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德体育注册网页版 周总理与尼克松握手照片中,为何消失一人?背后故事意味深长!

万物知识局 2个月前 (10-26) 阅读数 3 #推荐

文/万物知识局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新闻发表,大多要遵循一个实事求是的原则,更别提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了,那个时候人们为了增加阅读量,而断章取义的文章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可就是在那样一个年代,关于尼克松访华的新闻发表,有心的人对比一下中国和美国发表的图片,猛然发现,中国发表的照片上,怎么和美国相比少了一个人呢?

而缺少的这个人就是冀朝铸,他作为周恩来总理的翻译,一辈子陪同周恩来总理出席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场合,他又为何在尼克松访华时照片被抹去,这其中又有什么难言之隐呢?

尼克松访华作为中国和美国关系的一个重要节点意义非凡,咱们可以对比两张照片,周总理穿着黑色风衣,同不远万里前来的尼克松总统握手,尼克松总统的夫人则穿着红色风衣,站在背后笑着看着这一幕。

周恩来总理的身后,是那天随行的工作人员,通过照片背后的背景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这两张照片拍摄时间相差无几,这样重要的会面场合,绝对不存在人员迟到的情况,那么冀朝铸在中国发表的图片上消失,一定是被刻意抹去,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了。

在谈论冀朝铸为何会被中方从图片上抹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冀朝铸的成长经历吧,那个时代的人,大多都经历过战火的纷扰,成年之后报效祖国的心格外强烈,冀朝铸也不例外。

冀朝铸童年的记忆是不太和平的,当时的日本侵华战争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因此,儿时的回忆里最深刻的就是频繁的搬家,以及日本人为非作歹的丑恶嘴脸。

为了躲避战乱,在冀朝铸九岁的时候,全家一起前往了美国,从此,冀朝铸开始了在美国的学习生涯。

童年经历的战火,让冀朝铸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拥有一身本事之后,回到祖国报效祖国,这也算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了吧。

人对自己的激励和监督作用是最大的,冀朝铸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顺利考入了哈佛大学。

这个学校的含金量不必多说,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建设中国,当时中国的人才缺口非常的巨大,冀朝铸几乎是没有犹豫的就回到了中国,就读于清华大学的化学系。

这个专业和冀朝铸后来从事的翻译工作可以说是八竿子打不着边,可是奈何国家有需要啊。

1952年一位外交部的领导找到冀朝铸,邀请他从事翻译工作,这是看中了冀朝铸之前在外国的留学经历,外语的熟练度相当高。

就算外交涉及到一些专业词汇,凭借冀朝铸的学习能力,外交部也相信冀朝铸能够顺利理解并掌握。

冀朝铸知道外交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几乎是没怎么犹豫的,就答应了,后来凭借在外交上的优越表现,被称为中国红墙第一翻译,不过这也是后话了。

如果说,阅读英文文献的话,可以一边查字典一边阅读,那么翻译,总不可能让谈判的双方在桌上等你查字典,因此,对于词汇量的要求相当高。

不过,这对于冀朝铸来说并不困难,真正让冀朝铸感觉有些头疼的还是英文速记,只有在对方说话的过程中快速记下说话的内容,接下来才能有理有据地进行翻译和反驳。

在1951年的朝鲜停战谈判时,这一点让冀朝铸深有感触,停战谈判的时候,美方骂的那可是相当的脏啊,我们总不可能任由他骂吧。

为了能够更好地谈判,能够在和美国人交流时以理服人,而不是被骂得哑口无言,冀朝铸自学了英文速记,据人民网记载,冀朝铸每分钟可以记下165个单词。

这是什么概念呢?就算美国人一刻不停地说话,冀朝铸也有把握记下他们每一句话,然后逐一进行击破,由于速记能力太强,当时还得到了第一英文速记员的称号。

这个时候冀朝铸虽然也在从事翻译,但是或许是为了培养实战经历,增加经验,外交部让冀朝铸出场的场合都没有过分重要。

不过,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重要的时刻很快就到来了,1956年的时候,周恩来总理当时要和尼泊尔的首相进行会谈,年纪轻轻的冀朝铸接到了会谈上担任周恩来总理翻译的任务。

这是冀朝铸第一次在重要场合,替国家重要领导人担当翻译,心理的紧张,可想而知。

周恩来总理是一个颇有文采的人,面对尼泊尔首相的到来,兴致高昂,即兴发表了一系列的欢迎词。

这些欢迎词相比于准备好的稿件,可以更好地拉近两国的距离,冀朝铸知道这一点,可是心里慌啊。

人在慌乱的时候,往往会保持以往的选项,冀朝铸并没有按照周总理当时的发言翻译,反而按照稿子照着念。

这对于翻译来说是相当致命的,周恩来总理一下子就发现了问题所在,虽然并没有指责冀朝铸,但是为了让翻译顺利进行,换了另一个翻译上场。

第一次在周总理面前露面翻译,就出了这么大的纰漏,冀朝铸以为自己之后不会有这样重要的机会了,心情的沮丧可想而知。

没想到第二天,周总理又把冀朝铸叫去翻译,吸取了第一天的经验,这一次的翻译冀朝铸可以说是做得又快又好。

有了这样成功的经历之后,冀朝铸在重要场合担任翻译的频率就开始变得相当频繁了。

最为有名的就是尼克松访华,当时中美双方的关系紧张已经持续好多年了,尼克松决定访华可以说是破冰的重要节点。

不过,为了判断中方的意愿,在尼克松访华之前,他的助理基辛格在1971年的7月9号率先前来中国试探。

这一次负责借见基辛格的就是周恩来总理,在会谈中,周恩来总理要通过语言向美方释放出破冰的意愿,保证尼克松之后愿意访华,而在这场会谈中担任翻译的就是冀朝铸。

当基辛格夸赞中国是一个神秘的国家的时候,周恩来总理马上回到,只要美国加深对中国的了解,就会发现,中国并不是一个神秘的国家。

这句话里面包含了中美双方在之后加强联系的意愿,在冀朝铸的翻译下,听到这句话的基辛格可以说是喜笑颜开。

时间转瞬即逝,一下子就来到了1972年的2月21号,这是尼克松访华的当天,据凤凰网记载,作为翻译人员,冀朝铸就跟在周恩来总理后面来到了机场,等待尼克松总统的到来。

作为中美关系的重要节点,不容得一点差错,为了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在尼克松总统到来之前,周总理特意嘱咐了冀朝铸,“小冀近一点,每句话都得准确的听清楚,准确的翻译”。

为了达到周总理的要求,冀朝铸可以说是精神高度紧张,在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的见面时,还特意往前倾了身子,保证内容听得准确无误。

这是一场双方都有意愿的会谈,尼克松开口就表达了他对这次会面的开心,“我非常高兴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也是在这次会谈的时候,冀朝铸替尼克松翻译出了那句流传甚广的话,我是跨越太平洋与中国人民握手。

在这一次重要场合的翻译,冀朝铸的表现十分优越,按理说报纸应该大写特写,可是去特意把冀朝铸的图片抹去,让担任了重要翻译角色的冀朝铸在群众面前根本不存在。

这也并不是国家想忽视冀朝铸的功劳,主要是当时国内的环境有些微妙,虽然中国和美国破冰,两国的领导人之间决定重新构建一下两国的亲密关系,持续的针锋相对,毕竟不利于两国的发展。

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让国内群众对于美国的观感相当之差,这个时候如果谁讨好美国人面对美国人放低姿态的话,特别是领导人,如果做出这种事情,那么国内的民心会相当动荡。

也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当时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会面的时候,都是尼克松先伸出手,周恩来总理再伸手紧握。

周恩来总理知书识礼是人尽皆知的,在面对远道而来的客人时,人们一般会热情地先伸出手握手。

而周恩来总理在这次会面时却一反常态,不仅后握手,甚至身体还微微后倾,都是顾忌到了国内环境的影响,而冀朝铸作为翻译人员,为了保证翻译的准确,身子只能往前。

面对美国人做出这种姿态的话,一旦图片发表在报纸上,那么冀朝铸有可能就会遭受抨击,日常的生活会受到很大影响,为了降低这种影响,也就只能将冀朝铸从中国发表的图片上抹去了。

冀朝铸这一辈子,担任了许多重要角色的翻译,周恩来,毛泽东,邓小平,在这些中国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大人物和外国交谈会面之时,都曾经出现过冀朝铸担任翻译的身影。

参考资料:

人民网——中国“红墙第一翻译”(百年航程 有“侨”精彩(27)) 2021-09-20

CCTV——冀朝铸:见证中美关系史上关键时刻 2007-02-20

凤凰网——1972年周恩来与尼克松握手照片里谁被抹去? 2010-01-20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万物知识局

万物知识局

每天一个小科普,了解更多新知识 归之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