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宋义是为了坐收渔翁之利,让秦楚先争斗一番,如果秦朝赢了,军队会很疲惫,到时我们再出兵;如果秦朝败了,我们正好向西灭秦。然而项羽宣称宋义和齐国阴谋反楚,借口把他杀掉了,上报楚怀王后,自己统帅军队去救援赵国。
其实根据当时力量对比,楚国救援赵国的军队5万人,而秦朝有接近40万人的军队,所以宋义想坐收渔利基本不可能。我认为,宋义停留不进军一方面是各路诸侯一样害怕强大的秦朝军队,另一方面就是宋义和项羽的权力斗争。
二、项羽的主要作战对象是章邯还是王离
我们来看一下当时巨鹿周围的军队情况:秦军分为两部,巨鹿城南敌军章邯部,兵力二十余万;巨鹿城下敌军王离部,兵力二十余万。赵国军队也有两部分,巨鹿城内友军赵王歇部,兵力万余;巨鹿城北友军赵国大将陈馀部,兵力数万。
最后就是项羽率领的楚国军队,还有诸侯前来救援的军队在附近作壁上观。根据《史记·项羽本纪》的记载“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於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但是在《史记·张耳陈余列传》中记载“项羽兵数绝章邯甬道,王离军乏食,项羽悉引兵渡河,遂破章邯。章邯引兵解,诸侯军乃敢击围钜鹿秦军,遂虏王离。涉间自杀。”明显可以看出司马迁在这里自相矛盾了,其实真相不难寻找。
要知道楚军是自南而来,而章邯率军驻扎在巨鹿城南,所以项羽如果想要和王离交战,必须通过章邯的防区,自然项羽是先突破了章邯的防守,然后击败俘虏了王离(从地图上也很容易看出)。王离全军覆没后,项羽和章邯后续又连续作战,最终章邯投降。
三、项羽为何要破釜沉舟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后世无数人在分析巨鹿之战的时候,都无比佩服项羽破釜沉舟的勇气。其实仔细分析破釜沉舟其实并不一定表示项羽有着百分之百绝对的信心,其实更大的可能是被逼无奈的举措,试着给大家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一是粮草不足,要知道秦军最终失败很大原因就是项羽袭击了运送粮草的甬道,而楚军作为一支起义军,粮草保障肯定不如正规军队。加之,当时宋义无故白白停留了46天时间,当时军中已没有多少粮食(军无现粮),即是不破釜沉舟,楚军也没有多少粮草了。
二是为了加强军队的战斗决心。楚军内部在巨鹿之战前刚刚发生巨大的内讧,次将项羽直接斩杀了上将宋义,不论宋义多么没有能力、没有号召力,军队中总会有属于宋义的部下,为了凝聚战斗决心,项羽必须断了所有人的退路。另外如此一来,还可以克服对于秦朝主力军队的恐惧之心,不战肯定死,战还有一线生机。
四、章邯为何不救王离
其实按照当时的兵力对比,项羽和诸侯军队能够击败并俘虏王离已经是奇迹了。王离所率领的部队是秦王朝的长城兵团,一直在北方抵御匈奴。王离也是一位名将,祖父王贲、父亲王翦,都是赫赫有名的战将,王离的军事才能自然不会差到哪里。
其实王离的失败,章邯需要负有一定责任,因为有两个疑点值得推敲。
一方面,项羽在进攻王离之前,首先需要经过章邯的阻拦,但是不难发现,章邯很容易被突破了,这是值得怀疑的一个方面,要知道章邯的军队是远远多于项羽的军队的。
另一方面,在项羽和王离激战的时候,距离不远(就在巨鹿城南)的章邯为何没有去救援王离,最终导致王离被项羽和诸侯军队俘虏,全军覆灭。
仔细推想,不难得出结论,一切的一切都是权力的游戏。章邯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前并没有什么名声,只是个少府令(管后勤的),凭借着剿灭各路起义军,章邯慢慢的积累了军功和名望。而王离在军中一直有着很高的声望,蒙恬被杀后,王离一直负责统帅长城兵团镇守帝国北疆,加上祖辈、父辈的余荫。
章邯和王离二人其实不相上下,甚至王离在军队中可能更有号召力,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其实是章邯节制王离、涉间(章邯令王离、涉间围钜鹿)。王离心中是否服气,谁也不知道,但是章邯轻易放项羽突入巨鹿城下,后来又没有及时救援王离其实是很可疑的。
司马迁也没有亲身经历巨鹿之战,哪怕亲身经历的人或许也不能清楚每一个细节。但是,不论过程如何,结果总是最重要的。
巨鹿之战,项羽一战成名天下知,诸侯震服,秦朝主力军队丧失殆尽。项羽和秦朝主力军队作战,而刘邦也乘此机会率领一支军队西出武关,逼近咸阳,最终子婴投降,秦朝灭亡,灭秦战争的大幕缓缓落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