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史家班固在《汉书》中,曾经这样评价霍光:
“霍光受襁褓之托,任汉室之寄,匡国家,安社稷,拥昭,立宣,虽周公、阿衡何以加此!然霍光不学亡术,闇于大理;阴妻邪谋,立女为后,湛溺盈溢之欲,以增颠覆之祸,死才三年,宗族诛夷,哀哉!”
意思是,霍光对得起自己“辅政大臣”的身份,汉武帝也没有看错人,无论从能力、忠诚,还是内政外交,霍光都做得很好。但是班固笔锋一转,埋怨霍光不学无术,不明道理,在自己的妻子霍显毒死皇后许平君时,没有做出利益切割,反而隐埋事实,等到霍光死后,东窗事发之际,霍家意图谋反,被汉宣帝刘询夷灭三族,连根拔起。
回到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汉宣帝是最被低估的帝王之一,因为有光芒万丈的刘邦、刘彻在前,汉宣帝有些黯然失色。即使在诛杀霍氏全家之后,霍光依然被汉宣帝放过,并且名列麒麟阁之首,这是汉宣帝有别于明朝万历皇帝的刻薄寡恩的地方,而且霍家之亡,更是咎由自取。
霍去病的弟弟
霍光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兄弟。
霍去病的母亲卫少儿,和父亲霍仲孺,属于偷情关系。霍仲孺拍拍屁股走人以后,卫少儿独自将霍去病生了下来,而霍仲孺则回老家娶妻生子,生下的儿子,就是霍光。史载:
“霍光字子孟,骠骑将军去病弟也。父中孺,河东平阳人也,以县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侍者卫少皃私通而生去病。中孺吏毕归家,娶妇生光,因绝不相闻。”
霍去病功成名就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在攻打匈奴的一次战争中,霍去病凯旋而归,特地路过了平阳县,想要去瞧瞧自己的父亲,吓得霍仲孺差点给霍去病跪了。
没想到霍去病反倒是先跪在霍仲孺跟前,表示自己没有一天尽孝,实在是委屈了父亲。这话差点把霍仲孺给吓死,这还没完,霍去病给霍仲孺又是购买田产,又是购买婢女,以此保证霍仲孺的晚年生活。
这个时候霍去病看到霍仲孺的小儿子霍光走了出来,霍去病也不用看就觉得是个人才,所以就带回长安培养了。因此霍光凭借着这个第一次见面的哥哥,飞上枝头,变成凤凰了。
霍去病带着十多岁的霍光到了长安以后,在他的提携下,霍光成为了郎官,此后依旧担任曹官、侍中等职务。
汉武帝时期的侍中是怎么个官职呢?也就是可以随意出入宫内的官员,和皇帝的关系特别亲密,因此身份地位逐渐提高。
霍光刚入宫不久,便能担任这样的职务,没有霍去病的功劳是很难实现的。所以说基础工作绝对是霍去病帮他做好的。
公元前117年,24岁的霍去病英年早逝,汉武帝非常伤心,一口气将霍去病的弟弟霍光提升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等官职。
不过很可惜的是,霍光他不是个带兵打仗的料子,他更适合成为一名文官,治理国家的能力强悍,因此汉武帝常常让霍光侍奉在他身边。
霍光在伴随汉武帝的二十多个年头里,从来没有一次犯过错。这在常人眼中,是很难实现的事情。而且汉武帝这个人是个非常挑剔的人,到了晚年更是变得昏庸起来,所以说霍光能够在这种大环境下,有如此出色的表现,实在是很难得。《汉书》记载:
“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汉武帝到了晚年,那是真的谁也不信,就连他的皇后卫子夫以及他的儿子刘据,他都没有任何信任可言。
但是他对霍光却非常信任,信任到什么程度呢?愿意将整个大汉江山交托给霍光。我们都知道史上最感人的托孤就是蜀汉时期刘备托孤诸葛亮。其实汉武帝托孤霍光,一点也不比这一次的托孤差多少。
汉武帝年纪大了以后,把自己的太子刘据给逼死了,其他几个儿子争权夺利,个个都盼着汉武帝早点死,他们好夺取皇位。
因此汉武帝一个人都不相信,他宁可将年仅8岁的刘弗陵立为太子,也不愿意传位给年长的那些皇子。刘弗陵登基的时候年纪太小,因此汉朝的军政大权,都掌握在霍光手里。
能够将老刘家的祖宗江山,全都依托给霍光,可见霍光在汉武帝心目中的地位有多么高。
大汉朝的权臣
刘弗陵登基以后,霍光如愿成为了军政大权一把抓的实权人物。他对刘弗陵十分恭敬,对手下人十分严苛。
因此其他辅政大臣就想要扳倒霍光,比如说霍光的亲家上官桀,便打算搞倒了霍光,自己来做这个首辅大臣。
结果刘弗陵偏偏就信任霍光,所以这帮人也就不攻自破,被霍光一举拿下。四个辅政大臣,金日磾是外族,又早逝了,上官桀和桑弘羊都被霍光宰了,因此朝中就剩下霍光执掌权柄。
在霍光的辅佐之下,史书对于刘弗陵执政这13年的评价是8个字: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刘弗陵早逝以后,朝中大臣们要商量着选谁来做皇帝,因为刘弗陵没有生儿子。霍光只有一个条件,那就是这个孩子必须是汉武帝的后代。
因此昌邑王刘贺就这么进入了大家的视线当中,他是汉武帝的孙子,也是昌邑王刘髆的儿子,所以完全具备继承权。
可惜刘贺这个人比较昏聩,只做了27天皇帝就被霍光给撤了。在选继承人的时候,霍光还是这么一个要求,必须是汉武帝的子孙后代才行。
因此汉宣帝刘询成为了接班人。刘询是戾太子刘据的孙子,也是汉武帝的重孙,因此也具备继承权。
作为一个流落民间18年的皇帝。在登基之初,没有任何嫡系力量可以依靠,唯一能依靠的只有拥立自己的霍光。
然而,自汉宣帝登基之始,就十分忌惮霍光,从那时起皇帝内心就已经滋生了剪除霍氏集团的念头。《汉书》记载:
“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对于汉宣帝而言,霍光犹如“芒刺在背”,这已经预见了霍氏家族的结局。他汲取了刘贺的教训,以“垂拱无为”的形式拒绝霍光“归政”,暂时缓解了与霍光的权力之争。
霍光当政之初,其并未权倾天下,为保存自身,他采纳了别人的建议,交好“宗室”与“大臣”,在朝堂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其实这也是霍光能剪除上官桀的原因之一。
但在剪除了上官桀之后,霍光的权势成为了朝廷第一,为保全自己的权力,他废除了之前与宗室、大臣结盟共事的政策,以“遵武帝法度,以刑罚痛绳群下”的方式开始驾驭群臣。
公元前78年,霍光借口侯史吴藏匿桑迁之事,将九卿之三的廷尉王平、少府徐仁、左冯翊贾胜诛杀,在朝臣中引起轩然大波。此外,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权力,霍光大量任用自己的亲信官员。
霍光的这种做法,无疑是将宗室和群臣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致使自己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霍光女婿休妻以求避祸;霍光的马仔张安世更是小心谨慎,深惧朝臣将其视为霍光第二。
因此,汉宣帝和霍光的争斗,其实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汉宣帝可以退,但霍光却退步得半分。
而在其中推波助澜的,却是霍光那不懂事的妻子,霍显。
汉宣帝在民间时,就有一位恩爱的妻子许平君。登上皇位后,他不想听从霍光的摆布,立霍光的女儿霍成君为后,而是想立自己的结发妻子许平君为后。
为此,汉宣帝下了在位以来第一道诏书,内容就是变个法子让大臣拥戴许平君为后,群臣也都明白主子的意思。就这样许平君被顺利封为皇后,霍光看这等形势也不好再反对。
但汉宣帝迫于霍光的压力,也没再进一步立自己和许平君的孩子刘奭为太子,因为他心里清楚,霍光极力想让自己跟霍成君生一个儿子,来当这个太子。
身死族灭
要说霍光现在已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霍家现在也是风光至极,可偏偏霍显狼子野心,贪性十足。
霍显想让自己的女儿霍成君登上后位,但可惜没有,眼看太子之位又要被刘奭抢了去,而又逢许平君又有孕在身,霍显气不打一出来,于是乎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霍显以封官加爵为诱饵,软硬兼施,让女医官淳于衍在许平君要生产之时将其毒死。
皇后死了以后,汉宣帝极为悲痛,遂对女医官淳于衍等一并问罪。霍显也怕获罪于己,将此事主动跟霍光禀报。霍光听霍显说了真相,惊悸不已,但还是选择了袒护,将此事压了下去,直到自己去世。
汉宣帝后来才知道,皇后许平君的死是霍家所为。但迫于霍光的权势和威慑,汉宣帝只能暂时默默吞下这口气,将这笔账记在心底。第二年,霍成君被立为后。
公元前68年,霍光病死,虽然汉宣帝用皇家规格厚葬霍光,但霍显还是不满意。不但私自扩大坟冢,还重新将自己的府邸装修豪华,不仅如此,霍显还寡廉鲜耻,不顾及封建女人的三从四德,与霍家家奴冯子都私通。
一年后,霍显“故伎重演”,她想再次用毒杀死太子,为汉宣帝跟霍成君的孩子铺路,但好在汉宣帝早有警觉,才能让太子的性命得以保全。汉宣帝此时也觉得,霍家的造次已经不能再容忍了,到了不得不收拾的地步了。
其实,从霍光去世到汉宣帝祝诛灭霍氏家族,这期间有3年的时间。如果霍氏集团能利用好这3年时间,未必不能保全自身。但长期处于霍光权势荫庇之下的霍氏家族诸人,缺乏必要政治才干,不仅没能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反而以贵胄子弟的奢侈妄为的行为加速自身灭亡。
正因为霍氏诸人皆非大才,所以汉宣帝在诛除霍氏时才能一气呵成、波澜不惊。
汉宣帝效法古人,先后巧妙地夺去了霍家的人事权和兵权,而且规定吏民上书,直接呈皇帝审阅,不必再经过尚书,把霍山、霍云领尚书事的职务架空起来。就这样,汉宣帝通过周密的部署,掌握了足够的证据之后,决定对霍家动手。
据史料记载,汉宣帝这次大清剿,杀了一千多家,到最后也只剩下霍成君。12年之后,霍成君这个被沦为政治牺牲品的女人,在其愚蠢母亲的“造孽”下,最后也自杀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