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车企有钱有人有技术,为什么就是干不过造车新势力呢?
这个问题,柯达相机、诺基亚手机,也都在问。
柯达在1975年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而日本企业佳能、尼康的数码相机在1983年才出现。
诺基亚在1998年就开发智能手机的塞班系统,而安卓和IOS系统直到2007年才出现。
这个现象在汽车行业也存在。
第一台大规模量产的新能源汽车是丰田在1997年推出的混合动力车型普锐斯。
而目前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企比亚迪在2008年才推出自己第一代DM混动技术。
曾经行业的巨无霸都最先掌握了颠覆性新技术,,而且从资金、人才、品牌、市场、技术上,这些行业巨头都比挑战者要高上好几个数量级。
但最终的结果都是,曾经不被人看好的挑战者打擂成功,占尽所有优势的巨无霸黯然退场。
这样的结果似乎并不符合常理,马太效应告诉我们,强者愈强!
巨石强森怎么可能打不过小屁孩?
问题出在哪里呢?
问题就在于,企业不是一个人,是一个组织。
巨石强森作为个人,小屁孩是无论如何都打不过。
但组织是由许多人组成,每个人在组织内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也都有自己的看法。
以柯达为例,柯达的数码相机技术发明出来后,并没有投入使用,而是雪藏了起来,继续生产销售给企业带来丰厚利润的胶片相机。
就算佳能、尼康的数码相机面世了,面对挑战者的冲击,柯达还是没有重视这项新技术。
直到2003年柯达才幡然醒悟,向数码相机转型。
但此时柯达内部还是存在不同意见。
负责胶片相机的部门不愿意放弃利益,想方设法给负责数码相机的部门使绊子。
与柯达合作的胶片相机供应商也劝说柯达不要转型。
甚至是消费者也反对柯达卖数码相机,胶片相机的拥趸们全方面诋毁数码相机,说这是奇技淫巧,只有胶片相机拍出来的照片,才是艺术。
哪怕是行业的专家学者也有分歧,不少专家看不上数码相机的技术,认为它的成像功能太差,是一个资本吹出来的技术泡沫,根本不可能赢得了胶片相机。
如果此时你是柯达的CEO,你会怎么做?
是排除万难,开除反对者、解散供应商、得罪消费者,也要带领公司转型?
还是坚守胶片业务,与数码相机对抗到底呢?
绝大部分的企业领导人都会选择第三条路。
那就是一方面保留旧业务,确保企业利润来源;
另外一方面拨点资金开辟新业务。
当时柯达的管理层也是这样做,胶片相机要,数码相机也要。
相比之下,佳能和尼康是企业上下一心 All in 数码相机,产品和技术不断迭代升级,成像功能彻底超过胶片相机,最终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而转型上犹犹豫豫的柯达在2012年被数码相机打到破产。
诺基亚手机的衰落,何尝不是在重演柯达的悲剧。
大企业有大企业的难处。
企业越大,组织越复杂,内部利益诉求就越难以调和。
保守派守着既得利益不放手,创新派被处处打压。
相比之下,新兴的企业则没有那么多派系纠葛,因为他们就是看到新技术后,才决定组成团队一起创业,利益诉求高度一致,那就是干掉擂台上巨无霸。
回到开头那个问题,为什么传统车企有钱有人才有技术,但就是干不过造车新势力?
造车新势力是创始人、董事长、CEO于一体,创业团队 All in 新能源汽车。
传统车企往往是派一个高管去干新能源汽车业务。
比亚迪之所以成功,是王传福砍掉了油车业务,All in 新能源。
小米汽车之所以成功,是雷军亲自带队造车。
丰田、大众、本田、日产、通用、福特,还有国内的传统车企,有谁是彻底放弃油车业务的?又有谁是董事长、CEO亲自下场造车的?
市场上还有不少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各种挑刺。
他们说买车的诉求就是一辆交通工具,能开耐用就行,油车完全符合他们的需求了。
而新能源汽车的那些智能驾驶、自动泊车、语音控制、原地掉头等技术在他们眼中都是奇技淫巧。
当年支持柯达胶片相机的人,他们说只想拍照,数码相机是奇技淫巧。
当年支持诺基亚功能手机的人,他们说只想打电话发短信,智能手机是奇技淫巧。
历史不会重复,但总在押韵。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