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德体育注册网页版 新华社记者遇袭:舆论监督的丧钟,还是重振的号角?

京都闻道阁 5天前 阅读数 94 #推荐

文丨崔桂忠

近日,新华社《经济参考报》两名记者在安徽合新高铁中铁七局施工现场采访时遭袭一事,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热议。这一事件,绝非孤立的个案,它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近年来舆论监督作用被大大削弱的严峻现状,令人深思,更让人忧心。

新华社,作为国家级通讯社,其记者向来是探寻真相、守护公众知情权的 “无冕之王”,是舆论监督的中坚力量。然而,此次事件中他们却遭受这般粗暴对待,这无疑是对记者人身权益的公然践踏,更是对舆论监督的恶意挑衅。

回顾近年来,类似记者采访遭遇重重困难甚至被打的事件屡见不鲜。

2023年5月30日,极目新闻一名记者在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采访“两名教师溺亡事件”时,遭到多名不明身份男子殴打;2018年12月20日,福建新闻频道两名记者在福州市闽侯县采访时,遭物业商管人员殴打谩骂,摄像机被损坏;2017年12月4日,陕西电视台 “都市热线” 栏目记者在周至县人民医院采访 “天价停尸费” 一事时,被十几人围住殴打…… 这些事件,无不揭示出一个令人痛心的现实:舆论监督之路,正变得愈发崎岖坎坷。

曾经,央视的《焦点访谈》以其犀利的舆论监督报道,成为百姓心中的正义灯塔,收视率居高不下。可如今,其收视率为何有所下降?这背后,固然有新媒体冲击等诸多因素,但不可忽视的是,舆论监督作用的削弱,使得其锋芒不再如往昔那般锐利。当记者们在采访中频频受阻,甚至遭受暴力对待,那些关乎民生、社会痛点的问题便难以被充分挖掘与曝光,公众对这类深度监督报道的期待值自然也会降低。

究其根源,为何舆论监督作用会大大削弱呢?一方面,部分被监督对象缺乏正确对待舆论监督的态度。他们将记者视为“洪水猛兽”,害怕自身的问题被揭露,为了捂住“盖子”,不惜采取各种手段阻挠记者采访,甚至动用暴力。就如此次中铁七局项目部的相关人员,面对记者的正常询问,不仅不配合,还气焰嚣张地限制记者人身自由,其背后无非是想掩盖建设材料“以次充好”的丑事。

另一方面,在一些复杂的权力关系网络和利益博弈中,舆论监督面临着巨大压力。传统媒体虽有其专业度和平台优势,但在某些情况下,这种优势反而可能成为一种“负担”。比如此次事件,有人猜测是因为中铁七局与新华社在行政级别等方面的对比,使得事件变得更为复杂。部分人在权衡利弊时,选择了对记者下手,妄图以此来逃避监督,这无疑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严重破坏。

舆论监督,本应是社会的“减震器”和“解压阀”,是推动社会进步、保障公众知情权的重要力量。然而,当记者们连自身的安全都无法保障,当他们的采访权被肆意践踏,舆论监督又怎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长此以往,社会的阴暗面将难以被曝光,民生问题可能被忽视,权力的滥用将得不到有效遏制,最终受损的将是广大公众的利益。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记者被袭,绝非小事。它关乎着舆论监督的生死存亡,关乎着社会的公平正义能否得以伸张。相关部门应加大对阻挠、殴打记者等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为记者营造一个安全、公正的采访环境。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提高对舆论监督重要性的认识,支持记者的工作,让舆论监督这把“利剑”能够再次出鞘,斩断那些试图掩盖真相的黑手,还社会一个风清气正的舆论空间。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舆论监督必将重新焕发光芒,成为照亮社会每一个角落、守护公平正义的璀璨灯塔。

☆作者简介:崔桂忠,曾任某部队政治委员,海军上校军衔。现任大连市旅顺口区委办公室二级调研员。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京都闻道阁

京都闻道阁

京都乘紫气窥天衍玄妙,闻道度涵关勘虚妄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