。
鲁迅对于零食的喜爱,似乎让他从那个严肃的文学斗士变成了一个普通的、充满生活趣味的人。在他的生活中,零食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生活的调剂品,让他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能够享受片刻的轻松与愉悦。
结语鲁迅先生的一日三餐,既简单又丰富,既朴素又讲究,既节俭又慷慨。他的饮食习惯,反映了他生活中的种种反差,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为真实、更为立体的鲁迅。
这位在文学和思想领域的斗士,在生活中却是一个爱吃、懂得享受生活、对朋友慷慨热情的人。他的饮食之道,既是他对自己生活的态度,也是他为人处世的一种哲学。
在神坛上的鲁迅和厨房里的鲁迅之间,其实并没有那么遥远。他既是那个“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斗士,也是那个在家里吃着“老三样”、与朋友共享丰盛饭局的周树人。
他的生活,如同他的文章一样,充满了对现实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性的关怀。在饮食的反差中,我们看到了鲁迅的自律与讲究,看到了他对待生活的热忱,也看到了他对朋友和家人的真挚情感。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