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海史上涌现过不少杰出人物,要是把这些人物全列出来,怕是得写本厚厚的书才行。除了那些赫赫有名的探险家、航海家和船长,还有许多在技术领域有卓越贡献的人。约翰·哈里森就是这样一位人物。他是18世纪英国的一位了不起的钟表匠,大伙儿应该都听说过他发明的航海精密计时器。虽然我们更多是了解他的执着精神和精湛技艺,但更重要的是他制造的那些特殊时钟,这些时钟确实精准无比又别具一格,令人叹为观止。难怪人们都把哈里森的时钟称为"海上神器"。其实他之所以能在制表方面有如此大的成就,和他年轻时的刻苦钻研是分不开的。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痴迷于钟表,据说他曾为了研究时钟机芯拆坏了家里不少座钟,这些零件堆在一起能堆成小山,所以邻居们都戏称他家里有座"零件山"。
估计大伙儿还知道他家附近有个小木棚,他经常在这个小棚子里摆弄自己的工具和零件。时间一长,这个小木棚里到处都是木屑和金属碎屑,后来人们就把哈里森常待的这个小木棚叫做"钟表坊"。虽说这些场景咱们都没亲眼见过,不过可以想象得出,就算有点夸张,我们也能猜到,哈里森在研究钟表上的确是用心极致,也是刻苦至极。毕竟一个钟表零件的寿命其实挺长,要是把它折腾坏了,那得费多大劲儿啊。他能把零件都弄坏,还堆成小山似的,肯定是下了不少苦功夫。这种说法虽然有点夸张,但也能看出来,哈里森就是个特别勤奋刻苦的人。就这样,他对钟表的理解越来越深,制造的时钟也越来越精准了。
等他长大后,他造的钟已经相当不错了,但他仍然没有停止追求,而是不断地改进设计。随着年龄增长,他对制表的痴迷也越发深沉。有一回,他正全神贯注地调校一个新设计的摆轮,都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后来他的学徒给他端来了他最爱吃的布丁,催他吃饭,他却像没听见似的,还在专心致志地摆弄那个摆轮。学徒没办法,只好去告诉他的妻子。当他妻子来到工作间时,发现他正拿着一个沾满机油的面包往嘴里送,弄得满嘴都是黑乎乎的。说到这儿,我们都能想象到他当时准是把旁边的机油当成了黄油,就这么蘸着面包吃了,才会搞得满嘴漆黑。虽然看着挺滑稽,但从这事儿也能看出来,哈里森是个非常专注也非常投入的人。
虽说很多人做事的时候都挺专心,但还真没几个人能在制作钟表时像哈里森这样连自己爱吃的东西都认错了。说到这儿我突然想到一个道理,那就是熟能生巧。制表这门技艺必须反复练习才能有好的结果。所以哈里森的做法无疑给我们树立了个很好的榜样,让大家明白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一定要长期坚持,并且不断练习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当哈里森的妻子看到他如此辛苦地钻研制表时,心里很是心疼,就说:"你得注意身体啊,你造的钟已经很好了,没必要这么拼命了。"听到妻子这番话,哈里森抬起头来,一本正经地说:"我造的钟虽然现在还不错,但都是照搬别人的设计。"
哈里森因为想要创造出全新的计时器,所以必须下更大的功夫去研究,才有可能突破。经过漫长艰苦的探索和实验,他终于研制出了一种精度极高的航海钟。无数人看到他的时钟后,都觉得这设计巧妙绝伦,看上去就像是艺术品一般,精美又实用,同时也显得格外坚固耐用。他也因此成为当时声名鹊起的风云人物。其实他一开始不仅是个钟表匠,还是个木匠。1730年左右,他却选择了放弃木工活计。他向当地的人表示自己现在专注于解决经度测量问题,所以只能在家专心研究了。这种追求理想的精神实在难得,他竟然能够放弃稳定收入选择回到家中埋头苦干,不过我觉得他这样的付出和牺牲是明智之选。
因为如果他一直做个普通木匠的话,估计就没有后来的伟大发明了。哈里森在18世纪成为当时备受瞩目的人物,他不但孜孜以求,而且还创造了独一无二的航海钟,尤其是他的H4航海钟,被后世航海家所推崇,而这件作品也被誉为"海上神器",不但钟表匠们争相效仿学习,这项发明也被记录在现代的科技史书籍中,供学生们了解和研究。可以说没有哈里森的执着,就没有现代的精密航海,哈里森绝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宝贵的发明,是值得纪念的一位伟大人物。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