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灭亡后,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继东晋南北朝之后的第二个大乱世,虽然时间不长,但政权更迭频繁,其中有一个民族显得格外耀眼,这就是沙陀族。
五代中有三个朝代是沙陀人建立的,除了后梁与后周之外,后唐、后晋、后汉都是沙陀人建立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北汉政权也是沙陀人建立的。
沙陀人在历史上的存在感也不强,那么这些人来自哪里?
一、沙陀的来源
《新五代史 庄宗上》:盖沙陀者,大碛也,在金娑山之阳,蒲类海之东,自处月以来居此碛,号沙陀突厥。
沙陀既是地名,又是民族名,所谓的沙陀就是大碛,也就是岭北沙漠,位置在金娑山(今新疆博格多山)的南边,蒲类海(今新疆东北部的巴里坤湖)的东边。
沙陀族之前的名字叫处月,他们起初居住在沙陀这个地方,号称沙陀突厥,是突厥的一支别部,又号称处月。
唐太宗时期,立西突厥王族阿史那弥射为可汗,其族兄阿史那步真未得分封,企图杀阿史那弥射自立为可汗,弥射害怕,率领处月、处密等部落投靠唐朝。
阿史那步真自立为可汗,但部族多不服他,迫于无奈,步真也投靠唐朝,留在原地的西突厥余众后来由阿史那贺鲁统辖。
阿史那贺鲁与处月部落的首领朱邪阿厥、朱邪孤注一起投靠了唐朝,唐太宗去世后,阿史那贺鲁叛变唐朝,朱邪孤注跟随贺鲁一起反叛。
唐高宗派梁建方、契苾何力率军平定叛乱,贺鲁再次投靠唐朝,不久去世,唐朝废除瑶池都督府,在处月的辖地设置金满、沙陀二州,并任命都督。
唐朝灭亡西突厥之后,在当地设置了昆陵、蒙池两个都护府,步真与弥射分别担任蒙池都护与昆陵都护。
唐高宗龙朔初年,处月酋长沙陀金山跟随唐朝武卫将军薛仁贵讨伐铁勒,因功升任金满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奇台一带)都督,赐爵张掖郡公,沙陀金山这一支便成为沙陀人的祖先。
唐玄宗天宝年间,回纥投靠唐朝,沙陀金山的孙子沙陀骨咄支担任回纥副都护,随唐肃宗平定安史之乱,沙陀骨咄支去世后,其子朱邪尽忠继承爵位。
注意这一家族本姓朱邪,中途改姓为沙陀,按华夏的说法,蛮夷是没有姓氏,以部落号为姓,他们的姓其实就是部落号,沙陀首领一度把朱邪改为沙陀,有人猜测是因为他们曾经背叛过唐朝,后来又改回朱邪,表明沙陀人又回归了唐朝。
安史之乱后,唐朝衰弱,回纥占领西域,吐蕃占领河西与陇右,沙陀人被回纥人挤压,朱邪尽忠率领沙陀部落七千余帐投靠了吐蕃,一帐按四到五人算,投靠吐蕃的沙陀人有2.8万~3.5万人。
吐蕃人与沙陀人一起攻陷了唐朝的北庭都护府,不久,吐蕃把沙陀人迁到了甘州(今甘肃张掖),封朱邪尽忠为统军大论,吐蕃侵犯唐朝时,沙陀人常常担任吐蕃人的先锋。
公元800年,回纥攻陷凉州,吐蕃担心沙陀与回纥勾结,于是想把沙陀迁往黄河以西的青藏高原地区,沙陀人不愿意西迁,其首领朱邪尽忠率领全部族人投靠了唐朝。
吐蕃则派人追杀沙陀,3万沙陀人边战边退,到达灵州(今宁夏吴忠)时,只剩下2700人,其首领朱邪尽忠战死,他的儿子朱邪执宜继位。
唐朝将沙陀先安置在盐州(今陕西定边),随后不久,离散的沙陀人陆续从各地聚集到盐州,朱邪尽忠的弟弟朱邪葛勒阿波也带了700人投靠唐朝,被任命左武卫大将军兼阴山府都督。
朱邪执宜则被任命为金吾卫将军、特进,不久,朔方灵盐节度使范希朝带领全部沙陀人迁到河东(今山西),将沙陀人安置在定襄川(今山西忻州),范希朝从沙陀人中抽调了1200名精锐士卒组成沙陀军。
之后,沙陀人就生活在代北(今山西北部),朱邪执宜将部落名号改为阴山北沙陀。
回过头再来看一看沙陀人的迁移史,沙陀人最先居住在新疆博格多山南边,巴里坤湖的东边,从这里迁到了新疆吉木萨尔、奇台一带,接着又迁到了甘肃张掖,再接着迁到了陕西定边,最后迁到了山西忻州一带,前后总行程长达5000余里,时间跨度从唐太宗贞观年间到唐宪宗元和年间,长达一百多年。
二、沙陀的崛起
沙陀人骁勇善战,归队唐朝又有了定居点之后,其部落开始发展壮大,朱邪执宜曾率领沙陀勇士跟随朝廷一起讨伐叛乱的成德军节度使王承宗,因战功而升任蔚州刺史,朝廷担心沙陀人壮大,于是建立十个府来安顿沙陀人,以分散其实力,类似于曹操分匈奴为五部分而治之。
此后,朱邪执宜跟随唐军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唐武宗长庆年间,朱邪执宜被封为阴山府都督、代北行营招抚使,隶属河东节度使,他率领三千沙陀兵为唐朝镇守北部边界。
朱邪执宜去世后,其子朱邪赤心继位,唐朝节度使刘沔与朱邪赤心率领沙陀兵在杀胡山击败入侵的回鹘人,朱邪赤心后来又率领三千代北骑兵与唐军擒获叛乱的唐将杨弁,朱邪赤心因功升任朔州刺史、代北军使。
唐懿宗咸通九年,公元868年,爆发了庞勋起义,唐懿宗诏令义成节度使康承训率军讨伐,朱邪赤心及其弟朱邪赤衷率领三千骑兵跟随。
沙陀骑兵在讨伐庞勋起义中立下赫赫战功,唐朝升朱邪赤心为大同军节度使,并赐国姓李,名国昌,将他加入唐朝宗室郑王的属籍,并赐给他亲仁里的宅第。
也就是从此时起,沙陀首领将朱邪的姓氏改为李姓,并不断为唐朝东征西战,李国昌(朱邪赤心)还率军击退入侵的回鹘,参与讨伐王仙芝的叛乱,多次建功,势力逐渐发展壮大。
李国昌有一个著名的儿子叫李克用,其父李国昌为唐朝征战时,李克用也经常随行,父子两人都骁勇善战。
但朝廷不同意,准备调兵来讨伐,正值黄巢起义期间,于是朝廷赦免李克用,任命李国昌为大同军防御使,但李国昌不同意,朝廷又派兵讨伐,但没有结果。
后来李国昌与党项人作战,吐谷浑首领赫连铎率军袭击振武(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李国昌逃回云州(今山西大同),但云州不接纳李国昌,李克用率领三千人与赫连铎交战,正值唐僖宗诏令昭义节度使李钧讨伐李国昌、李克用父子,李钧兵败被杀。
一年之后,蔚州、朔州招讨都统李琢率军讨伐李国昌父子,李国昌兵败,与李克用一起率领全宗族逃到鞑靼,赫连铎要求鞑靼酋长杀死李国昌。
李克用以骑射之术让鞑靼感到惊叹,就没有杀他们父子。
唐僖宗中和元年,公元881年,黄巢攻入长安,唐僖宗诏令河东监军陈景思率领代北军队攻打黄巢,沙陀酋长李友金率领数千沙陀兵跟随,但李友金驾驱不了手下的沙陀人,沙陀兵走到山西新绛县,抢劫了当地官府和百姓就逃回了代北。
李友金与陈景思商议,建议朝廷召回李国昌、李克用父子,于是朝廷赦免了李国昌,任命李克用为代州刺史,统领沙陀军讨伐黄巢,李克用回来时带了一万鞑靼人,与陈景思一起前往长安攻打黄巢。
883年二月,李克用率军在石堤谷击败黄巢手下将领黄邺,三月,李克用在良田坡大败黄巢手下将领赵璋、 尚让,杀得起义军尸横遍野,黄巢逃出长安,唐军则收复长安,李克用获取首功。
李克用继续率军追击黄巢军队,一路大败黄巢,一直追到山东荷泽,但没有追上,同年十月,李国昌去世,不久,李克用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赐爵陇西郡王。
李克用追击黄巢没追上,回军经过汴州(今河南开封)时,受朱温宴请,李克用在宴会上得罪了朱温,朱温遂派人刺杀李克用,李克用本来喝醉了,经亲信救援,又因为天降大雨,救了他一命,随从数百人被杀,自此,李克用与朱温变得水火不容。
此后李克用以河东节度使之职,逐渐征服了整个河北与代北,不服从他的唐朝势力及外部势力都被驱逐,公元907年,朱温篡位建立后梁,李克用正好得了重病,但他依然用唐朝年号,以示忠于唐朝,第二年李克用去世,其子李存勖继位。
根据以上内容,推断出李克用家族的世系:
朱邪阿厥→朱邪孤注→沙陀金山→沙陀辅国→沙陀骨咄支→朱邪尽忠→朱邪执宜→朱邪赤心(李国昌)→李克用→李存勖。
李存勖先诛杀了不服从的李存颢、李存实等人,巩固了内部政权的稳定,随后开始了与后梁的战争,经过15年的时间,李存勖灭亡了后梁政权,建立了后唐政权,李存勖就是后唐开国之君,是为后唐庄宗,这是沙陀人建立的第一个政权。
后唐灭亡后梁后,还平定了前蜀,公元926年,魏博戍卒在贝州(今河北邢台)哗变,推举裨将赵在礼为首领发动叛乱,李存勖派李克用养子李嗣源率军平叛,结果李嗣源反而被叛军劫持,反而成为叛军首领,李存勖率军亲征,叛军得到后唐将领的拥戴,李存勖被部将杀死,李嗣源进入洛阳称帝,是为后唐明宗。
李嗣源去世后,其子李从厚继位,李从厚想杀手握兵权的李嗣源养子李从珂与大将石敬瑭,导致两人反叛,李从厚兵败,被石敬瑭囚禁,李从珂继位,与石敬瑭产生矛盾,石敬瑭勾结契丹人,以割让幽云十六州并称臣的条件,引契丹兵南下,灭亡后唐,石敬瑭建立后晋政权。
石敬瑭也是沙陀人,他属于沙陀的新生代人,是在太原出生的,他建立的后晋政权很短,仅存在11年,石敬瑭去世后,其侄子石重贵继位,与契丹闹翻,契丹率军南下灭亡后晋,石重贵投降并被俘虏到契丹。
后晋灭亡后,原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在太原称帝,沿用后晋年号,后改国号为汉,刘知远只当了一年皇帝就去世了,其子刘承祐继位,因为猜忌郭威,杀死了郭威留在京城的儿子,郭威起兵反叛,刘承祐被乱军所杀,郭威则建立了后周政权。
刘知远也是出生在太原的沙陀人,他建立的后汉政权最短,只存在三年就灭亡了。
后汉灭亡后,刘知远的弟弟,河东节度使刘崇在太原称帝,仍然用后汉的年号,史称北汉,北汉存在28年,后来被北宋灭亡。
三、沙陀的消失
沙陀人并不是消失了,而是融入汉人了,自公元808年沙陀人迁移到山西之后,到公元979年北汉灭亡,沙陀人在中原生活了一百多年,太原及代北地区,一直都是多民族杂居地区,而汉族人最多,沙陀人受汉人影响,几乎都汉化了。
沙陀人建立的政权中,有大量的汉人,无论是中上层的统治者,还是中底层的士卒百姓,沙陀人本来人数就不多,最初只有几万人,能够建立政权,全靠汉人支持,汉化是不可避免的。
沙陀首领一族也改用汉姓李姓,其余的沙陀人大概率也跟着改了姓,比如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都是沙陀人,石姓与刘姓都是汉姓,明显他们也改了姓。
这些沙陀人在中原居住一百多年,连姓也汉化了,长相跟汉人相差无几,因此全面融入汉人之中,到宋朝时期,几乎就没有沙陀人了,这个名字也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