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是金庸花费了最多心血写出的巅峰之作,无论是从多达一百五十万字的篇幅,还是书中角色错综复杂的关系,都能看出他确实是用心去写了。
《天龙八部》的故事固然已经称得上是十分完整,但读者总是贪心的,毕竟到了故事结尾之时,哪怕萧峰已死,段誉和虚竹的故事仍值得被续写,他们身上有无限的潜能,奈何金庸却让故事就此打住,后来发生的一切,都成了谜团。
(主角三兄弟剧照)
之所以那段故事让人好奇,是因为金庸在新修版中特意提到段誉出家的举动,其实读过原著的人就会知道,段誉的脑子里,好妹妹们排第一,其他的事情都只排第二,他是个大俗人,为何会突然选择出家?
或许这件事与萧峰和虚竹有关。
一、突兀的决定
段誉是个怎样的人,都不用说他后来对“神仙姐姐”王语嫣展开的疯狂追求,就说他遇上钟灵之后的表现,就能看出这小子是个纯粹的大俗人。
比如这段描述:“想到钟灵,伸手入怀,摸出她那对花鞋来在手中把玩,想像她……面容娇美,不自禁将鞋子拿到口边亲了几下,又揣入怀中,心想:‘我这番定是没命的了,钟姑娘自也活不成。要是她也在这里,咱二人一起双双死在这碧湖之畔,倒也是件美事。只可惜她此刻伴着那山羊胡子司空玄,实在无味得紧。这当儿我正在想她,她多半也在想我吧。’”
一双鞋就让段誉浮想联翩,这小子当真是恋爱脑啊。
所以这样一个大俗人,如何会遁入空门?
然而事实就是金庸在新修版原著最后一回中提到了这一点:“大理(史称‘后理’)宪宗宣仁帝段誉,登基时年号‘日新’,后改文治、永嘉、保天、广运,共有五个年号,其后避位为僧,一共做了四十年皇帝,传位于其子段正兴。”
(萧峰剧照)
你可能要说了,金庸强调了段誉是“避位”,但大理皇帝避位这事并非强制性的,只要他不乐意,没人能逼他,所以段誉做这决定还缺乏一个合理的契机。
二、小人得志
要了解段誉出家的理由,还得从原著最后一回的剧情来分析。
当时主角三兄弟协力擒下了辽帝,接着萧峰逼迫辽帝退兵,辽帝只得依他所言,而萧峰本人却因自己以下犯上的举动觉得无颜立足于天地间,就这么自戕身亡了。
在场群雄无不为萧峰之死感到悲痛,甚至就连此时与他站在对立立场的辽帝也不禁感慨万千,只摇摇头,叹了口气,便率军归辽了。
而此时却有一个人笑了,他不仅笑了,而且还往萧峰身上泼了脏水,这人即是当时的大宋皇帝赵煦。
此时书中只道:“镇守雁门关指挥使张将军修下捷表,快马送到汴梁,说道亲率部下将士,血战数日,力敌辽军十余万,幸陛下洪福齐天,朝中大臣指示机宜,众将士用命,格毙辽国统军元帅南院大王萧峰,杀伤辽军数千,辽主耶律洪基不逞而退。宋帝赵煦得表大喜,传旨关边,犒赏三军,自宰相以至枢密使、指挥使以下,均各加官晋爵。赵煦自觉英明神武,远迈太祖、太宗,连日赐宴朝臣,宫中与后妃欢庆。歌功颂德之声,洋洋盈耳,庆祝大捷之表,源源而来。”
(皇帝剧照)
那雁门关守将当真是可恶至极,分明是他阻挠群雄退回雁门关内,他却说是自己击退了辽军,而萧峰明明是逼迫辽帝退兵的英雄,在他口中却成了十恶不赦的辽军主帅,这里还用到“格毙”一词,当真是侮辱萧峰。
可常言道“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天下百姓又无缘见证那场大战究竟是如何被平息的,既然皇帝放出的消息是如此,他们自然也只能相信了。
只是百姓们能轻易接受这样的说法,那虚竹如何能接受?
作为萧峰的结义兄弟,他也不像段誉那样身为一国之君,不便出手,他大可以灵鹫宫主的身份去为萧峰讨一个说法,只是虚竹这一去,或许就有去无回了。
三、虚竹之死
虚竹是个讲义气的人,当初在少室山大战时,萧峰是被中原群雄团团围住,此时段誉站出来与萧峰结义,是因为他们早已是结义兄弟,说过要同生共死。
(段誉、虚竹剧照)
而虚竹则不是,他只是与段誉结义,萧峰并不知道这一层关系,若他此时不站出来,也没人知道他也通过段誉的关系与萧峰成了结义兄弟,可他还是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足见他是个重情重义的好汉子。
后来见兄长被污蔑,他忍无可忍,便带着灵鹫宫的人杀向汴梁。
皇帝一听只觉大事不妙,于是派出大将镇压虚竹。
虚竹固然有一身神功,要对付武林高手尚可,可他面对的若是千军万马,却又如何能抵挡得住?
当初还有萧峰、段誉与他照应,他才能于万军丛中直取辽帝,此时他却连个目标都没有,最终只能力战而亡。
(虚竹剧照)
段誉在听闻此事之后自然是无比震怒,可他的大理也只是边陲小国,哪里有与大宋叫板的实力?
可若是连兄长被杀的仇都能不报,那他还有何颜面立足于世上,于是他只能自废武功,继而遁入空门,以逃避现实。
这也就解释了后来段誉的孙子段智兴即便成为了射雕五绝之一,已称得上是天赋异禀,却也没能继承爷爷的六脉神剑、凌波微步以及北冥神功,不过是因为段誉早已散尽功力,无法传功。
如此一来,诸如“虚竹之死”“段誉为何出家”以及“大理段氏的武功传承”都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