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玉作为明初大将,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却被朱元璋诛杀。如果真追究起来,蓝玉的死并不冤,但不应是以谋反诛杀。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位少有的平民皇帝。从一个乞丐打拼到坐拥天下,他的一生完全就是个传奇。
可能是在打拼过程中,他见到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才让他养成了敏感而又多疑的性格。因此在登上皇帝宝座后,曾经的那些功臣几乎都被诛杀。
当然,这些大臣被诛杀大多是事出有因,但依旧抹消不掉他诛杀功臣的事实。也因此,朱元璋常被归纳为暴君。
朱元璋诛杀了那么多功臣,最让人震惊的还是诛杀蓝玉那次。
公元1371年,锦衣卫告发凉国公蓝玉谋反。当即,蓝玉就被抓捕审讯。
仅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 这宗“谋反”大案就被审的有头有尾。
作案动机、作案人员都被交代得一清二楚。
既然“证据确凿”,蓝玉又交代得如此清楚,那自然是早些行刑为好。被捕的第三天,蓝玉就被处死,并灭三族。
这还没完,蓝玉被处死后,又通过书信调查,将一些与之关联密切的人一并诛杀。据统计,这次大案牵连的人约1.5万。
这次大案疑点重重,无论是口供,还是从案件描述中的人员联系,都显得那么的不符合逻辑。
所以蓝玉真的是谋反吗?如果不是谋反,那朱元璋又为何要诛杀这样一位大将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仔细说说。
据史料记载,蓝玉身材高大、体型壮硕。就算不当一个统兵的将领,那也是一个一等一的猛士。无论是参军还是务农,养活自己还是没问题的。
特别是,这样的一个猛士,在统兵方面还极有天赋,甚至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大将之才。
在最开始的时候,蓝玉只是常遇春帐下的一个小兵。因为作战勇猛,屡立战功,被提拔为大都督府佥事。
在这个时期,相比于徐达、汤和这些人,蓝玉还只是一个无名之辈。他能做的,仅仅是跟着这些将军出征。
从公元1371年到1378年,蓝玉就跟着将军们出征,先后西征巴蜀、北出雁门关、西讨西番。这一番南征北战下来,不说是战功赫赫,那也是崭露头角。
征战归来后,蓝玉被封为永昌侯。朱元璋还赐他世袭爵位,作为他屡立战功的嘉奖。
此后,蓝玉的官路一路畅通。公元1381年,朱元璋还册封蓝玉的女儿为蜀王妃,蓝玉也算成了皇亲国戚。
蓝玉本身就有能力,又跟朱元璋成了亲戚,朱元璋对待蓝玉自然是更加宽厚。等到徐达这些老将军去世,蓝玉的地位就更高了。
可能嚣张、骄傲是年少得志之人的通性。蓝玉也是如此,朱元璋待他宽厚,他便日益嚣张跋扈。
如果像汉武帝和霍去病那样君臣相合,那朱元璋和蓝玉未必不能成一段佳话。但可惜,朱元璋不是汉武帝,他也当不成霍去病。
蓝玉一次次嚣张跋扈的举动,都是在挑战朱元璋的底线,而朱元璋又不是一个能长期容忍别人错误的人。也因此,蓝玉被诛杀这件事,在最开始就已经定下了基调。
公元1387年,兰玉被任命为征虏左副将军,随冯胜一起讨伐纳哈出。随行的还有纳哈出的部下,前去劝降。
眼看明军大兵压境,又有手下来劝降,纳哈出也没有抵抗之心了。随即派人出城,告知自己愿意投降。
蓝玉前去受降,为了表示对纳哈出的欢迎,蓝玉还特意备下了酒席。 酒桌上推杯换盏,气氛很是热闹。
蓝玉见纳哈出衣服单薄,便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想让纳哈出披上。 但这是谈论投降之事,如果披上蓝玉的衣服,未免会被人认为是投降于蓝玉,而非朱元璋。
也因此,纳哈出推脱了蓝玉的好意。纳哈出不肯穿蓝玉的衣服,蓝玉又不肯放弃。就在两人推脱之下,酒席的气氛也变得僵硬了起来。
纳哈出前来投降,心情本就复杂,又遇上这样的僵局,更是气恼。一怒之下,转身就要走。
如果这个时候让纳哈出离席,也就没什么事情了。但蓝玉手下有个小将,名为常茂。常茂见纳哈出转身离席,上去就是一刀,砍伤了纳哈出。
旁边的都督见大事不好,连忙扶着纳哈出去见了大将军冯胜。冯胜从中调解,此事才告一段落。
事情还没完,常茂因为砍伤纳哈出被降罪,贬去龙州,几年后就病死在了那里。
而这,还只是一次,蓝玉的幺蛾子并不止于此。
公元1388年,北元在明朝边境肆虐。朱元璋见其势大,命蓝玉率15万大军出征。
蓝玉也没辜负朱元璋的期盼,带领大军深入沙漠,大败元军。北元皇帝仓皇逃去,身边仅剩数十人。
众所周知,蓝玉算是个嚣张跋扈的人。而现在他刚刚打了一场大胜仗,只会更加得意忘形。
在凯旋回京途中,蓝玉路过喜峰关,便派人叩门,要求入关休息。
因为当时天黑,守城官员怕误放了敌军进城,便要求蓝玉等人在城外驻扎一夜,等天明再放行。
按理来说,官员这么作答没什么问题。但蓝玉现在气焰正盛,岂能容忍别人落了他的面子?
于是,蓝玉便命令士兵毁城,将喜峰关的城墙、大门拆得一干二净。而蓝玉就大摇大摆的入关去了。
还有人向朱元璋告状,说蓝玉在大败元军后,还强辱元妃,逼得人家自杀。
知道蓝玉这一路上的所作所为。朱元璋不是一般的生气,于是就将蓝玉斥骂了一通。还把要封蓝玉的“梁国公”改为了“凉国公”,以此来警告蓝玉。
但是很显然,蓝玉并没有收敛,反而是因为自己的功劳更加的嚣张。朱元璋当了皇帝后,杀了那么多功臣,很多人都学会了在他面前察言观色。但蓝玉年少轻狂,很显然没有学会这点。
甚至在朱元璋册封他为太子太傅时,蓝玉还不满意,当即表示“我就不配当太师吗?”
如此狂妄的一个人,倒也不怪朱元璋要诛杀他。但狂妄仅仅是一点,真正要诛杀他的原因,是兵权,以及太子。
蓝玉为大明朝南征北战。 自然是需要统帅军队的。身为大将军,他手下的部队自然是极多的。
蓝玉的统军风格严苛,凡是他下达的命令,部下必须无条件地执行,不允许有丝毫异议。
对于统帅而言,令行禁止自然是一件好事,能统帅出这样的军队,说明将军治军严明。
但对于蓝玉而说,他这样统帅部队,不仅仅是为了方便指挥,更多的,还是为了彰显他自己的地位。
根据《明史》的记载,蓝玉在军队的重要岗位中,都安排了自己的亲信。
也因此,在蓝玉的军中,很快就出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全军上下只听从蓝玉的命令。而其他人,即便是朱元璋也命令不了。
如果说,平日里嚣张跋扈还可以容忍的话,那么蓝玉这样做,完全可以说是篡夺兵权了。
除了追求在兵权方面的独尊,蓝玉还热衷于培养个人势力。当然,在这方面可能是学习朱元璋。
蓝玉将军中的亲信、有功之人都收为自己的义子。最甚之时,这些人甚至能组成一个“义子营”。
这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捆绑,确实提高了部下的忠诚度。
但他这样做,也引起了朱元璋的猜忌与杀心。
在平日里,朱元璋也常常敲打蓝玉,希望蓝玉能够收敛一些。但毕竟是年少得志,蓝玉的气焰并没有收敛,反而是更加的张扬。
无论是在军中一人独权,收养义子,还是蓄奴。这些事情,朱元璋都记在了本子上。
可以说,蓝玉惹了这么多的祸,朱元璋对他的杀心,就从来没有下来过。
但是蓝玉毕竟是太子党,只要有朱标在,这些大臣们在张扬,也不可能选择谋反,所以朱元璋不会太在意。
但公元1392年,太子朱标从北方巡查,回京路中突感风寒,病逝。
将朱标下葬后,朱元璋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然而,蓝玉似乎没有一点政治眼光,依旧是我行我素的样子,平日里如何,现在还是如何。
朱元璋也看出来了,如果是朱标,那么像蓝玉这样的人,能够作为手中的利剑。但如果是朱允炆,绝对压制不了嚣张的蓝玉。
而朱允炆年幼,自己又年老,朱元璋只能狠下心,提前处理这些大臣,以防日后生出事端。
也因此,在朱标去世一年后,蓝玉就被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并灭三族。
蓝玉所犯下的过错并不少,甚至可以说是“ 罄竹难书”。但他被诛杀,与这些过错关系不大。
蓝玉被诛杀的导火索,还是朱标病逝在回京途中。作为铁杆的太子党人,皇太孙却不能继承这份政治遗产。别说蓝玉是有这么多的过错,就算他是有泼天大功,在朱元璋眼中也是需要处理掉的。
也因此,蓝玉被诛杀并不冤,但是以谋反罪来论处,则是有些过了,更多的还是因为政治因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