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土生土长的村民,熟悉村里每一条小路,却成为连环强奸、抢劫案的主犯!"1994年至1995年间,江苏邗江县本以治安良好闻名,赵国斌的罪行却让当地陷入恐慌。村民摇头:"就他?我们信不过了!"公安部门咬牙:"天网恢恢,他逃不掉!"
1994年的江苏邗江县,一直是周边地区治安的模范县,甚至晚上走夜路都不带手电。然而,从1994年初开始,一个熟悉地形的犯罪分子赵国斌悄然将这份宁静打破。他接连作案,强奸、抢劫、盗窃一并“承包”,每次作案后,他都如同人间蒸发,让警方束手无策。
更令人胆寒的是,赵国斌不仅猖狂作案,还对受害者进行威胁,“敢报案,日后有你们好看!”这让受害人不敢声张,村里议论纷纷,人人自危。面对冬季严打的压力,扬州市公安局责令邗江县公安机关全力侦破此案,专案组迅速成立。
案件的难点在于,赵国斌利用自己对乡村地形的熟悉,每次作案后都迅速消失在夜色中。同时,他选择的作案目标也极为隐秘,受害者多是熟人或者熟人介绍的熟人。他避开陌生环境和高风险场所,甚至在某些案件中提前踩点、探知目标的生活规律。
侦查工作一度陷入僵局。赵国斌没有固定的住所,甚至连村里人也只知道他是个“到处闲逛”的混子;加之受害者因害怕报复不敢出面,这让案件的侦破雪上加霜。专案组民警每天翻山越岭走访村庄,却只能获得模糊的描述:身高中等、身形偏瘦、步伐轻快。
某次,一名目击者提供线索,称案发现场附近曾看见一个提着麻袋的男子。于是,专案组将重点放在附近的闲散人员和流动人口上,但数十人排查下来,仍然没有结果。“这家伙,真是钻进老鼠洞了不成?”办案人员苦笑。
就在案件陷入困局时,一个小细节点燃了专案组的希望。一次走访中,民警发现,一名受害者提到案发当晚,嫌疑人提到了一句只有本村人才知道的“家长里短”。这一细节让警方意识到,赵国斌很可能利用熟人身份和熟悉的社交网络作案。
专案组迅速调整策略,将侦查范围锁定在熟人关系网内。随后,警方发现赵国斌的名字多次出现在村民举报中——虽无直接犯罪证据,但他经常游荡于村镇,且手头时常有不明来源的财物。专案组进一步核查发现,他早年曾因盗窃被处理过。
随着排查深入,赵国斌的作案手法渐渐清晰。他作案前通过闲谈探知目标的经济状况或作息习惯,作案后利用地形迅速逃脱,甚至在同一个村子里犯下多起案件,次日却若无其事地与村民闲聊。
1995年春天,赵国斌在一个亲戚家过夜时,终于露出马脚。当晚,专案组根据情报,发现了他的行踪,并布控抓捕。然而,赵国斌并未轻易束手就擒,他在屋后预留了一条逃生小路,并试图借夜色逃脱。
“抓住他!”负责堵截的民警猛追数百米,最终在一片芦苇荡中将赵国斌按倒在地。他疯狂挣扎,大喊:“你们抓不到证据!抓不到证据!”但专案组早已通过受害者指认和物证收集,掌握了足够的证据。最终,赵国斌被依法逮捕,并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
赵国斌系列案件的侦破,不仅震慑了犯罪分子,也让村民重新感受到了安全感。这起案件充分体现了公安机关在复杂案件中抽丝剥茧、坚持不懈的侦查精神。尤其是在信息技术不发达的年代,依靠细致的调查和群策群力的智慧,警方最终打破了赵国斌自以为天衣无缝的犯罪伎俩。
赵国斌最终被依法判刑,受害者也逐渐从阴影中走出。但我们不禁要问:如果村民的防范意识再强一点,受害者能更勇敢地站出来,这场恐慌是否能更早结束?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对赵国斌这种利用熟人关系犯罪的现象,各位看官有什么想说的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