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儿童医院被拍卖,4.7994亿元的起拍价只是个冰冷数字,但背后是20年的医改闹剧。那些年,宿迁卖光公立医院,如今市场用一声“倒闭”讽刺了当年的医改神话。那么,这场改革究竟得罪了谁?
从卖医院到拍医院:宿迁的“改革往事”宿迁市儿童医院破产拍卖的消息乍一听有些令人发懵:医院不都是救死扶伤的地方吗?怎么还能说破产就破产?更别提,这家医院拍卖的4.8亿元包括什么不动产、构筑物、辅助设施……仿佛在处理一间废弃工厂。
可宿迁不是第一次拍医院了。早在本世纪初,宿迁市的公立医院就被悉数卖掉,包括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等全线“下岗”。最离谱的还是宿迁第一人民医院,当年被金陵药业以7000万元买走,连一幢北上广的学区房都不够贵。
当年的主导者是谁?仇和。这位改革派干部认为公立医院就是效率低下的代名词,市场化则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他一拍脑袋:卖了!那股子锐气,堪比大户人家甩卖祖传宝贝,气派得很。
医改神话破灭:医疗资源的集体出走但市场的反馈是无情的。那些年,宿迁的医疗资源成了“外地游客”,大批医生护士跳槽到南京、苏州这样的医疗高地,病人也跟着“远走高飞”。小病忍一忍,大病直接转外地。宿迁本地医院里,只剩下医生和病床在唱“空城计”。
这场医改的后遗症不止如此。私立医院虽然起步快,但很多都奔着“钱景”而非“前景”。为了挣钱,小病大治、医保套现成为主流操作。医保基金像水泵里的水,明明拧紧龙头,水位还是一天天下降。
重建的代价:花钱买回“初心”宿迁的市领导后来意识到,这玩笑开大了。于是掏钱重建第一人民医院——光第一期就烧了16.2亿元。这钱比当年卖医院的钱高了十几倍,仿佛当年的卖医院是为日后的“回购”攒人气。
如今宿迁的公立医院在政策补贴下东山再起,药品取消差价后医疗质量大幅提升。可私立医院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尤其是那些没有强大资源支撑的私立医院,只能等着市场的一记重锤。宿迁儿童医院的倒闭,就是最好的注脚。
医改的代价:谁买单?宿迁这场医改像一出反面教材:一开始是信誓旦旦的“刀刃向内”,最后却是惨兮兮的“被市场抛弃”。改革的账单最终由谁买单?居民忍受过医疗资源短缺,政府后来又为重建埋单,可那些“医生流失、医保耗尽、患者流亡”的代价,谁来算?
有人说市场化没错,只是宿迁的路径走偏了。但问题是,医疗从来不只是市场问题。医疗资源事关民生,卖医院的决定本身,就像用投机心态经营一块良田——最终只会颗粒无收。
从医改看民生:市场的边界在哪里?市场经济固然有其优势,但医疗这一领域显然不是随便能玩市场逻辑的试验田。宿迁的教训在于:没有足够的配套政策,没有长期的人才激励体系,所谓市场化只会变成“一锤子买卖”。
宿迁儿童医院的拍卖,是市场逻辑的自我纠错,但居民的医疗信任已经被反复消耗。未来的医改是否能吸取教训?不忘初心、切忌浮躁或许才是关键。
小编想问:宿迁儿童医院的倒闭是改革的“必然”,还是市场对错误路线的一记耳光?面对这样的结果,那些曾拍板“卖医院”的决策者,是不是该站出来说点什么呢?对此你怎么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