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000年1月1日的午夜钟声敲响时,每个人都屏住呼吸,等待着千年虫病毒毁灭一切。
结果,事与愿违(?),这块我们称之为家的蓝色大石头又绕太阳转了十圈。
2000年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伟大的事物。iPod,北京奥运会,3D电影!说真的,这是我们乐在其中而不自知的十年。
文化方面,我们甘之若饴。这十年给我们带来了《指环王》三部曲,开启了《哈利波特》系列和漫威电影宇宙,也给我们带来了几部原创电影,比如《海底总动员》、《超人总动员》和《阿凡达》。
好吧,这些电影稍后都有续集。
但是,这十年真正引人注目的流行套路有哪些?我们希望哪些陈词滥调和千篇一律的答案在今天这个时代仍然司空见惯?
穿上工装裤,放上贾斯汀·汀布莱克的CD,让我们一起回到过去寻找答案。
10. 莎士比亚戏剧现代改编在你激动之前,我们知道《对面恶女看过来》严格来说是一部90年代的电影。
这部电影发行于1999年,引领了2000年代的潮流。
之所以要提这部1999年的电影,是因为它是威廉·莎士比亚的《驯悍记》的现代改编版,它的成功催生了其他几部现代版的莎翁经典故事。
2006年的《足球尤物》是《第十二夜》的升级版。2001年的《失恋大不同》大致改编自《仲夏夜之梦》。2001年甚至还有一部名为《狂欢麦克白》的德国电影,将苏格兰戏剧场景搬到了一个仓库里!
确实,这类电影一直就没有停过。
在过去,这种电影可能已经不新鲜了,但时过境迁,好莱坞已经有足够的时间再次对莎士比亚作品进行现代化处理。这些故事流传下来是有原因的,很少有哪个年代能像本世纪头十年那样让这些故事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
至少不像2010年代——那是给我们带来了《吉诺密欧与朱丽叶》的十年。
9. 朋友变恋人朋友变恋人的套路听起来差不多就是这样。
两个角色开始是好朋友,然后,随着剧情的发展,他们发现他们对彼此的感情比他们最初想象的要深得多。
最好的例子可能就是浪漫喜剧《当哈利遇到莎莉》,如果你想看大量这样的陈词滥调,2000年代能充分满足你。
这十年有阿什顿·库彻和阿曼达·皮特主演《相见恨早》。还有乔什·杜哈明、托菲尔·格雷斯和凯特·波茨沃斯主演的三角恋爱情喜剧《偶像有约》。谁能忘记凯文·史密斯的《情色自拍》呢?在这部电影中,我们不得不相信伊丽莎白·班克斯会心甘情愿和塞斯·罗根上床。
我们并不是说所有这些电影都大受欢迎,也不是说自2009年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情节设置,只是在2000年代以会一种今天的电影中已不复存在的特殊方式来讲述这种故事。
他们更认真,更真诚,或者可能只是没那么愤世嫉俗。
现在的好莱坞变成了什么……
8. 异想天开的时间旅行21世纪头十年,有多少孩子每晚睡觉时都希望自己能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或以不同的身体醒来?结果,第二天早上醒来皱起可怜的小脸蛋。
你不能责怪这些小孩子抱有这样不切实际的希望,因为这十年里充斥着大量讲述人们通过各种各样令人愉快、但通常完全被动的方式操纵时间的电影。
以扎克·埃夫隆和马修·派瑞主演的电影《重返17岁》为例。派瑞饰演的角色在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并没有如自己所愿之后,神奇地变成了由埃夫隆饰演的17岁的自己。
是啊,钱德勒·宾十几岁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
类似的电影还有《女孩梦三十》,詹妮弗·加纳饰演一个13岁的女孩,不料一觉醒来却变成了30岁的自己。
再加上《蠢蛋进化论》和《人生遥控器》这样的电影里,你就有了一整套非常全面的、涉及各种非常荒诞的时间旅行机制的电影。
在后漫威时代,这样的电影是不可能拍出来的,这当然很遗憾,因为这些电影有一种神奇的特质。
不过,至少现在在失望中醒来的孩子越来越少了。
7. 灰姑娘故事全新演绎2004年,有两部电影都对经典童话《灰姑娘》进行了截然不同的演绎。
第一部是片名简单明了的《灰姑娘的故事》,由希拉里·达夫和查德·迈克尔·默里主演。达夫扮演一个被邪恶的继母折磨的年轻女子,她在网上笔友中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人。
但是,当他们在学校舞会上相遇时,她却戴着面具!她的爱人怎样才能认出她呢?这个女孩该怎么办?
至于安妮·海瑟薇主演的《魔法灰姑娘》,则以更经典的方式重新讲述这个故事。她在片中饰演一位想要驾驭自己爱情的年轻女子,同时还要承受魔法诅咒——这个诅咒要求她必须服从任何人的请求。
这两部电影都是时下人们的最爱,为灰姑娘在现代电影中的复苏提供了很多动力。当然,随后又有了《魔法黑森林》和2015年的迪士尼真人版《灰姑娘》,但已不同于2000年代那种令人喜欢的奇特演绎。
6. 舞会礼服揭晓接下来,让我们以类似的主题来看看2000年代红地毯上的焦点人物。
有什么更好的方式能比让角色穿着飘逸的舞会礼服走下楼梯来纪念一个重要的时刻或表明角色经历了变化呢?
《灰姑娘的故事》里就有一次——当希拉里·达夫第一次走进舞池的时候——这并不是唯一一次使用这种手段。你还可以注意看《公主日记》第一部的结尾,詹妮弗·洛佩兹在《曼哈顿女佣》中的礼服,以及阿曼达·拜恩斯在《女孩要什么》中的亮相。
就连《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也以一场著名的圣诞舞会来取悦大家。你应该还记得,就在罗恩毁掉一切之前。
这可能看起来很俗气,但21世纪初的礼服大揭秘是电影史上备受喜爱的一个环节,许多人都乐于看到这种套路卷土重来。
电影的意义在于逃避现实,通过他人的故事来体验生活,谁不想想象自己穿着漂亮的衣服受到所有人的瞩目呢?
5.魔法传送门在2000年代,似乎魔法传送门无处不在,不过为什么没有多少人消失在另一个世界里,这真是一个谜!
以电影《纳尼亚传奇》为例。众所周知,C·S·刘易斯的《纳尼亚传奇》开篇就是以小露西穿过藏在壁橱后面的暗门开始的。
当她从另一边出来时,她身在一个白雪皑皑的天堂里,和半羊半人的詹姆斯·麦卡沃伊在一起。
至于迪士尼的《魔法奇缘》,片中卡通公主艾米·亚当斯意外地通过邪恶女巫设置的陷阱进入了现实世界。嗯,她最后去了纽约,那里并不完全是真实世界。
《鬼妈妈》、《黄金罗盘》、《仙境之桥》,这些涉及到通过某种传送门被传送到另一个世界的电影,都是在2000年代上映的。
这是一种非常简单而高效的讲故事的策略,我们都非常怀念这种方式。
让传送门回来吧!或者,至少把《传送门》游戏拍成电影!
4.碧昂丝电影作为天命真女的第二重要成员,碧昂斯·诺尔斯在21世纪初以个人身份出道,世界从此改变。
她无数令人难忘的重要歌曲如今已成为现代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她对音乐事业的贡献直到今天仍在不断增长和发展。
但还记得她拍电影的时候吗?
她的首部电影作品是《王牌大贱谍3》,她在片中扮演倒霉特工奥斯汀·鲍尔斯的助手福克斯·克利奥帕特拉。接着是《粉红豹》、《追梦女郎》和惊悚片《鬼迷心窍》。
然后,就没了。
除了两个配音角色和几部音乐纪录片,碧昂斯自2009年以来就没有出演过电影。当然,她一直很忙,但她曾经有过很好的表现!《王牌大贱谍3》是一部经典之作!
如果碧昂斯能重返银幕,何乐而不为呢?别再去扮演一只会说话的动画狮子了。她拥有如此强大的明星影响力,近年来也证明了她正在寻求多元化的发展,现在无疑是她复出的最佳时机。
3. DVD特别收录
啊,数码多功能光盘,多么伟大的发明啊。
许多人第一次接触电影都是从DVD开始的,尽管DVD现在似乎已经过时了,但仍受到有些人的青睐。
这种格式最早在90年代中后期发展起来,灾难电影《龙卷风》于1997年在美国推出了第一张商业DVD,使得这种格式在接下来的十年中迅速崛起。
DVD不仅提供了一种在家看电影的简单方式,而且比VHS磁带有更大的存储空间和互动性。这导致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家庭娱乐创新之一——特别收录菜单的兴起。
删减镜头、不同的结局、评论、独家预告片、游戏,特别收录应有尽有。一个初出茅庐的电影发烧友可能会浪费几个小时的时间来浏览这些内容,了解更多关于自己喜爱的电影的幕后花絮。
随着DVD的衰落,特别收录菜单的艺术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了。但好在它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2.女孩力量电影我们并不是说2000年代发明了女权主义电影。那太荒谬了。但是,2000年代确实完善了某种以女性为中心的电影类型,这类电影至今在许多人心中仍然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
2001年的电影《律政俏佳人》就是这类电影的完美例子。瑞茜·威瑟斯彭在片中饰演联谊会女生艾尔·伍兹,她一开始是一个典型的“傻白甜金发女郎”。
在电影一开始,她的目标是通过获得法律学位来打动她的前男友。不过,随着剧情的发展,她发现她应该为自己而不是为某个和她分手的男人做这件事。
艾尔不仅聪明、足智多谋、善良,而且她也没有放弃任何她喜欢的所谓“女孩”的东西。她保留着粉色的衣服,小狗,和过氧化处理的金发。她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别人想要她过的生活。
《律政俏佳人》为其他歌颂女性魅力的重要性的电影铺平了道路,并证明了女性魅力与女性权力并不相互排斥。
基本上,我们的意思是我们想要更多有穿着运动服的吉娃娃狗的律政剧。
1.坎普趣味的奇幻电影2000年代是史上最夸张荒诞的一些奇幻电影诞生所需的完美中间地带。
当时的电脑特效刚刚开始变得足以以假乱真,好莱坞电影制作人已经准备好在呈现魔法世界的故事时承担更高的风险。
不过,这类电影还没有发展到被广泛接受的阶段。虽然《指环王》已经确立了自己奇幻史诗的地位,但在它之外,这些电影仍避免不了被贴上拙劣俗套的标签。
因此,在这十年里,我们看到了一些坎普味十足的完美奇幻电影。
例如《星尘》,这部浪漫喜剧讲述一个男人爱上了一个从天而降的流星。还有一些早期的青少年小说改编电影,比如《龙骑士》和《墨水心》。就连《哈利·波特》在一开始也免不了俗套。
对了,第一部《暮光之城》也是在2008年上映。
在21世纪头十年,奇幻电影还没有那么严肃,这并不是一件坏事。感觉现在人们对这类电影的标准越来越高,也就意味着失去了一些趣味性。
我们并不是说所有的奇幻电影都应该像《暮光之城》那样,但有一两部也无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