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灭六国之后,单单留了一个卫国没有处理,直到公元前209年,秦二世把卫君废掉,卫国世系才彻底断绝。
谁也不曾想到,如此弱小的卫国竟然是姬姓国中最后一个被灭国的。
但是,那时候它还能称为一个国家吗?
说起卫国,它也曾辉煌过。
牧野之战后 ,周人夺得天下 。周武王封纣王之子武庚在原来的殷地,安抚遗民,继承殷祀,同时委派管、蔡、霍三叔监管,史称三监。
然而 ,周武王去世不久便发生了武庚及三监之乱。
周公东征平叛,并重新规划周朝统治格局 ,陆续将最为重要的力量分封在战略要地 。
卫康叔
康叔名封,是周武王、周公的同母弟弟,周公十分信任康叔,把商故都及周围地区封给他,建立卫国。都城朝歌 (今河南淇县 )。 姬封被封于卫后 ,称卫康叔。
《左传 ·定公六年》记载 :“大姒之子 ,唯周公 、康叔为相睦也 。”
不仅如此还赐给他车旗礼器以及“殷民七族”,同时告诫他采用殷商原来的制度,按周法分配耕地。
分康叔以大路、少帛、、旃旌、大吕,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锜氏、樊氏、饥氏、终葵氏,封土略,自武父以南,及圃田之北竟,取于有阎之土,以共王职。取于相土之东都,以会王之东。聃季授土,陶叔授民,命以《康诰》,而封于殷虚,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康叔曾经被称为 “孟侯 ”。孟,长也 。所谓 “孟侯 ”,即诸侯之长 。
故《书序》曰“武王崩,三监畔”,周公诛之,尽以其地封弟康叔,号曰孟侯,以夹辅周室;
卫国六代世袭称伯 。这里的伯不是爵位,而是方伯,为一方之长 。代天子出征 。
可是好景不长,到了春秋时期,正当其他诸侯国积极发展国力的时候,卫国却频繁发生内乱,从卫桓公到懿公,在八十多年的时间里,卫国君位更迭多达七次。更有父夺子妻,“太子以妇见诛,父子相杀,兄弟相灭”,懿公好鹤的戏码不断上演。
康侯簋
不仅内乱不止,外患同样频发,“狄侵卫 ”的记载屡屡出现在史料中。
后来卫本国被狄所灭,卫文公徙封楚丘,不久卫成侯又迁徙到帝丘,即今河南濮阳,称号也被贬称为侯,之后又变为君,土地也从濮阳一城迁徙到了野王县。最终被秦二世贬为庶民。卫国先后立国四十世 ,计九百余年 。
卫国青铜器铸造技艺突出,工商业繁荣。
《诗经》中的《邶风》《藤风》《卫风》是当时卫国的民歌 。
卫国在历史上曾经有“多君子 ”的美誉,与鲁国 “多儒 ”齐名 。
吴起 、商鞅 、李悝 、吕不韦等,这群足以改变历史进程的大牛人可都是卫国人。
卫伯须铜鼎
基于这个原因,所以有人就认为秦始皇不灭卫国是为了褒扬商鞅,吕不韦的贡献。
另外一种论点是卫国从赵国的属国,到魏国的属国,到秦国统一六国时,其实早已名存实亡。
更有学者认为《史记》的纪年有误,卫国早在秦始皇统一时灭亡。
不过,普遍还是遵从《史记》的说法,卫国到秦二世而亡。
但是以上这些说法还都存在争议,争议的存在可能正是历史的魅力!
参考^《史记·卫康叔世家》:“康叔卒,子康伯代立。康伯卒,子考伯立。考伯卒,子嗣伯立。嗣伯卒,子捷伯立。 捷伯卒,子靖伯立。靖伯卒,子贞伯立。贞伯卒,子顷侯立。”
^《史记·卫康叔世家》:“右公子为太子取齐女,未入室,而宣公见所欲为太子妇者好[2],说而自取之,更为太子取他女。”
^《史记·为康叔世家》
^《左传·僖公》:“十有三年春,狄侵卫”“二十有一年春,狄侵卫。”《左传·文公》:“十有三年春,王正月。夏五月壬午,陈侯朔卒。邾子蘧卒。自正月不雨,至于秋七月。大室屋坏。冬,公如晋。卫侯会公于沓。狄侵卫。十有二月己丑,公及晋侯盟。公还自晋。郑伯会公于。”
^《史记·卫康叔世家》:“是时三晋强,卫如小侯,属之。”正义:属赵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