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汽车新四化趋势的加速,合资品牌处境堪忧。面对来势汹汹的新能源浪潮,不甘示弱的日系品牌也开始酝酿“反击”了。
日前,有消息称:本田与日产正在就合并事宜进行谈判,目的是整合资源以便应对全球汽车行业的快速变化,与特斯拉、中国车企展开竞争。
此次,本田与日产的合并有着极强目的性,那就是加快电动化进程,这也就意味着:日系品牌有望在新能源方面也开始“不客气了”。
三家联盟,为电动化铺路?
从以前的单打独斗,到现在的强强联手,本田与日产的目的何在?结合当前全球市场来看,有极大的可能为电动化铺路。
事实上,在新能源化进程中,中国同行已给日系品牌做出了一个样板。除了销量给力外,它们在品牌打造上也很大胆。比如由长安汽车、华为、宁德时代三方联合打造阿维塔,就一个成功的案例。
此外,伴随着新能源进程的加速,华为与多家车企广泛合作,成功打造问界、智界、享界、尊界等品牌,并且其产品成为当下市场的热门车型,也是一个跨界造车的成功典范。
相较于中国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风生水起,日系品牌的日子就不好过了。眼看燃油车前景渺茫,而新能源市场份额又被对手瓜分,日系品牌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
据了解,今年3月份,日产就与本田签署了一份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软件、电池和其他电动汽车相关技术方面进行深入合作。希望利用彼此优势,通过联合开发分担成本,以应对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随后,三菱也宣布加入这一联盟。
从相关信息来看,本田公司正在考虑各种选项,包括可能与日产合并。合并后,将成立一家控股公司来运营。如果说本田、日产、三菱等品牌,在燃油车时代优势明显,面对中国汽车新能源化力不从心,三家合并在一起迎接新能源化,不失为一个好创举。
日系品牌有点不妙
曾经在中国市场高高在上的合资品牌,如今也遇到了尴尬处境。从最早的铃木,到后来的雷诺、三菱等品牌,先后经历从鼎盛时期到黯然离场。而留在中国市场的本田、日产等,面对新能源化进程,日子依然不好过。
从日产汽车发布的最新数据来看,今年11月份其在中国市场的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销量为6.35万辆,相比去年同期减少15.1%;今年前11个月,日产汽车在中国市场累计销量超62辆,相比去年同期下滑10.5%。
日产在中国市场低迷,本田整体表现也不乐观。其中,今年前11个月东风本田累计销量超38.3万辆,相比去年同期下滑了30.3%;广汽本田前11个月销量39.07万辆,同比下滑30.38%。
与日系品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主品牌,尤其是新能源表现尤其抢眼。从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来看,今年11月份,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为74%;而与此同时,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份额仅为3.4%。
要知道,今年11月份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达到52.3%,已经连续几个月超50%,这也就意味着新能源市场占有率不断飙升的大背景下,合资品牌却没有什么声量。对于日系品牌来说,此时再不加大力度,以后就更没有机会了。
跑步进入下半场
虽然合资品牌错失新能源化的先机,但在新能源赛道的后半场,还是有可能跟进的。在开启新能源化的合资品牌中,大众品牌表现得就比较给力。
作为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合资品牌,当别的合资品牌还热衷于“油改电”的时候,大众品牌已经推出了ID.家族。而从数据来看,今年11月份,ID.家族实现交付超1.43万辆,稳坐合资纯电销冠宝座。其中ID.3自2021年底上市以来,累计销量已突破20万辆。
大众汽车不仅在产品上赢得市场好评,同时也善于打破常规。从最早与江淮合资,到与小鹏合资,都堪称大手笔。可见为了紧跟市场步伐,大众以创新作为助力。因此,伴随着新能源趋势,大众成为新能源转型最坚决的合资品牌。
如今,日系品牌也加大新能源化步伐。从本田与日产酝酿合并来看,它们针对全球电动化趋势,终于下了决心,而且动作也非常大。不过,不知道市场还会给它们多少机会?毕竟,就国内新能源市场来说,市场格局已然明朗。
在《车壹圈》看来:新能源、智能化的趋势,对传统汽车行业产生不小的影响。一方面是传统车企加速洗牌,另一方面智能化趋势也催生了华为、小米等科技势力的加入。
当新能源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之时,企业要实现快速的跟进,需要的是轻装上阵,不必拘泥于传统模式的束缚。从最早的造车新势力,到前两年的阿维塔、小米等,再到今天的本田与日产酝酿的合并,都预示着一些全新的模式助推市场。正因为有着敢于打破常规的创新,这些企业才能在变革的时代中,不断向上。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