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世纪,蒙古人席卷亚欧大陆,一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直到碰到了襄阳城,鏖战39年,付出惨重的代价才得以从此南下,固若金汤的襄阳城到底有何玄妙之处。
来到襄阳,一定不能错过的就是襄阳古城,在这里不仅有厚重的历史,还有绝佳的风景等着我们去一探究竟。
我们从空中俯瞰,整座襄阳古城非常大,三面是水,一面是山,严格意义来讲西边也有护城河,只有西南角的一小部分是山。兵法里讲半渡而击之,有这么宽的护城河在,敌人想从水面攻城那真是难上加难。
襄阳古城总长为7322米,城垣上设置垛堞4000多个,什么是垛堞呢,堞的意思是城墙上向外一侧垒起的墙垛。垛堞就是用实体和缺口交替组成的女儿墙。有了这些垛堞也相当于加高了城墙,同时也能有效的遏制一些攻城车、云梯。
古城护城河最宽处约250米,平均宽度180米,是现在发现的亚洲最宽的护城河。与此同时襄阳古城也成了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十大古城之一。
襄阳古城很大,但我觉得最值得游览的还是北门,来到北门附近,首先我们看到的就是宽阔的汉江,当然这也是襄阳古城最大的护城河。汉江的水非常清澈,也点缀着整座古城。
襄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楚国重要的军事渡口,襄阳的地位正式抬高还是因为三国时期的刘表,初平元年,刘表在古襄阳城东北修筑了新的州城。把荆州的郡治从江陵搬到了襄阳,襄阳也就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在各大史书中频繁出现。
据记载,历史上襄阳发生的大大小小的战争共有200多次。从每次的战局来看,襄阳的得失,都直接关系到中原战争的全局。尤其是当中国历史上出现南北政权对峙时,襄阳的战略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
就比如说南宋时期,北方先后是金国、蒙古。但金国从未突破襄阳南下,所向披靡的蒙古也在这里前前后后打了将近40年。
1235年,蒙古大汗窝阔台,率领50万大军,兵分三路攻打南宋。这时候就曾兵临襄阳城下,但直到1268年到1274年,连续6年的大规模鏖战,前前后后39年的时间才得到襄阳城,注意这里说的是得到,而不是攻破,襄阳守将吕文焕投降献城,蒙古人才突破襄阳防线,可见襄阳城的坚固。
襄阳的城墙看上去就十分坚固,可玩性也非常高。登上城墙以后,感觉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走在城墙上我们很容易看出来城墙上的步道是向城内倾斜的,这样做第一可以让外侧更高,更好的对敌。第二也是做了一个蓄水的准备,一旦被围城,粮食水源断绝,那这个斜坡就起到了收集雨水的作用,这也就是所谓的肥水不流外人田。
在西侧的城墙上,还有一个大洞,这也是解放襄阳的战斗中留下的战争痕迹,襄阳城即使再坚固,也挡不住解放军前进的步伐。
我们继续说古代,有好多朋友问对于蒙古而言,雄踞北方,南宋的政治中心在临安,为什么要选择从襄阳这里南下呢?其实虽然两淮地区更为靠近南宋的统治中心,由此突破最为便捷,但因两淮地区河道漫布,坞堡很多,又是南宋朝廷国防体系的核心区域,南宋将精锐之兵尽集于江淮之间,以骑兵见长的蒙军不仅优势兵种不能得以发挥,又由于水军尚弱,并不是没有尝试,而是始终无法击败以长江为依托的南宋水军而深入东南。
最终蒙古人决定采取了战略上非常经典的大迂回,先攻西南,再向东。
又有人说,襄阳像你说的如此坚固,不还是被攻克了吗?其实被攻克不怪襄阳不坚固,而是南宋朝廷的腐败,援军上不来,粮食上不来。将士就是再勇猛也难以抵挡如洪水一般的蒙古人。我认为即使吕文焕不投降,襄阳破城也是迟早的事。由此可见一个道理,再坚固的城也得看谁来防守。
从城墙下来,走进北街,北街也是襄阳城最繁华的一条街道,两侧店铺林立,售卖着襄阳本地的特色。在店铺两侧也有很多小路四通八达,连接着古城的每一个角落。
如今的襄阳城,除了宽阔的护城河,沧桑的城墙之外,可游览的部分大多集中在了北门进入后的北街。这里没有了历史上的金戈铁马,有的只剩下一片繁华的商贸景象。我们在沉浸历史之中的同时,也能感受如今的繁荣。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