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面积大,沙漠也多,总面积位居世界前三。过去70年代,我国积极防沙治沙,已经驯服了毛乌素沙地,创造了人类治沙史上的壮举。毛乌素沙地面积超4.2万平方公里,比台湾岛的面积还要高出不少。数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治沙人将这块不毛之地变成绿洲。如今,毛乌素沙地治理率超过80%,林木覆盖率达30%,降水增多,森林小气候效应初步显现。
除了毛乌素沙地外,我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也传来捷报,植被覆盖率达到65%,昔日的死亡之海成为绿色家园。它也是继毛乌素沙地之后,中国第二个将要消失的沙漠。
库布其沙漠治理史
在黄河“几”字弯,阴山山脉之南,面积高达1.86万平方公里的库布其沙漠就横卧于此。它是距离北京最近的沙漠,面积比北京高出2000多平方公里,或相当于三个上海的大小。
库布其沙漠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达拉特旗、准格尔旗等5个旗区境内。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环境恶劣,风沙肆虐,每到春天,刮起的沙尘暴,房屋就被埋了一半,连续刮两次风,屋子都给你埋完。连带着北京也是黄蒙蒙的天气,风沙迷离。大风加沙子吹在脸上生疼,刮进嘴里估计还能嚼出颗粒感。
生活在库布其沙漠边缘的当地百姓生活也过得穷苦,“地不打粮畜无草,做饭取暖没柴烧”。从70年代开始,为了实现“绿进沙退”的目标,一代代的治沙人艰苦创业,植树播绿,接续奋斗,不断推进各类治沙工程,创新治沙技术。
历经大半个世纪的治理,库布其沙漠实现了由“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逆转,昔日光秃秃的不毛之地焕发出绿色生机,变成绿色发展的“金山银山”。年降雨量也从过去的每年不足100毫米增加到现在的超300毫米,实现了生态环境的良好循环。入夏的库布其沙漠,不再只是干热,也多了几分雨水的滋润。
树生雨,雨润树,树护路。有了路,当地农民在改造后的沙地中种起了西瓜等水果和蔬菜,因为日照温差的缘故,种出的水果又香又甜,品质出众。
在2014年凌汛期时,杭锦旗利用黄河南岸总干渠和牧业分干渠,首次将凌水成功引入了沙漠低洼地带,进而形成水面。既减轻了春季的防凌压力,又达到解决水源不足的问题,一举两得。
十年过去了,如今沙漠中形成近60平方公里的湿地。自从有了水,不少的牧民“跨界转型”,做起了渔民,养鱼养虾养蟹,养出的螃蟹一斤能卖五十元。实现了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除了发展农林牧渔业,广阔的沙地也没有闲置。这几年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一片蓝色光伏面板镶嵌在库布其沙漠,光伏板不仅可以阻挡风沙,还能发电,每年可向蒙西电网供应绿色电力约51亿度,年均减少向黄河上游支流毛不拉孔兑输沙300万立方。
板下既能发展养殖还能发展蔬菜种植,光伏板下种出的西红柿相比普通大棚的,又沙又甜。新能源开发与沙漠治理有机结合,让寸草不生的穷沙窝变身金沙窝。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