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德体育官方网站app下载中心 赵本山的20年春晚沉浮录:从差点被踢出节目到成为喜剧之王

简书优选呀 2周前 (12-11) 阅读数 4 #社会

“别人只知道我赵本山会演戏会逗乐,可谁又知道我这一路走来有多难?”2005年春晚结束后,赵本山突然在后台情绪失控,说出这番令人心酸的话。这个让全国观众笑得前仰后合的喜剧大师,却有着不为人知的辛酸过往。

当天的春晚,赵本山带来了小品《功夫》。台上,他依然是那个让人捧腹大笑的赵本山;可台下,他正承受着巨大的身体煎熬。就在演出前几个小时,他的血压高达180,医生强烈建议他放弃演出。但赵本山执意要上台:“春晚这么多年,我没有缺席过,今年也不能让观众失望。”

这种近乎偏执的敬业精神,源自他早年的一段经历。1982年,在文工团演出时,赵本山因为感冒发烧,演技发挥失常。散场后,一位老观众拦住他说:“孩子,你今天的表演,对不起观众买的每一张票。”这句话,成为刺痛赵本山一生的刺。从那以后,他给自己定下铁律:无论多么艰难,都要给观众最好的演出。

1982年的文工团,条件异常艰苦。赵本山和其他演员挤在一间不足二十平米的宿舍里,冬天漏风的窗户只能用报纸糊上。演出时经常是踩着大铁箱子当舞台,用手电筒当照明。最难熬的是吃饭问题,有时一天就靠两个馒头咸菜过日子。

但这些都不是最艰难的。真正的考验是来自表演本身。由于缺乏系统训练,赵本山的表演常常被观众嘘声一片。有一次在一个小县城演出,他表演了一个自己精心准备的小品。然而演到一半,台下突然有人喊:“下去吧,演得太差了!”这句话让他当场愣在台上,脸涨得通红。

那天晚上,赵本山一个人坐在后台痛哭。但他没有选择放弃,而是下定决心要提高自己。从那以后,他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练习基本功,晚上对着镜子反复琢磨表情。同时,他开始跟着老艺人学习,虚心请教每一个细节。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后,他在团里的汇报演出上获得了好评,这让他看到了希望。

可谁能想到,这个在农村放羊出身的孩子,竟在1990年成为了改变中国小品历史的人物。那一年的春晚,他带来了颠覆性的作品《老拜年》。不同于传统小品一味追求笑料,赵本山首次将农民的生活智慧和人情冷暖搬上舞台。一句“拜年就图一乐呵”,道出了多少人的心声。

1990年的春晚,成为了赵本山艺术生涯的转折点。但很少人知道,《老拜年》这个节目差点没能上春晚舞台。节目第一次终审时,导演组认为这个小品“太农村气”,建议替换掉。面对这个决定,赵本山没有放弃。他连夜修改剧本,把小品中的一些方言改成普通话,但依然保留了最打动人的亲情内核。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次终审时,赵本山的表演让现场所有人都笑中带泪。春晚总导演黄一鹤当场拍板:“就要这个节目!这才是真正接地气的春晚小品!”这个节目播出后,引发全国轰动。人们第一次在春晚舞台上看到了如此真实的农民形象,看到了最朴实的乡情乡愁。

但成名之后,赵本山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开始探索小品的新形式。1993年的《捐款》、1995年的《三鞭子》,都在尝试将现实题材与喜剧元素相结合。特别是《三鞭子》中对“山寨文化”的讽刺,被媒体评价为“一针见血,笑中带泪”。

然而,成名带来的并非只有掌声。1994年,赵本山遭遇了演艺生涯最大的危机。有人恶意造谣他的作品抄袭,更有人质疑他的艺术水准。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声,赵本山选择用作品说话。他闭关三个月,创作出了经典之作《牛大叔提干》,不仅讽刺了社会现实,更塑造了小人物追求梦想的感人形象。这部作品,被文艺评论界誉为“中国小品的里程碑之作”。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赵本山最辉煌的时期,他曾有过默默退出演艺圈的想法。2008年,他在一次私下场合透露:“很多人以为我靠演小品赚了大钱,过着神仙般的日子。可他们不知道,我每次创作都像是在刀尖上跳舞。一个不小心,几十年的口碑就会毁于一旦。”

正是这种对艺术的敬畏,造就了赵本山独特的创作方式。为了演好《卖拐》中的残疾人,他特意住进医院观察病人;为了演绎《昨天今天明天》中的农民形象,他回到农村体验生活。这些细节,都印证了他常说的那句话:“我这人演戏从来不说假话。”

在演艺事业最巅峰时期,赵本山却面临着一个更大的挑战:如何平衡艺术追求与商业利益。2010年前后,有媒体评论称他的小品“愈发商业化”。对此,赵本山罕见地在公开场合回应:“小品是老百姓的艺术,不是高雅艺术。我要说的是普通人的故事,用普通人听得懂的方式。”

这番话背后,是赵本山长期以来的艺术坚持。在他看来,小品不仅是为了逗笑观众,更要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状态。这种坚持,在他2007年的作品《送水工》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部作品讲述了一个送水工人的辛酸故事,既有笑点,又蕴含着对社会底层的深切关怀。然而,正是这部作品,让赵本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争议。

“有人说我早就不缺钱了,为什么还要坚持演小品?”在一次采访中,赵本山难得地流露出些许无奈,“可我就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演小品是我的根。离开这个舞台,我就不是赵本山了。”这番质朴的话语,道出了一个艺术家对舞台的深沉眷恋。

然而,事业的辉煌并未让赵本山忘记自己的根源。2012年,他在家乡投资建立了一所艺术学校,专门培养基层文艺人才。当被问及原因时,他说:“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接受系统的艺术教育。我不想让农村的孩子们重复我的遗憾。”这所学校,成为了他回报家乡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与徒弟的关系上,赵本山也经历了不少波折。小沈阳的走红,曾被视为赵本山培养弟子的典范。但随后小沈阳的独立发展,却引发了外界对师徒关系的诸多猜测。对此,赵本山表现出了罕见的豁达:“徒弟有自己的路要走,这很正常。我希望他们能走出自己的风格,而不是永远活在我的影子下。”

在中国喜剧舞台上,“本山大叔”不仅是一个响亮的艺名,更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他创立的“本山模式”培养了一批在喜剧领域崭露头角的艺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小沈阳、赵海燕、程野等。

小沈阳的成长经历最具代表性。2009年,他首次登上春晚舞台,与赵本山合作表演了小品《不差钱》。这个作品一经播出便引发全国轰动,“不差钱”成为那年最流行的网络词汇。小沈阳独特的东北式幽默与赵本山的表演风格完美融合,让这部作品成为春晚经典。此后的《换岗》《同桌的你》等作品,进一步巩固了小沈阳在喜剧舞台上的地位。

赵海燕则是另一位在本山文化传媒公司成长起来的重要演员。从2000年开始,她多次与赵本山合作,在《落叶归根》等作品中饰演配角。凭借扎实的表演功底和对角色的深刻理解,赵海燕逐渐成为本山系小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演员。

本山文化的发展也经历过起起落落。2010年后,一些艺人选择独立发展,引发了外界对“本山系”未来的诸多猜测。对此,赵本山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每个人都有追求进步的权利。作为前辈,我更希望看到他们能有更好的发展。”这种开明的态度,展现了一个文化领军人物的胸襟。

在春晚舞台上,赵本山与众多一线演员都有过合作。特别是与宋丹丹合作的《昨天今天明天》,以及与高秀敏合作的《卖拐》,都成为了广为流传的经典作品。这些合作不仅丰富了春晚的艺术表现形式,更推动了中国小品艺术的发展。

近年来,赵本山逐渐淡出公众视野,这让很多人感到不解。2015年,他在一次罕见的露面中透露:“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多陪陪家人。这些年为了演出,亏欠他们太多。”这个曾经叱咤演艺圈的喜剧大师,终于选择了一种平和的生活方式。

回顾赵本山的艺术生涯,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喜剧演员的成长,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从个人奋斗到事业辉煌,从争议质疑到从容淡出,他的经历折射出改革开放后中国演艺事业的发展轨迹。那些让人笑中带泪的小品,不仅是艺术作品,更是那个特殊年代的见证。

如今的赵本山,已经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但每当春节来临,人们依然会想起他带来的那些欢乐时光。或许,这就是一个艺术家最大的成功:在观众心中留下永恒的印记。正如他自己所说:“只要能给观众带来快乐,让他们在笑声中得到一些感悟,我这辈子就值了。”

这就是赵本山,一个用艺术追求丈量人生的喜剧大师。在欢笑与泪水的交织中,他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也为中国的喜剧艺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简书优选呀

简书优选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