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懂得隐忍的人到底有多可怕?唐宣宗李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他“装疯卖傻”36年,其间还被丢到粪坑里。然而当他坐上皇位后,那些嘲笑他的人都笑不出来了。因为他们发现李忱其实是一头装睡的雄狮。当他睁开双眼的时候,这些人开始惶惶不可终日。
和他比起来,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都是小意思了,算不了什么。
那么,李忱是如何熬过这36年的呢?他又是如何一雪前耻的呢?
最没有存在感的皇子
李忱乃是唐宪宗的第十三子,虽然贵为皇子,但是却是一众皇子、公主里地位最低的。这主要与李忱的母亲郑氏的出身有关。
郑氏原本是镇海节度使李锜的侍妾。当初有个相士告诉李锜,郑氏将来会诞下天子。李锜一琢磨,儿子是天子,那自己不也是天子吗?既然天意如此,那他就却之不恭了。于是起兵反叛。
结果这次谋反被朝廷轻松平定,郑氏也受到牵连被送入宫中做了郭贵妃的侍女。
郭贵妃听闻了郑氏的遭遇,很是同情,因此对他多有照拂。那些脏活累活从来不让郑氏做。甚至将一些自己不要的旧衣服送给郑氏。二人虽是主仆,但是情同姐妹。
当时郭贵妃很得宠,唐宪宗隔三岔五就会去郭贵妃那里。时间久了,唐宪宗竟然对郭贵妃身边的这个侍女感兴趣起来。终于有一天,他临幸了郑氏。
郑氏后来诞下李忱,得以被封为嫔妃。
虽然成为了嫔妃,但是郑氏出身低微,而宫里其他嫔妃大多是王公大臣家的女儿,有娘家人撑腰。郑氏和他们完全没法比。
李忱这孩子打小聪慧,他很早就意识到自己和其他皇子不一样。其他皇子总是变着法子欺负他,只有郭贵妃的儿子李恒(也就是后来的唐穆宗)对他不错,处处护着他。
这样的经历,使得李忱早熟。他的行事越来越低调,平时沉默少言,如果没必要他甚至可以一天都不说一句话。对于外界的事情,他也不闻不问,仿佛没有什么可以让他在意的。
慢慢地,那些欺负他的皇子觉得没意思,也就不再找他麻烦了。
然而李忱依旧保持着低调,他在暗中观察着周围的一切,琢磨如何在皇宫中生活下去。
“痴傻”的皇子
经过多年观察,真让李忱找出了一些门道。他发现,想要在皇宫之中生活,有两件事情最重要。
这第一件事,就是让人打消对自己的戒心。
“天家无私情”,这点在唐朝体现得最淋漓尽致。唐太宗李世民就是靠着“玄武门之变”才坐上皇位的,而他的哥哥和弟弟则成了这皇位的“祭品”。
此后兄弟相争、父子相残的事情,就不断在李唐皇室上演。唐朝的皇子想要善终,可没那么容易。
想要活下去,就必须降低别人对自己的戒心。那么该如何做呢?李忱的答案是“装疯卖傻”。
当然,“装疯卖傻”也是要寻找契机的。有一天夜晚,李忱的屋里突然出现火光,熟睡中的李忱突然坐了起来,胡言乱语。
这可把宫女太监们吓到了,后来还是唐穆宗亲自前来,拍着他的背安抚,李忱才慢慢平静下来。
但是自此以后,李忱变得更加的阴郁,经常会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比如用头撞柱子,或者只吃米饭不吃菜,冬天更是穿着单薄的衣裳在寒风中奔跑。
时间久了,李忱彻底出名了。皇帝、皇子,甚至一些朝廷重臣都以逗李忱为乐。其中做得最过分的当属唐武宗。
有一次宫里举办宴席,李忱也参加了。酒足饭饱后,唐武宗开始无聊了。借着酒意,他竟然下旨将李忱丢到茅厕里。
一般人即使再隐忍,到了这时候也忍不住了。但是李忱真的厉害,他竟然在茅坑里玩起了“泥巴”。
等后来唐武宗酒醒了,才想来让人将李忱给捞出来。
此前也许还有人觉得李忱是在“装疯卖傻”,但是此事之后,所有人都相信:这位王爷是真的傻了。
拥立登基
而第二件重要之事,则是搞好和太监的关系。
在唐朝后期,太监已经成为了朝堂上一股无法忽视的力量。长安城之外的地方不好说,但是在长安城内,尤其是在皇宫之内,那就是太监们的天下。
别的不说,皇宫侍卫就掌握着太监的手中。更别说皇帝和皇子、公主的衣食住行全都由太监掌管。如果太监们愿意,随时可以让皇帝暴毙。
只不过太监们平时都是笑里藏刀,让人很难对他们产生戒心,觉得他们只是一群逆来顺受的人。
但是李忱不一样,他经过长期暗中观察,早就看透了问题的本质。因此他对待太监格外重视。
他平时对待身边的太监不打不骂,但凡皇帝赏赐他什么好东西,他都和这些太监们分享。
对于宫里那些有权有势的大太监,李忱更是礼遇有加,逢年过节嘘寒问暖那是常有的事情。有一次他甚至管一位大太监喊“爹”。
当然,因为李忱长期“装疯卖傻”,人们对此早已见怪不怪,没人放在心上。至于那位大太监,虽然嘴巴上一直说“王爷,使不得,使不得。”但是心里还是极为舒服的。毕竟这种待遇是他从未体验过的。
正是因为李忱的种种表现,使得太监们对他格外亲近。唐武宗去世的时候,他的五个儿子都还年幼。太监们一商量,干脆拥立李忱继位。
一方面,他们觉得李忱“傻乎乎”的,好控制。另一方面,李忱待太监不薄,这些太监们知恩图报。太监也是人,作为宫里很不受待见的一群人,谁对他们好,他们自然向着谁。
就这样,李忱出人意料地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李忱登基后,人们才发现,李忱可不是什么“猪八戒”,而是一头沉睡的雄狮。当上皇帝的李忱一改往日的“痴傻”,对着所有人露出了他的獠牙。
李忱能够隐忍36年,先后熬死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和唐武宗,自然不是一般人。他明白“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点一点做”的道理。
他登基初期,对于宦官依然大力笼络。他要借助宦官的力量先清理朝堂,使得自己这个皇帝真正能做到一言九鼎。
李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唐武宗的心腹重臣李德裕赶出了朝堂。李德裕位高权重,门生故旧无数,李忱此举无疑是给了朝臣们一个下马威。
紧接着,李忱开始整顿吏治、严明法度。他将一大批不符合要求的大臣直接赶出朝堂,然后提拔了一批能力出众的大臣。
此举不仅使得李忱可以完全掌控朝堂,更是使得朝廷的效率提升了数倍。一改安史之乱以来一蹶不振的景象。
解决了朝臣,接下来就轮到太监们了。不过相较于朝臣,李忱对太监们可就温和了很多。他将一些手握兵权的太监明升暗降,同时打压一些嚣张跋扈的太监。
比如内园使李敬,仗着手握兵权,且受到皇帝宠信,在长安城内作威作福。对于寻常大臣随意打骂,即使遇到宰相也不下马行礼。
李忱就找了个理由将其罢官,贬为宫中杂役。
当然,对于大部分太监,李忱都是以安抚为主。或赏赐爵位,或赏赐金银财物。并悄悄将一部分权力收回手中,并且重用一批对自己忠心的太监。以实现“用太监对付太监”。
此后,虽说太监对于皇权的威胁还在,但是至少李忱在世的时候,这些太监只能老老实实做人了。
收拾了大臣和太监,李忱就算可以腾出手来一展抱负了。
他一方面减少百姓税赋和徭役的负担,另一方面精简朝廷各种开支。他这个皇帝平时吃饭也就五菜一汤,而且饭菜都是些粗茶淡饭,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一次山珍海味。
在他的努力下,唐朝的经济和人口迅速恢复,逐渐摆脱了安史之乱带来的影响。
此外,他有节制、有目的地对外用兵。先是大败吐蕃,夺回河西一带。然后又大破北狄,平定安南,讨伐党项。使得唐朝境内再无战火,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各地藩镇见状,也都表示愿意听从朝廷调遣。
至此,唐朝总算恢复了一些安史之乱前的“盛世”景象。人们将这一时期称作“大中之治”。
公元859年,唐宣宗李忱去世。百姓无不悲痛欲绝。他忍辱负重36年,尝尽各种苦难。好不容易当上皇帝,也没有享受一天。他将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大唐,他用自己的行动让世人记住了他,记住了唐宣宗李忱这么个人。
参考资料:
《旧唐书》
《新唐书》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