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的每一场战争,除了军事实力,计谋也是一个可以决定战斗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历史上出现过很多虽然参战人数敌不过对方,但是最后却大获全胜的战役,比如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韩信指挥的“背水之战”都是其中的经典战役。
唐朝时期也有这么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将军假意让敌军抢军粮,实际上却是以军粮为圈套,将敌军全部歼灭,而指挥这场战役的就是唐朝著名将领裴行俭(619年——682年6月9日)。
裴行俭的父亲裴仁基、兄长裴行俨都是效忠于隋朝的臣子。而隋朝被唐灭亡之后,裴行俭则在唐朝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时代,并被唐初名将苏定方所赏识。
以谋略出众而受到重用的唐初名将苏定方,将自己用兵的谋略悉数都教给了裴行俭,裴行俭也正是因为苏定方的教导,为后来立下的赫赫战功奠定了基础,这一段故事,在《新唐书》中也有记载,“时苏定方为大将军,谓曰:‘吾用兵,世无可教者,今子也贤。’乃尽畀以术。”
调露元年(679年),本来是归顺于唐朝的突厥突然爆发了起义,突厥的两个部落相继开始反唐,集结起来的叛军足足有几十万人之多。作为单于都护府长史的萧嗣业奉命前去征讨这些叛军,但是被这些叛军击败。于是,唐高宗就下诏让裴行俭担任定襄道行军大总管,并且率军前去征讨。裴行俭率领一支总共有30多万人的军队,前去征讨。“都护萧嗣业讨贼不克,死败系踵。诏行俭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讨之。率太仆少卿李思文、营州都督周道务部兵十八万,合西军程务挺、东军李文暕等,总三十余万,旗帜亘千里,行俭咸节制之。”《旧唐书》称叹“唐世出师之盛,未之有也”。
裴行俭
在裴行俭之前,萧嗣业在运输军粮的时候,因为草原上宽阔且没有遮挡的地形,以及突厥骑兵的神出鬼没,这些粮车经常在中途被突厥的叛军抢走,很多战士不是在战场上牺牲,反而是饿死在前线。“先是,嗣业馈粮,数为虏钞,军馁死。行俭曰:‘以谋制敌可也。’因诈为粮车三百乘,车伏壮士五辈,赍齑陌刀、劲弩,以羸兵挽进,又伏精兵踵其后。虏果掠车,羸兵走险。贼驱就水草,解鞍牧马。方取粮车中,而壮士突出,伏兵至,杀获几尽。自是粮车无敢近者。”
“初,行俭许伏念以不死,侍中裴炎害其功,建言:‘伏念为程务挺、张虔勖肋逐,又碛北回纥逼之,计穷而降。’卒斩伏念及温傅于都市。行俭之功不录。封闻喜县公。行俭叹曰:‘浑、浚之事,古今耻之。但恐杀降则后无复来矣!’遂称疾不出。”永淳元年(682年),十姓突厥的车薄叛乱,裴行俭又任金牙道行军大总管,准备领兵出征。但还未出师,裴行俭便于四月二十八日(682年6月9日)“薨于京师延寿里,春秋六十有四。”裴行俭诚恳待人,获得士兵爱戴,同时善于料敌决胜,善于用兵,他的老师苏定方也评价他“吾用兵,世无可教者,今子也贤。”唐高宗更是评价他“行俭提孤军,深入万里,兵不血刃而叛党擒夷,可谓文武兼备矣,其兼授二职。”
裴行俭作为大唐灭国级名将苏定方的唯一传人,其用兵之法以奇谋为主,军事打击为辅,总能以奇谋妙计取胜。即便是在硬碰硬的两军对垒中,他指挥的军队一样是所向披靡。他文能治国,武能安天下,比之于苏定方,在处理政务、治国理政方面又青出于蓝,出将入相,自唐初以来,唯有战神李靖能比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