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世都市纪行——宋代的都市与都市生活》
伊原弘 著 洪怡 译
浙江古籍出版社
唐朝的皇城长安与明朝的都城北京,皆以金碧辉煌著称于世。而夹在二者之间、常被视为贫弱的宋朝的都市,却孕育了充满活力的都市风景——街面充斥着嘎吱作响的车辙声、清晨就传来的商贩吆喝声、讲师们热情洋溢的教书声,共同勾勒出一个充满活力、繁忙的市民社会风景。
中国历史上,都市的发展与文化繁荣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尤其是宋代,这是一个平民文化兴盛、都市与文化益加发达、都市生活繁荣的“花开时代”。本书通过种种史料和地图,投身于历史的洪流,打捞彼时都市民众的生活百态,展现其独特风貌。
对中国古代都市研究远远不够
关于都市的研究历来兴盛。这在日本史、西洋史领域尤为显著,人类在漫长活动中构筑起的诸种形态得以被了解,可谓都市研究开始被视为优秀且重要课题的佐证。当然,东洋史亦是如此。作为人类活动场所的人造聚居地,都市引发了东西方的强烈兴趣。
但在东洋史,尤其是中国史领域,这样的都市研究方向尚未得到充分传达,亦未被充分了解。日本人总是倾向于关注西欧的特性也在这里体现出来。
中国史研究者也并非没有责任,研究者未能抓住机会积极地介绍。这可能也是读者的要求,因为读者始终着迷于长安、洛阳等古代大都市的旅游导览性介绍。虽然日本人感兴趣的中国其他都市还有北京、南京、上海、苏州等,但数量依然有限,且存在偏颇。它们中无论何者,都是近代政治、经济交流中引人注目的都市。而日本人对中国长安、洛阳之外的其他都市的相关知识则可谓贫乏。
比如,自古以来,渡海至中国的日本人,大部分都是在宁波登陆上岸。宁波虽然是贸易港,但并未引起日本人的兴趣。而近世到访日本的西欧人,对日本都市,比如堺(日本城市名,位于大阪府中部,在古代是重要的贸易港口城市)显示出相当的兴趣。
宋代都市早熟且设施丰富
差不多是时候打破这种旅游导览性的叙述与知识传播了。我认为,今后必须把握机会,关注中国都市的生态与形态,同时对都市中展开的社会生活进行探索,一边扩大探索的外延,一边深入其内涵。这不仅关系到对中国都市理解的平衡,也关系到对亚洲都市发展的理解,还关系到对日本都市的理解。
简单介绍一下本书所说的中世都市。
在日本,围绕本书提到的以宋代(960—1279)为中心的时代是中世还是近世,学界进行了长期而深入的争论。这场争论主要是以农村研究为舞台展开的,从整体意义上说,都市不在争论对象之内。除了中国都市本身与西欧中世纪都市有着明确差异,也存在其内部结构难以把握等诸多问题。
都市作为卓越而活跃的活动场所,到底是属于中世,还是近世,事实上还难以界定。很多人对使用中世为标题也许抱有疑问,但我斗胆在此一用。
相比贵族统治下的唐代华丽都市,宋代都市中平民活跃,充满繁杂的气氛。没有古代梦幻与浪漫可言的宋代都市,要判断它属于中世,尚需一些时间。况且中国都市早熟,人群熙攘,都市设施丰富。不久前才在伦敦、巴黎以及江户可见的风景,在宋代便已展现。但是,这些仅是现象层面的,并非是对时代的判定根据。
任何时代都有其相应的发展过程,处于巨大的变化之中,仅凭宋代都市中有限的先进现象,就认为宋代都市已经进入了近世,实属草率。包围于广大农村之海中的都市所展现的原始风景是怎样的?我认为可以就从回答这一问题出发,揭示当时的都市景观。
不妨以宋朝国都开封为例。其城内建筑虽已无从探知,但真实面貌仍存于文献、地图、绘画之中。比如,关于当时建筑物的平面结构、比例,从宋代《平江图》(系南宋碑刻,中国古代留存至今最早、最详细、最完整的城市平面图)中即可获知。从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可看出,出现的少数一般民居几乎都为平房,而在明清绘画中,有描绘城门附近二层民居鳞次栉比的场景。但这并不是说彼时都市中高层建筑稀少,宫城、官署、寺观,即便是平房,也是建筑宏伟、屋檐高耸。
从古代的再发现中寻求出路
再回到前文提及的中世一说。无论东方西方,我们的文化都是从文艺复兴开始的。在中世的僵局中,人们从古代的再发现中寻求出路,抓住了向近代社会发展的契机。文艺复兴由此产生,都市的发展也开始向我们的时代迈进。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时代是与古代直接连接的,我们生活于古代之中。思考一下就明白,我们对于中世文化的知识是匮乏的。一说到古典,马上就能想到古代的作品。而中世的文学作品至今还处于人们心灵的陌生角落。中世是一个依然陌生的世界。我们的世界与古代直接连接,中世则在我们的意识之外。
换言之,中世于我们而言,是尚处于深深迷雾中的未知世界,是一个迷宫。
当现代社会发展速度变缓,停滞不前时,当人们认为“现代社会又逐渐迈入死胡同”时,为了寻求出路,必须眺望未知的时代,那就是中世,中世正是应该学习的时代。在古代社会的没落中,人们直面不畏,开拓了中世。现在不正是对中世进行重新认识与思考的时代吗?
(作者为日本城西国际大学国际人文学部教授)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伊原弘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