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德体育注册官方入口 明代的南赣、勋阳等巡抚皆以府命名,他们与省之巡抚有何区别?

历史温度啊 3天前 阅读数 9 #历史

明朝的巡抚制度,看似一个简单的官职设定,实际却是个复杂得让人头疼的体系。有人说,清朝的巡抚是一省最高长官,简单明了;可到了明朝,巡抚不仅数量众多,类型也五花八门,有些甚至连省级都算不上。

像南赣巡抚、勋阳巡抚这样的,你说它是省长吧,它却只管几个府;你说它是地方官吧,权力又大得离谱。这就让人疑惑了,明朝的巡抚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为什么要搞这么复杂呢?

事情没那么简单。

想要搞清楚这背后的逻辑,我们得从明太祖朱元璋的那套“奇特”的行政设计说起。

朱元璋这个人吧,最怕的就是地方权力坐大。

他觉得宋朝的灭亡就是地方官太强,中央管不住。于是,他设计了一个“三司并立”的制度,把地方权力一刀切成三份民政归布政使管,司法归按察使管,军事归都指挥使管。

表面上看,这样三权分立,互相牵制,地方权力被彻底掰碎了。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三司各管各的,遇上重大事件谁都不想担责任,互相推诿、效率低下。

更糟糕的是,一旦地方出了乱子,中央往往要亲自派人去收拾局面。于是,巡抚制度便应运而生。

最早的巡抚,只是中央派到地方的一个“临时工”,负责巡视、解决突发问题。可渐渐地,这个“临时工”却成了地方的大BOSS。

明中期以后,全国十三个布政使司基本都设了巡抚,这些巡抚成为了省级的最高长官,权力之大,直接凌驾于三司之上。换句话说,省一级的巡抚,就是明朝的“正规军”。

可问题来了,为什么还要设那些像南赣巡抚、勋阳巡抚这样的“非正规军”呢?原来,明朝的版图太大了,有些地方根本不适合直接套用省级巡抚的“省制”。于是,明朝根据不同的治理需求,设立了不少特殊类型的巡抚。

先说南赣巡抚。这个职位的诞生,完全是因为江西南部那片山地实在太难管。

赣州这个地方,地处江西、福建、广东、湖广四省的交界,又多山林,历来是盗匪横行的温床。江西按察使司的官员虽然负责管理这片区域,可级别太低,根本压不住局面。

为了加强对这一片“山匪之地”的治理,朝廷干脆设立了南赣巡抚,专门负责这一带的剿匪和行政事务。可以说,南赣巡抚的出现,完全是明朝政府对“问题地区”的一种特殊治理尝试。

再看勋阳巡抚的故事。这个职位的设立,背后是一场规模庞大的流民迁徙。

明初,河南、山东、陕西等地的灾民大量涌入川、湖、陕交界的荆襄地区。起初,朝廷采取强硬手段驱赶这些流民,可结果却是引发了声势浩大的荆襄流民起义。

这场起义虽然被镇压了,但流民问题却没能解决。朝廷不得不采取妥协的政策,承认流民的合法居住权,将他们安置在荆襄一带。

流民的涌入让地方政府不堪重负,治理难度陡增。为了应对这种局面,朝廷设立勋阳巡抚,负责管理这片多省交界的特殊区域。

可以说,勋阳巡抚是一个为了解决流民问题而设立的“特殊行政长官”。

还有一种巡抚,完全是为了军事目的服务,比如宣府巡抚、大同巡抚。

这两个巡抚,都是明朝为了防守北方边疆而设立的。宣府和大同是明朝的军事重镇,直接面对蒙古势力的威胁。

朝廷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设立了这些以军事为主的战区巡抚。这类巡抚的存在时间通常不长,任务完成后便会被裁撤。

比如崇祯年间,为了应对后金的威胁,明朝在密云、登莱等地也设立过类似的临时巡抚。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明朝的巡抚制度之所以复杂,背后其实是有一套清晰的逻辑的。

凡是省级巡抚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流民、山匪、边疆危机等,朝廷就会设立一些“特殊巡抚”,用来应对这些棘手的局面。虽然这些巡抚的管辖范围和职责五花八门,但它们的共同点是灵活、实用,能够根据具体的治理需求快速调整。

不过,这种复杂的巡抚体系在清代却被逐渐简化了。清朝的统治者吸取了明朝的教训,取消了大“非省级巡抚”,统一以省为单位设立巡抚。

这种简化的设计虽然降低了行政成本,但也丧失了明朝那种灵活应对地方问题的能力。

有人说,明朝的巡抚制度是“因地制宜”的典范,把权力分配得滴水不漏;也有人说,这种制度太过复杂,反而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

不管怎么说,明朝的巡抚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那些“非省级巡抚”,虽然名义上只是权宜之计,却反映了明朝政府在面对复杂局势时的务实态度。

写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明朝的巡抚数量会比清朝多一倍呢?这恰恰说明了明朝治理的复杂性,也反映了明代地方行政的灵活性。有人说,复杂的制度之下,往往藏着更多的故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历史温度啊

历史温度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