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德体育官方网站注册网站 唐山大地震亲历记(395)我居然坐上了后来总理的212吉普车

骑驴读行 22小时前 阅读数 5 #社会

(接上文)

我们四人拿着面袋偷偷来到刘屯大队那块菜地时,太阳刚刚升起。

一望无际的绿,看着挺美,实际情况却很不理想。

十几亩的黄瓜、西红柿,已被摘走大半,剩下的都是些青的西红柿和比大拇指粗不了多少的黄瓜。

尽管如此,这些东西也显得非常珍贵。

往常,大队有专门“护秋”的民兵,民兵手里还有枪。

可是,一场大地震下来,整个社会秩序都乱套了,大队治保主任连自己活着都费劲,哪有心思管地里的菜?

于是,几天之内,菜就被偷走了大半。

蹲在地上,啃了两个青西红柿,又咬了几根小黄瓜,感觉胃里充实了,便往面袋里摘菜。

“谁——”远处突然传来几声叫喊。

没等反应过来,就是两声砰砰地枪响,吓得我们赶紧趴在地上。

偏偏这时,脚下却突然传来一阵轰隆隆的声音。

“地震——”二宝吓的大叫。

那一瞬间,西北方向的大地和地面上附着的绿色、土色、废墟,海浪一样泛起波涛。

“趴下——”不知是谁的喊声。

想抓牢一棵西红柿秧,此时脚下的土地却正是“波峰”,我嗖地颠了起来。

落下时,地面竟像棉被一样柔软。

除了天空,所有的一切都在起伏、摇晃。

远远望去,“波峰”足有平房房顶那么高。村庄、道路、树木,像海浪中的船只、漂浮物,一起随波逐流。

波峰、波谷更替间,几公里外的一座40米高水塔,醉汉一样慢悠悠倒下,腾起一大片烟尘。

更远处,是大片大片的绿色。这些大地上的波涛,和海面上的太像了,连颜色都一模一样。

又是一声枪响,一颗子弹从我耳边呼啸而过……

后来我才知道,是一个民兵慌乱中手指不小心扣到扳机,余震改变了子弹方向,差点击中我右太阳穴。

震波平息,我们四人被三个持枪的民兵包围。

“胆子忒大啊,正找偷菜的呢,原来是你们,”为首的一个瘦高个儿喊道。

“老实交待,你们是哪的?”瘦高个揪住我衣领。

“陶瓷厂的。”

“陶瓷厂工人还偷东西,不怕给工人阶级丢脸?”

“我们这不是偷。”

“不是偷?那地里的菜都是咋丢的?”

“我们给救灾的解放军摘菜。”

“扯的旗号不小啊!”

“不信拉倒!”

“少废话,上大队部。”

我们四人被民兵们押到一个帐篷里。

审我们的是刘屯大队治保主任,姓张,五十多岁,看起来有点面熟,一聊,原来他去过陶瓷厂,我们见过面。

我简单地讲了“钢八连”的事迹,引起了张主任的重视:

“这样吧,咱们一块去,先到地里摘菜,再给解放军送去。”

到上午十点,连黄瓜带西红柿,摘了满满一排子车,由我推着,三个民兵抢枪“保镖”,送到了八连。

连长去了团部,副连长说啥也不肯要,说部队有纪律,不能拿老百姓一针一线。

张主任说:“解放军救了我们这么多人,吃两根黄瓜的解解渴,算啥!”

副连长脸憋得通红,反反复复就一句话:不能收。

我说:“战士们这几天很辛苦,再说,菜是大队的,不是老百姓个人的,等你们团部发了菜,再还我们也行。”

一行七人,你一句,我一句,副连长终于把黄瓜、西红柿分给了战士。

看着他们吃东西时眼里泛起的光,我心里一阵得意。

那几天,还是缺水。

不知是谁,砸开了街区战备防空洞。防空洞有一百多米长,宽和高各两米,由红砖垒成,洞顶上能看到生锈的钢筋。

可能是因为地震原因,顶棚和墙壁上渗出了水,很多地方水足有十公分高,能淹没脚掌。

人们拿着各种器皿去打水,还有很多远处的居民闻风而来,骑着自行车,后车架上横着两只水桶,装满后小心翼翼的推走。

我所在的居委会叫韩家后街建设里。当时,几乎所有的房屋都倒了,很多没了劳动力的家庭,根本没能力搭防震棚。

战士们看在眼里,仅用两天时间就建好一个四合院形状的防震棚组合,大家亲切地叫它“八一向阳大院”。

后来,这件事被北京军区司令员和政委知道了,他们和唐山抗震指挥部的领导一起来这里考察,第二天就作为样板在市区推广。

我搭车去了北京,穿一身外地捐助的衣服。胸前戴一枚“唐山基干民兵”胸章,在天安门前照了张相片。

所有这些都要感谢我在北京电力部门的一个亲戚。

当时,这个亲戚是电力部门的一位领导,他不能亲自到唐山来,专门委托一位来唐进行电力抢修的同事打听我家情况。

我和这位同志说,我们一家是个大家族,一共六十多口人,死了15口,都有谁谁谁。

他说:“听你这么说,我还是转达不清楚,干脆这样吧,今晚,我们有辆卡车回北京,你搭车去,把情况说清楚。”

当时,电力抢修指挥部在后来建的河北一号小区附近,那里是一片庄稼地,搭起很多帐篷。

我跟着这位同志来到指挥部。地震都过去半个月了,我是第一次用筷子吃饭。

经这位同志介绍,晚上,我将和一位姓李的同志一起去北京,大家都叫他李指挥。

李指挥说:“我们一前一后两辆车去北京,卡车里太挤,你坐我的车,顺便一起聊聊情况。”

就这样,我坐上了李指挥的212吉普车。

原本,我是坐在前排的,后来,李指挥说:“你扭头和我说话太累,坐后排来吧。”

一路上,他一直和我聊唐山的所见所闻。我把震后在市区所见到的,后来去迁安耳闻目睹的,返回市区经历过的,原原本本向他一一作了介绍。

李指挥听得很仔细,不时插话问一些详细情况。

当晚,我住在了北京供电局招待所,第二天,去永定门外的亲戚家说完情况,在天安门绕了一圈。

感觉这位李指挥和蔼、可亲,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我有一次看新闻,突然间觉得电视上的一位大领导很眼熟。

我和妻子说起十多年前和这位李指挥去北京的事。

妻子听罢,高呼:“乖乖,这位就是李鹏总理,当时和你一起去北京时,就是北京电力局一把手啦……”

(待续)

(注:本文主人公刘艺文,男,1955年生,唐山陶瓷厂工人,后为该厂第一小学教师)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骑驴读行

骑驴读行

走过中年,读书和健身便成为我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