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德体育注册 看了洪秀全的书法,大概找到他科举四次不中的原因!

壹点料得 1周前 (12-16) 阅读数 23 #历史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从古至今,有压迫的地方都有反抗,中国经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能发展到如今太平祥和的状态,也是经历了无数次反抗和斗争。比如历史上有名的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最终以失败收尾,但对我国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意义。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这场起义运动的领袖洪秀全竟然只是一个参加了四次科举都落榜的平头百姓,而当看完洪秀全的书法,大家就明白了为什么他连秀才都考不上,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上帝之子——洪秀全

1850年,一个自称是“上帝之子”的人率领着一众百姓发起了太平天国起义,由于当时有很多民众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且不满清朝的统治,所以,这场起义一经发起,便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和支持。

随着人们的陆续加入,起义军队伍迅速壮大,人数从最初的几千人增加到数十万,很快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反抗力量。

在起义的口号中,“灭清”和“建天国”成为了声势浩大的号召,这位“上帝之子”,凭着这层身份,将信仰与斗争结合在一起,鼓舞人心,很快便带领大部队攻占了南京,并将其定为“天京”,建立起了一个与清朝对立的政权。

这就是洪秀全的成名之路,而那个所谓的“上帝之子”,也正是他无疑了。

太平天国成立后,洪秀全尝试建立一个理想化的社会模式。他倡导的政策包括土地国有、土地平均分配、反对封建主义及对女性的平等权利等。与此同时,他还设立了相对完整的行政系统和军队,并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推行新法律、设立学校、普及教育等。

而他之所以这样大费周章的改革,目的就是消除长期以来的社会不平等,实现百姓的幸福生活。不过,虽然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理想的乌托邦,洪秀全的规划最终也难逃破灭的结局。

随着太平天国的不断扩张,洪秀全逐渐展现出了极权的倾向。尤其在1860年代,太平天国内部矛盾加剧,反对派的崛起,以及洪秀全对心腹的猜忌和清洗,导致了组织的分裂与混乱。

尽管洪秀全一度受到支持者的拥护,但他对绝对权力的追求和缺乏有效的治理策略,使得太平天国的统治越来越脆弱。

此外,洪秀全的宗教理念也开始出现问题。他要求对信仰的绝对忠诚,排斥异己,加深了内部分歧。到1864年,太平天国的势力逐渐被清军和地方势力瓦解,南京沦陷,太平天国的辉煌也逐渐成为历史泡影。

此后,随着洪秀全在内外重重压力下自杀,太平天国运动由此走向终结,曾经的“上帝之子”理想的乌托邦就此烟消云散。

洪秀全的失败令人唏嘘,而深究其失败的原因,不难发现,除了因为战略规划失策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的“新潮思想”只是空有其表,内核仍然逃不过中国历代君王所追求的中央集权制。

而他之所以没能挣脱出传统,和他的成长背景也有很大的关系。

刻在清人骨子里的“科举制度”

洪秀全生于广东省花县一个农民家庭,在当时的背景下,清朝的统治已经非常非常腐败,很多地方百姓民不聊生,洪秀全一家也并不例外,虽家有薄田,务农为生,却还是难以摆脱贫困的现状,不过勉强度日而已。

洪秀全自幼聪明,性格内向,喜爱读书,尤其是对儒家经典和道教经典有一定的了解。在当时的社会下,无论是何等出身的男子,想要改变命运,科举之路仍然是最直接有效且便捷的一条路,哪怕当时清朝已经腐朽不已,人们仍然渴望通过科举鱼跃龙门,洪秀全亦是如此。

清朝的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围绕《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这样看来,洪秀全从小熟读这些书籍,参加科举似乎并没有多难,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当然不是,真实的故事是洪秀全一共参加了四次科举考试,每次都名落孙山,就连最基础的秀才他都没考上,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大家要知道,虽然清朝发展到最后使得中国的发展落后世界一百年,但并不意味着他们的科举考试就很容易。要知道,在那个时代,科举考试是朝廷选拔人才最关键和直接的一环,所以,为了选拔出全国各地人才中的人才,考试的难度自然要更严苛。

虽说科举考试主要围绕儒家经典进行,但是,光掌握内容还不够,考生不仅必须熟悉这些经典的宗旨、思想及其具体内容,还得掌握诗词、散文和论说等多种文体,考这就非常考验应试者的文学素养的储备和语言表达能力,这几个方面差一点都是不行的。

还有考试形式,也非常严格,清朝要求所有应试者的文稿内容必须以“八股文”的形式写出来。这是一种特定的文章结构,这种模式不仅限制了考生的自由发挥,也考验了其对文体的熟悉程度和应用能力。考生在写作时,不但要确保自己的文章既合乎传统,还得有独特见解。

前面两环都是看考生的个人能力,洪秀全虽是农民出身,但从小饱读诗书,这样看来区区一个科举考试他似乎也应付得来,毕竟他怎么说都是领导过“起义运动”的领袖,没有点文化储备怎么能让那么多的人心服口服呢?

不过,除了前面说的考生要凭借自己的知识储备外,真正想要榜上有名,最终还得看考官的决策。而到了这一环节,上榜的不可控因素就更多了,除了内容要对考官的胃口外,卷面分也是考核的一个标准,这就要看个人的运气了。

在这方面,洪秀全确实有短板,而这个短板不是因为卷面不干净,而是他那一手字实在是太过朴素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接地气的字体

在我国古代,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社会地位和个人修养的体现。

科举考试作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自然对考生的书写也有十分严格的要求,书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考生在考试中的表现及其能否通过初审,所以古代的科举考试不仅强调内容,还会强调考生书法的规范性、美观性以及字迹的清晰度。

在科举考试中,考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八股文的写作,其要求不仅在于内容的深度和作品的结构性,还包括字迹的工整与否。

由于书法风格多样,评卷官对于字迹的审美标准也多有个人差异,但总体来说,字迹清晰、结构严谨的答案更容易获得高分,而看了洪秀全留存于世的手稿后就会发现,他的字体真的非常接地气。

太平天国成立后,洪秀全作为领袖经常会发布各种诏书,而这些全部由他亲自书写,从留存于世的部分手稿来看,洪秀全的字不但算不上好看,甚至可以用“潦草”来形容。他的书法缺乏规范的结构,字形多为粗糙、尖锐,整体上显得十分不连贯。

这种书写风格与当时普遍崇尚的规矩严谨的传统书法相去甚远,可想而知,在一众书写规范的考卷对比下,且不管他的考卷内容如何,但从书法这一块儿,就很难入那些考官们的法眼,难怪考了4次都没能上榜。

当然了,书写难看也并不完全是他考不中的原因,正如前文所说,想要科举及第需要多方面的支持,考生个人的能力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考试环境、考生心理状态、考官的水平以及考核的公平程度等等。

对于洪秀全这样一个农民出身的考生来说,他在这种综合性考试中的个人优势是非常弱的。正如他的书法一样,纵然他文采斐然,没有好的家庭条件支撑,他在这方面的基础自然比旁人薄弱。

而且,经历多次科举失败的打击后,他的信心也受到了重创。面对传统士大夫阶层的压力和社会对科举的重视,他的不自信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他的发挥,所以,尽管他在书本知识上有一定的积累,但在考场上,他的心态波动使得他无法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也是有可能的。

不过,也正是因为在科举考试方面他屡屡受挫,外加作为底层人物熟知底层人民的需求和痛点,他才会萌生那些新思想,虽然最终这场运动最终以失败收尾,但能成为一方领袖,也算是从另一视角满足了他在政治方面的抱负。

参考资料:

四川正道文化——2022-07-10——看完洪秀全的书法,终于明白为啥他连秀才都考不上了

抖音百科——洪秀全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壹点料得

壹点料得

分享历史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