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全世界宣布:歼35A战斗机的隐身能力世界第一!
日前,据央视新闻报道称:歼35A战斗机的性能目前世界第一。其实,这个结果还是在意料之中。毕竟歼35A可算是融合了歼20和F22A这两型战斗机的所有优势;同时也避开了这两型战斗机的固有劣势。在拥有研发隐身战斗机先期经验的基础上,歼35A战斗机就仿佛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来的。
在这样的基础科研优势,以及先进的材料和隐身技术的应用下,歼35A可以拥有世界上最小的雷达散射截面积也在意料之中。此举就证明了歼35A在与敌方五代机交战时,压缩对方雷达的探测距离远远比对方压缩本机雷达探测距离的幅度更大一些。因此而言,在超视距空战时,歼35A就会处于相当优势的地位,从而可以取得空战的胜利。
上述情况出现的前提就是在敌方机载雷达的孔径,与歼35A所用的差距不大时。如果敌机的雷达孔径比歼35A所用的雷达大,那就有可能取得相当的探测距离。毕竟雷达的作用距离与其天线的孔径有着较大的关系,孔径越大那其作用距离就越远,相对的探测性能就更强一些。
由此可见,当歼35A遇到F35系列战斗机时,其就可以先于F35探测到对方;虽然说五代机通常不会主动开启雷达进行探测,为了避免提前泄露己方的位置。但是雷达又是一种无法被取代的探测的设备,现有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基本上都具备了低可截获概率,用于主动探测时也不一定会被雷达告警系统感应到。如今的雷达告警系统主要是通过识别信号特征,来判断本机是否被雷达照射,而不是单纯的通过是否有雷达信号。
至于识别信号就是说,告警系统会通过分析信号的来源、频率、类型等特征来判断该信号的真实性。这时就需要己方提前可以得到敌方的雷达信号特征,以此来进行快速的分析告警。为了对抗雷达告警系统,如今的雷达就会用到许多先进的技术,比如说:超低旁瓣、功率管控、大时宽带宽的复杂波形设计等等。
这不就意味着雷达告警系统,和有源相控阵雷达的低可截获概率技术就是矛和盾。至于谁的技术更加先进,那就要看雷达告警系统的数据库是否足够丰富,以及雷达技术是否足够先进。就像美军经常性的派出电子侦察机来到东大附近晃悠,目地就是为了收集东大的防空雷达信号特征、通信频率等等数据,以便于在战时可以快速的采取相对应的反制措施。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还是说回歼35A的隐身能力吧!既然央视宣布歼35A的雷达散射截面积在现役的飞机中是最小的,那就说明其隐身性能的确十分的优异,这与它用到的诸多先进技术是分不开的。由于歼35A战斗机的隐身技术,是集合了歼20和F22A的所有优点,可谓是集百家之大成。
就比如说:歼35A战斗机的外倾双垂尾和全动平尾进行了切尖处理,如此便可以避免雷达波的尖点散射。根据论文可知,尖点散射还是可以破坏隐身飞机的隐身效果,只需要一组就足以破坏,使得其它的隐身措施付之一炬。这就是歼35A上应用到了与歼20相当的隐身技术,垂尾同样进行了切尖处理。另外,还有DSI进气道的使用,同样可以起到减弱雷达散射截面积的效果。
说到DSI进气道的隐身,那要比加莱特进气道的优势太大了。根据公开的论文可知,在隐身战斗机中“机首的雷达设备舱、飞行员座舱、战机的进气道腔体、航空发动机的压气机叶片”是四个最大的强散射源。设计师在设计隐身战斗机时,都会格外注重对这四个部位的隐身优化。
就像F22A战斗机的加莱特进气道对雷达波的整体散射面积就贡献了89%,再加上垂尾也没有进行切尖处理,因此而言,对其雷达散射面积的估算值为0.02平方米。反观歼35A战斗机,拥有DSI进气道,就可避免像加莱特进气道形成较为强的散射源。另外,歼35A战斗机的机腹那是相当的光滑,完全不像F35的机腹拥有那么多的突起物。襟翼和副翼的作动筒也显得异常小巧,雷达散射截面积必然比F22A更加渺小。
由此可见,歼35A战斗机基本气动布局的隐身设计就相当的优秀,在所有的隐身战斗机中可谓是达到了天花板的水平。当然了,隐身战斗机除了基本的气动布局要符合隐身设计要求之外;还要使用更多的复合材料和喷涂隐身涂料,来进一步增强隐身能力。
对于歼35A战斗机而言,大量使用复合材料也在情理之中。在FC31战斗机中,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用量就占到了30%。而进一步改进而来的歼35A,再次增加复合材料的用量也是必然的,复合材料也可以起到降低雷达散射截面积以及减重的效果。最后就是喷涂隐身涂料了,在歼20战斗机上,其机体喷涂的隐身涂料的颜色就换了几换,乃至于大量服役的喷涂了如今的割裂迷彩。
而歼35A的机身涂装比起歼20而言,显得更加暗淡,或许吸波能力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否则那直接使用歼20战斗机隐身涂料即可。由此可见,在一流的气动布局,高端的复合材料,先进的隐身涂料的共同加持下,歼35A隐身战斗机的雷达散射截面积还是相当的小,无愧于性能最优秀的隐身战斗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