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冷研作者团队-罗汝才
字数:5646,阅读时间:约15分钟
编者按:罗马军团的实力强劲人所共知,然而新兵军团与久经沙场的老兵相比,双方的战斗力平不啻云泥之别。在凯撒的伟大内战当中,我们常常可以看见精锐老兵以一当十横扫新募军团的画面,这些老兵的价值不言自明。那么当凯撒的老兵之间爆发内战之后,其作战情景又是如何?本文即以凯撒军队之间首次爆发的内战——穆提那战役为例,以这场堪称罗马版的“香积寺之战”进行分析。
随着政治局势越来越不利,公元前44年夏,马克·安东尼命令马其顿的4个军团移师南意大利布伦迪西以控制局势。他们分别是:
凯撒的部下第二军团与第四军团。
玛尔斯军团。(也由凯撒的老兵组成,其原编号不详)
第三十五军团。(法萨卢斯会战后由庞培的败兵组成的军团)
▲凯撒的虎狼之师
安东尼在当年的执政官任期即将到头,他要求山南高卢总督德西穆斯·布鲁图将行省移交给他,前者卸任后即可继续控制一个行省。布鲁图拒绝了此要求,与此同时,感觉到危险的屋大维前往阿雷佐开始召集养父凯撒的旧部,凯撒的旧部当时被安置于意大利和高卢各地,屋大维一呼百应迅速组建了一支军队。重建了第七与第八两个凯撒军团。
安东尼认为意大利的局势仍然在他的控制当中,此外,凯撒党人在西班牙有7个军团,由雷必达与波里奥掌握,在高卢有4个军团归普兰库斯指挥,安东尼有理由相信他们会加入自己,一旦占据山南高卢便可与他们声气相通。
另一方面,屋大维权衡之下决定继续与元老院合作,年轻的凯撒确实颇具政治智慧。安东尼在布伦迪西的部队被策反,第四军团与玛尔斯军团背叛安东尼并投奔了屋大维。
安东尼无法阻止这次变节,他只能派遣副手德西狄乌斯和文提狄乌斯去坎帕尼亚与皮契努姆征募部队。安东尼决定向山南高卢进军并击败布鲁图,经过一轮征募后,安东尼重建了第五云雀军团,同时也获得了大批新兵作为补充。
安东尼认为与屋大维在阿雷佐集结的凯撒老兵军团对抗是危险的,11月底,他离开罗马,率领部队迅速挺进北方,而主力部队已经沿着亚得里亚海到达了里米尼,他在那里与之会师。
安东尼再次命令布鲁图放弃行省,但布鲁图再次拒绝服从,他大为震怒,准备率兵入侵山南行省。他现在实力雄厚,手头有3个军团的兵力以及庞大的辅助部队和新兵,还有大几千名骑兵,其中包括凯撒为征讨帕提亚而准备的摩尔轻骑兵。
相比之下,布鲁图拥有3个军团以及一批他训练出来的角斗士,其中两个军团是忠诚的老兵军团,另一个是新募且缺乏经验的新兵军团。
到12月安东尼迅速占领了波河以南的主要城市,但他没能阻止布鲁图进入穆提那并设守,于是他在穆提那周围修筑了一系列壕沟与墙垒准备长期围困后者。穆提那坐落在广阔的平原上,其东、南、西三面环水,有利于据守。
安东尼的围困似乎并不严密,卡西乌斯·狄奥甚至报告了布鲁图的觅食队伍与安东尼的觅食队伍冲突的事件。看来安东尼不打算逼的太紧,想要静静等待局势变化和城内粮食耗尽。
时间来到前43年,这年的执政官是奥卢斯·希尔提乌斯和维比乌斯·潘萨,都是凯撒的友人,尽管他们不喜欢安东尼。1月,西塞罗继续在元老院发表抗议安东尼的演说和观点,鼓吹与安东尼开战。
然而元老院的态度相当冷淡,大多数人并不赞成西塞罗激进的措施。他们首先向安东尼遣使,要求他解除围攻,并接受传唤。安东尼自然拒绝了传唤,2月3日,元老院收到了安东尼的回覆,他提出了一个妥协方案:
可以撤离山南高卢,但必须让自己管辖山北高卢5年
允许他在5年时间内掌握6个军团
元老院必须认可他在执政官任期内颁布的法令
西塞罗强烈抵制这项协议,他援引凯撒在高卢担任总督的先例——凯撒后来积累了更为雄厚的实力并进军意大利,战胜了贵人派和伟大的庞培。元老院现在抛弃幻想准备开战,安东尼被宣布为国家公敌,一切跟随公敌的士兵也将被视作从逆。同时,元老院也向西部总督们下发公文,要求他们讨伐安东尼,不出所料的是凯撒党将领们都对此无动于衷。
元老院发布紧急征兵的号令,大概在此时,屋大维被授予了资深裁判官的职位,可以合法的统率军队,执政官希尔提乌斯加入了屋大维的军队,后者将第四军团与玛尔斯军团交给执政官指挥,而屋大维自己则指挥第七、八两个军团,他们先行前往穆提那解围。另一位执政官潘萨留在意大利中部负责征兵。
凯撒军团之间的内战即将打响。
穆提那战役共和国军队目前拥有实力计有希尔提乌斯与屋大维的4个军团,由一些骑兵和轻步兵支援,以及一小队数目不明的大象。他们还各自组建了一支亲卫大队(cohors praetoria,即后来帝国禁卫军的前身),具体数目不详。
潘萨还将征集另外4个新兵军团,在穆提那还有布鲁图的3个军团,因此,从表面上看,元老院的军队规模庞大,然而就整体素质而言这无法与安东尼麾下的精兵相提并论。
安东尼手头拥有多于3个军团的兵力,他从军团中遴选出1000名最有经验的精锐充任亲卫大队,他拥有大量辅助部队与骑兵,屋大维麾下的一支高卢骑兵还叛逃到了这边来,按照雷必达的说法,即使从穆提那撤离后,安东尼还拥有不少于5000名骑兵。
此外,安东尼的部将文提狄乌斯在皮契努姆募集了3个军团。一开始他试图威胁元老院的侧翼,现在他决定前往穆提那与安东尼会师。
▲意大利各大道路示意图
希尔提乌斯生了一场大病,非常虚弱,然而他强起前往解救穆提那,执政官和屋大维沿着弗拉米尼亚大道前往里米尼,并接着再走埃米利亚大道来到克拉特纳,该镇位于博洛尼亚(Bononia)东南方向,他们很快驱逐了安东尼的前哨守军,并击溃了安东尼部队的反扑。此时是2月底,安东尼面临两面夹击。
3月初,希尔提乌斯与屋大维向穆提那进发,将博洛尼亚从安东尼手中夺走,随即进一步逼近穆提那,安东尼对外线警戒严密,他的骑兵也占据数量优势,双方发生了一连串的骑兵冲突,但是由于地形崎岖,溪流分割战场,这抵消了其人数优势。
希尔提乌斯和屋大维没有发起强攻,决定等待潘萨前来会师。19日潘萨在罗马主持了元老院会议,翌日他便离开罗马,率领4个军团的新兵北上,他取道卡西亚大道,再接着转道埃米利亚大道前往加入希尔提乌斯和屋大维。
安东尼不能放任两军会师,他想要主动出击掌握战役主动权。4月中旬,在留下少量部队继续围困穆提那后,他分兵又佯攻希尔提乌斯和屋大维的阵地,试图将这二人钉在原地,趁着夜幕绕过其阵地,来到埃米利亚大道上距离穆提那约11公里处所谓的“高卢广场”(Forum Gallorum)设伏等待潘萨的军团。希尔提乌斯察觉了安东尼的动作,13日夜间,他派遣玛尔斯军团以及他和屋大维的亲卫大队绕道东侧与潘萨汇合,这个决定风险很大。不过好在双方仍旧会师,统帅该部的将领是德西穆斯·卡弗勒努斯与苏尔皮西乌斯·加尔巴。
高卢广场地形不平且沼泽地较多,安东尼无法正常部署骑兵并展开队形。他将亲卫大队和尤尼乌斯·西拉努斯(雷必达派来增援的将领)的亲卫大队部署在道路上,此处地势被抬升起来,高过两侧低洼的土地;此外,第二军团与第三十五军团分别埋伏在广场左右两侧,隐藏在沼泽地的芦苇丛当中。安东尼指挥轻步兵和骑兵沿着大道继续前进,试图吸引潘萨主动进攻,将他引进伏击圈。
14日早晨战斗突然打响,卡弗勒努斯发现了安东尼的伏兵,随后部队不受控制地向安东尼的阵地发动攻势。考虑到当地地形,实际上战场被分割为左侧、右侧、大道三个区域,由于大道的地势被抬升,所以各个战场的战局互相不可见。
安东尼可能效法凯撒的习惯部署三线阵,这意味着他的正面有10个大队,可能约近1.5公里宽(这并没有考虑骑兵)。相比之下,潘萨和卡弗勒努斯指挥的共和国军队以玛尔斯军团构成第一线,以屋大维等人的亲卫大队部署在大道上正对安东尼的亲卫。
阿庇安说潘萨还有5个新兵大队(约2400人)位于后方,前文提到的军官加尔巴则说是两个军团,这里应该相信加尔巴。共和国军方面的部署非常单薄,玛尔斯军团排成了一条单线阵,10个大队一字排开,大道右侧是8个大队,由卡弗勒努斯指挥,左侧是2个大队,左侧连同大道上的亲卫大队一起由潘萨指挥,也就是说共和国军正面有12个大队,但是考虑到实际人数的不明以及骑兵问题,两军的正面宽度相去不会多远。
由于无法控制愤怒的部队,战斗迅速打响,双方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兵。阿庇安描述这些凯撒老兵们静默地发动进攻,并以同样坚强的意志互相近身厮杀缠斗,战况极为激烈残酷:
“在怒火与私利的驱使下,士兵们奋不顾身地扑向对手,坚信他们不只是为将军,更是为自己而战。身为经验丰富的老兵,他们不会大声吼叫,因为呼喊声是吓不倒这些对手的。无论战况如何,他们都不会在交手时发出任何毫无意义的声音。沼泽与沟渠让双方都无法发起冲锋或者调兵攻击对方的侧翼。
同时,无论哪一方的士兵都不能迅速地击退另一方。于是,他们只得纠缠在一起,仿佛在用剑刃摔跤一样。这些士兵的每一次攻击都很精准。但受击者不会痛苦地哀号,只会硬着头皮承受下来,直至死亡,最多只不过是重重地喘息而已。倘若有人倒下,他的同袍会立刻将其抬走,另一位战士会过来填补空缺。
这些百战精锐不需要他人的鼓励。他们的经验令其足以成为自己的督战官。疲惫之时,他们会暂且后撤。等到体力恢复,他们又再次开始缠斗。看到这样严明的军纪和安静的战场,新兵们惊叹不已。”
卡弗勒努斯的8个大队渐渐逼退安东尼的第三十五军团,尽管加尔巴说第一次攻势就逐退了对方,但这很大程度上可能是一种夸张的吹嘘。安东尼的军团并没有遭受惨重损失,只是一点点地让出阵地,在左侧和大道上经过长时间的激烈搏战,玛尔斯军团的2个大队被第二军团击溃。
安东尼亲自指挥大道上的亲卫兵攻击共和国军一方的亲卫大队,并在骑兵的帮助下成功占据上风,完全歼灭了希尔提乌斯与屋大维的亲卫。战斗的天平似乎倒向了安东尼。
右侧的8个大队向前追击了500步的距离,但现在安东尼的摩尔骑兵迅速冲过来并投掷标枪,他们行动轻捷,来去无踪,试图包围玛尔斯军团的老兵们。卡弗勒努斯被击中,不久一命呜呼。
军团步兵不情愿地整队向后退却,同时仍旧反复击退摩尔骑兵的攻势,加尔巴现在接过了指挥权,他亲率轻步兵前去驱逐摩尔骑兵,以使军团大队安然后撤。
潘萨在左侧的交战中被击中了头部,身受重伤,他被转移到博洛尼亚,不久后身亡。身处后方的2个新兵军团在目睹了前线老兵的溃败以后居然迅速四散奔逃,陷入了瓦解的状态,幸好潘萨的另外两个军团还在后方构筑营垒,这将为败兵提供庇护所。
但是,安东尼的追击仍旧斩获颇丰,重创了敌军,紧逼其营地,不过他没能拿下营地的工事。安东尼发现自己的部下饥疲交加,无法进一步夺取其营地。而玛尔斯军团的8个大队还留在外面,他们造成了潜在威胁,安东尼遂传令班师。
现代军事史学者戈兹沃西认为安东尼放过了胜机,他提出如果凯撒指挥可能不会撤兵离去,而是就地扎营设立工事,并持续对潘萨的军团施加压力,就像凯撒在伊莱尔达之战中类似的做法,如此则潘萨的部队很可能会投降。
我认为这种说法有待商榷,因为凯撒在伊莱尔达的情境与此不同,希尔提乌斯和屋大维的部队无法被忽视,如果他们解围穆提那,则安东尼的整体战役目标宣告失败,如果他们选择切断安东尼的补给线,情况一样会急速恶化。或许,安东尼的问题仅仅是过于自信,低估了执政官们的能力。
潘萨遣使报知希尔提乌斯战况与困境,经过再三权衡,后者决意不去解围穆提那、并放任后方之敌于不顾,亲率20个老兵大队(即第四军团与第七军团)沿着埃米利亚大道东下,此时他距离高卢广场约10公里。
希尔提乌斯的决断着实高明,他成功在傍晚遭遇了班师归来的安东尼军队,他们的秩序混乱,精疲力尽,无法抵御共和国军团密集阵型的冲锋。他们仓促组成的战线被迅速突破,遭受了重创,两个军团皆被完全击溃,鹰旗被俘获,还丢了其余60面军旗。
安东尼的部队四散奔窜瓦解,不过骑兵并未遭受损失,他在骑兵的帮助下于夜间收拢了部分溃兵,将残部带回了穆提那营地。就这样,安东尼在白天取得了一次大胜,在晚上却遭遇惨败。
安东尼仍然控制着封锁线,他还保有一定的实力,第五云雀军团仍然完整,他的骑兵也几乎没受多少损失,他还可以期待文提狄乌斯的三个军团赶来合兵。而考虑到布鲁图的粮草即将告竭,希尔提乌斯决定强攻安东尼的防线。时间是4月21日。共和国军集中在一处进攻,而安东尼其余地方的守军距离过远,无法赶上防御战。
战斗血腥而激烈,并且单纯是缓慢的持久战,再次的,双方没有什么战术上的巧妙可言,可能是因为双方都投入的是老兵,潘萨的新兵似乎没有出现在进攻当中。屋大维对上了约20个敌军大队,并逐步取得上风,而希尔提乌斯也督兵猛攻,与第五云雀军团激战,共和国军团最终突破了一个口子,杀进了安东尼的营地,战况很快变成了一次混战。
由于第五军团的优秀素质,他们的抵抗仍旧强烈,希尔提乌斯试图直捣安东尼的军帐,然而这位执政官未能如愿便被杀死在军帐附近。屋大维在此出现并挽救了战局,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微妙的时间节点。安东尼再次被击败,但还没有陷入全面的溃败。
他决意撤围退走,以凯撒般的迅速拔营沿着埃米利亚大道往西北行军,骑兵仍旧相对完好,第五军团也未受多少损失,看起来尽管安东尼无法和凯撒相提并论,但他的将才也堪称卓越。他后来讨伐帕提亚帝国的弗拉斯帕战役在撤退战中也打的相当漂亮。
就战役胜负而言这无疑是元老院的一次胜利——强大的将军安东尼被共和国军击败逃亡山北高卢、凯撒党人自相残杀、穆提那被解围,这是他们所乐见的,他们现在正在庆祝胜利,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场战役的最大赢家是年轻的凯撒,两位执政官同时丧命,这堪称离奇,诸多文献也给予了暗示。元老院的胜利即将成为一场政治上的失败,屋大维正在崛起,他们高兴不了多久了。
参考文献
古代文献:
阿庇安《罗马史》
卡西乌斯·狄奥《罗马史》
西塞罗《书信集》
现代著作:
阿德里安·戈兹沃西《奥古斯都:从革命者到皇帝》
理查德·奥尔斯顿《罗马帝国的诞生》
罗纳德·塞姆《罗马革命》
尼克·菲尔德斯《穆提那之战 43 BC》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罗汝才,任何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