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纽约市,联合国大会的现场。
一位身着棕色沙漠民族传统服饰,头戴黑色小帽子的卷发男人。用语速极快的阿拉伯语,对联合国肆无忌惮地辱骂。
骂到情绪激动的时候,这个卷发男人甚至还拿起了手边的联合国宪章,慢条斯理的将这本联合国宪章撕成了碎片。
这个卷发男人看上去极富尊容,他就是统治利比亚长达四十二年的“上校独裁者”,卡扎菲。
2009年的联合国大会,是卡扎菲人生中最后的高光时刻,仅仅在两年之后,卡扎菲就被反对派武装从下水道当中拖了出来,乱枪打死。
在联合国大会上,卡扎菲将联合国安理会五常全部骂了一个遍,称联合国安理会没有任何意义,就是一个恐怖组织。
可是,如果说谁才是真正的“恐怖分子”,那个人恐怕是卡扎菲才对。
卫队里的复兴主义信徒卡扎菲的出生地在阿布哈迪,这里是利比亚中部沙漠里的一个小地方,距离附近的大城市苏尔特有五十英里左右。
卡扎菲出生在一个牧民家庭,他的父亲同时也在做着出租骆驼的小生意。
虽然家庭很贫穷,但是卡扎菲的父亲从来都没有忽视对卡扎菲的教育,他的父亲认为,只有一个人懂得知识,那这个人才能够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卡扎菲接受过完整的现代化教育,并非那种传统的穆斯林式的教育。
这一点卡扎菲与土耳其的国父凯末尔很像,但是卡扎菲却走上了一条同凯末尔迥然不同的道路。
卡扎菲在青年时,埃及的现代国父纳赛尔横空出世,深深地影响到了阿拉伯世界整整一代的年轻人,卡扎菲也是其中之一。
纳赛尔的复兴主义深深地吸引了卡扎菲,那个“阿拉伯合众国”的美好愿景,成为卡扎菲之后一生的梦想。
卡扎菲也是在那时意识到了,如果自己仅仅只有知识,那么他根本就救不了利比亚,更无法完成自己“阿拉伯合众国”的伟大事业。
因此卡扎菲毅然决然的放弃了自己在班加西利比亚大学的学业,转而参加了利比亚伊德利斯国王的昔兰尼加卫队。
因为卡扎菲既有魅力,同样也有文化,因此很快得到了卫队长官的重视与赏识。
因此卡扎菲的长官推荐他进入利比亚皇家军事学院进一步深造,在两年之后,卡扎菲以优异的成绩从利比亚皇家军事学院毕业,随后又被伊德利斯国王亲自指派到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进一步深造。
在卡扎菲学成归来之后,他是意气风发的利比亚青年才俊,是被国王看重的年轻军官,风光无限,前途无量。
但是他的祖国,利比亚却满目疮痍,可是卡扎菲清楚,他的祖国本不应当这样,在20世纪50年代末,利比亚的茫茫沙漠当中,发现了大量可供开采的石油资源。
可是利比亚国王伊德利斯一世昏庸无能,让美国的大型石油企业控制了利比亚国内98%的石油资源。
“石油七姐妹”和伊德利斯家族赚得盆满钵满,可是利比亚人民没有享受到哪怕一美元的资源红利。
年轻的卡扎菲认为应该是一个富裕的国家才对!
如今的局面,全都是因为伊德利斯国王的卖国行为,以及欧美国家的资源剥削才导致的。
在二十世纪60年代,整个阿拉伯世界都在面对着与利比亚相同的局面。
卡扎菲认为,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整个阿拉伯世界不够团结,也不够强大!
如果一个统一的“阿拉伯合众国”真的出现,那么这个国家将会成为冷战第三极,这也就是“世界第三理论”。
如果想要完成这个梦想,第一步就是夺取利比亚的政权。
首先在利比亚建立起一个崇尚纳赛尔复兴主义的国家,才能一步一步地完成自己的伟大梦想。
于是卡扎菲在一个夜里,与支持自己的军官和士兵们,一起发动了一场惊人的政变。当时伊德利斯国王不在利比亚境内,首都只有王子哈桑。但是这个哈桑只是一个纨绔子弟,因此很快就被卡扎菲推翻,哈桑也被驱逐。
从阿拉伯世界到非洲整场政变过程乱象重重,弹药没有提前准备,迷路,错过航班。
可是卡扎菲的对手哈桑,要远比卡扎菲更加不靠谱,因此卡扎菲非常轻松地就夺取了利比亚的政权。
卡扎菲的声音随着利比亚国家广播电台的电波,传到了利比亚的所有大街小巷,卡扎菲对利比亚长达四十二年的统治生涯,正式开始了。
利比亚曾经长期作为意大利的殖民地存在,二战结束后,意大利也顺势让自己的全部殖民地独立,利比亚也是其中之一。
但是利比亚受到意大利以及其他西方国家的影响依然很深。
在伊德利斯王朝时期,利比亚一直是美国的传统势力范围。卡扎菲在利比亚政变,立刻就引起了白宫的重视。
但是卡扎菲非常识趣,他清楚自己政变成功就是运气,没有任何实力的成分,并且也没有后台。
美军在利比亚惠勒斯空军基地里的四千名士兵,就足够对付卡扎菲的“军队”了。
因此卡扎菲在第一时间就表示,利比亚的新政府将会尊重外国企业在利比亚的利益。
对于美国来说,利比亚的统治者到底是谁,美国没有一点兴趣,美国人感兴趣的只有利比亚的石油资源。
卡扎菲也就通过这种取巧的方式,保住了自己的新政权。
但是卡扎菲并没有与某些国家的独裁者一样,政变成功后迅速成为美国的傀儡,卡扎菲其实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
之后的几年时间,卡扎菲先后将美国军队以及英国军队在利比亚的驻军全部驱逐,并且将西方石油公司的利益收归国有,得罪透了英国以及美国。
当时卡扎菲得到了苏联的支持,邻国埃及同样也是苏联的盟友,因此英美拿利比亚没有办法。
有了稳定的外部环境,卡扎菲就开始了自己的复兴主义梦想,虽然距离以色列的距离很远,可是之后的每一次中东战争,利比亚都积极地派兵参战。
第四次中东战争的时候,纳赛尔早就去世,当时埃及的领导人已经是萨达特。
在战争最激烈的时候,萨达特希望和以色列和谈,但是卡扎菲坚决反对,希望埃及能够退到利比亚继续抵抗。
卡扎菲甚至号召了数十万利比亚民众发起了“进军开罗”行动,试图将两国合并。
但是埃及统治者萨达特坚定地拒绝接受,甚至在开罗进行设防,最终两国也未能合并。
因为埃及单独媾和的行为,埃及被逐出阿盟。
卡扎菲自认为利比亚可以作为阿盟的新领袖,可惜阿盟各国根本就不搭理卡扎菲。
卡扎菲对阿拉伯国家大失所望,他认为阿拉伯国家只会内斗,恐怕自己的梦想永远也无法实现了。
因此卡扎菲转而积极地投身于非洲事务当中,试图建立起一个“非洲合众国”。
在乌干达与坦桑尼亚战争期间,利比亚积极介入,可惜被我国支持的坦桑尼亚打败上千人被俘虏,各种苏式装备沦为坦桑尼亚的战利品。
乍得内战,卡扎菲左右横跳,最终在“丰田战争”时被乍得民兵击溃。
由于乍得是法国的传统势力范围,因此法国对于卡扎菲的行为极其不满,也从此记恨上了卡扎菲。
卡扎菲作为一个白人穆斯林,始终无法融入非洲国家,虽然他主导建立了非盟,但是非盟国家也只是将卡扎菲当成一个“大礼包”,来获取援助罢了。这个非洲赘婿的非洲战略,最终也是一事无成。
五常共同的敌人说回真正让英美彻底记恨上卡扎菲的原因,卡扎菲在利比亚的统治时期,带有极强的个人主义风格。
卡扎菲除了是一个复兴主义者之外,还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
因此他做出过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包括将利比亚的国家文件叫“绿皮书”,将国旗改为一面纯绿色的旗帜,以及在全国推行传统伊斯兰教教育。
除此之外,卡扎菲还取缔了全国所有的政党,大肆打压反对者。
因此利比亚国内很多的知识分子以及反对党成员,对于卡扎菲的行为十分不满,纷纷流亡出国。
英国因为此前被卡扎菲没收了石油利益,并且驱逐了驻军,因此接收了很多来自利比亚的流亡者。
这些人曾经在利比亚驻伦敦大使馆进行过数次大规模的抗议示威,卡扎菲对这种情况非常不满。
在他看来,自己的统治已经比伊德利斯国王强多了,为什么这些人还要反对他。
1984年的4月17日,卡扎菲直接命令大使馆里的利比亚人员使用冲锋枪对示威人群进行开火。
大使馆里的人员照做了,并且直接引发了维持秩序的英国警察与利比亚大使馆人员的交火!
在交火过程中,一名英国女警中枪死亡,十几名利比亚流亡者被枪杀。
英国因为这件事直接和利比亚断交,卡扎菲为了报复英国,甚至支持恐怖组织爱尔兰共和军对英国发动恐怖袭击。
1985年,美国四支航母编队开到了利比亚的家门口,在卡扎菲的命令下,利比亚军队直接使用导弹对美军航母编队进行攻击。
这也引发了两国之间的小规模冲突,美军毫发无伤,但是利比亚却死亡了150人以及损毁两座导弹基地。
卡扎菲咽不下这口气,在西柏林袭击了一家美国驻军夜总会,2名美军军官死亡。
美国时任总统里根下令轰炸利比亚,但是这次利比亚挺起来了,击毁了一架美军轰炸机。
但是利比亚空军付出了2架雌鹿直升机和14架米格-23战斗机的代价,另有140人被炸死。
1988年的时候,利比亚的两名恐怖分子对泛美航空的一架民用航班进行了炸弹袭击,机上259人无一生还,其中有189人是美国公民。
卡扎菲虽然没有策划这起事件,但是却庇护了两名凶手,并且将他们视作利比亚的“民族英雄”。
1991年,莫斯科红旗落地,苏联轰然解体,卡扎菲失去了他最大的靠山。
因为美国的经济封锁,以及国际上“疯狗”形象,利比亚国内的经济持续崩溃。
利比亚的人民甚至比不上伊德利斯王朝时期的生活水平,因此对卡扎菲日益不满。
卡扎菲这时又掉转船头,试图倒向美国,与俄罗斯断交,支持车臣武装,并且声称支持台湾地区“独立”,彻底把路走死了。
在2011年的时候,民众终于忍无可忍,利比亚内战爆发。
同时英法美意等国家也积极介入利比亚内战,对利比亚政府军进行轰炸,五常全部支持干涉,卡扎菲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陌路。
虽然内战前期,政府军进展顺利,可是欧美国家在卡扎菲胜利在望的时候迅速开始轰炸。
其中法国,是最积极的一个。
2011年10月20日,卡扎菲被反对派武装从下水道里揪了出来,先是遭到了一顿殴打,随后被人用枪顶住了脑袋。
反抗军士兵因为想要取得卡扎菲的悬赏发生了冲突,卡扎菲对抓住他的年轻士兵说:“你就像是我的儿子一样。”
随后他就被直接枪杀了,结束了自己荒谬又传奇的一生。
反对派士兵最后的内讧,就是一个缩影,因为他们并不同属于一个组织。
卡扎菲虽然死了,但是利比亚却陷入了持续的内战,和平迟迟没有到来。
如今已经鲜少有人提起利比亚,这个国家就好像是消失了一样,其实它仍然还处于战争当中。
这也是西方国家愿意看到的,只有持续的内战,利比亚的军阀们才会愿意将石油资源低价地出售给西方国家换取武器。
四十二年的“伟大”统治,利比亚看似天翻地覆,又好像什么都没有改变。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