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英雄”
大家好,我是兰台,
今天兰台给大家介绍新中国牺牲率最高的荣誉称号,截止到1985年,这个荣誉称号一共授予了36人,其中33人牺牲,1人截肢、1人轻伤。
大家猜一猜这个荣誉称号是什么?
少年英雄。
是的,相信很多人都没有想到吧。
根据《中国青年报》、《新京报》以及《经济观察报》等多家权威媒体报道,从新中国成立一直到1985年,36名省级以上“少年英雄”里,有33人牺牲,2人残疾,其中1人重度残疾。
当然,与其说这个荣誉称号牺牲率高,不如说是这些牺牲的少年做出的贡献,让他们获得了“少年英雄”的称号。
接下来,兰台就为大家介绍36名“少年英雄”的一些典型人物。
连环画《刘文学》
01、刘文学。
刘文学出生于1945年,是重庆市合川区人,生前系重庆市合川区(原四川省合川县)渠嘉乡双江村小学学生。
刘文学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裁缝,解放后没多久就因病去世了;他的母亲余太贞在旧社会靠给人洗衣服为生,刘文学还有一位妹妹,可惜家里太穷,营养不良夭折了。
刘文学才4、5岁的时候就要背着背篓上山去捡柴火。
更过分的是刘文学所在村庄的地主非常可恶,刘文学父亲给地主家做了一年衣服,这个地主就找各种借口不给工钱;刘文学的父亲身体不好,让刘文学去地主家索要,地主居然指使自己小女儿放狗咬刘文学。
这些往事都让刘文学对地主以及地主阶层没有一点儿好感。
刘文学家的日子在土改后才慢慢好了起来,刘文学也被送到学校读书;后来因为家里穷,刘文学曾辍学过一段时间,但是当时的原则就是尽量不要让一个贫农的孩子辍学,所以学校不但减免了刘文学的学杂费,还给他申请了补助,这让刘文学又重新回到了学校。
聪明而又表现积极的刘文学很快加入了少先队,并当上中队长。
几十年后,当年的同学曾回忆刘文学不仅学习好,组织与号召能力也很强,常常在下午组织大家去田里割草积肥。
杀害刘文学的凶手王荣学
1959年11月18日,刘文学帮助队里干活回来,发现地主王荣学偷摘集体的海椒,他当即大叫一声:“老地主偷海椒啦!”并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阻止。
王荣学本想拿一块钱收买刘文学,结果被刘文学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并且表示:“谁会要你的臭钱!”。
刘文学坚持要去大队举报王荣学,王荣学害怕遭到更严厉的批斗,于是掐死了刘文学,并把他丢至附近池塘内。
刘文学牺牲时年仅14岁。
之后,刘文学不顾个人安危,与坏人展开了搏斗的事迹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并被选入中小学课本。
当时,有关部门在全国少年儿童中组织开展了“学习刘文学”的活动,刘文学也被授予了“少年英雄”的荣誉称号。
池越忠
02、池越忠。
不是所有的“少年英雄”都像刘文学、“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以及勇救山火的赖宁一样有名,大多数“少年英雄”已经从大众视野里淡去了。
比如说池越忠。
虽然如今知道池越忠的人越来越少了,但是池越忠可是新中国竖碑年龄最小的烈士,和她共享这一殊荣的是著名烈士刘胡兰。
池越忠,1968年出生于山西太原。
1983年12月9日,太原迎泽公园附近小学的4名小学生到公园里的迎泽湖捉鱼,没想到其中两人在离岸3米远的地方,因为冰面破裂不慎落水,另外2名小学生见状立刻呼救。
而正读初中的池越忠刚好路过,连忙试图营救落水的小学生,结果她自己也不慎落水。
最后是闻讯赶来的公园工人以及游客组成的营救队把池越忠以及落水的两名小学生救上岸,并在第一时间把他们送到了医院。
迎泽公园池越忠塑像
可是由于池越忠身体瘦弱加之泡在冰冷的湖水中时间过长,最终池越忠在抢救了14个小时候去世,年仅15岁。
1984年,她被山西省授予了“少年英雄”的称号,并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太原市青少年捐款在迎泽公园为她立碑塑像。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获救的小学生里,有一人后来因为父母的溺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堕落成了一名犯罪份子,并且还犯下了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罪行,并在2004年执行了死刑。
对了,36名“少年英雄”里致残的2人就是20世纪60年代著名的“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与玉荣,因为冻伤严重,龙梅失去了左脚拇趾,玉荣右腿膝关节以下和左腿踝关节以下做了截肢手术。
孙云晓
03、当然,关于“少年英雄”是否值得提倡和宣传这个问题,早在1985年的时候,授全国少工委委托去采访赖宁事迹的“文联”专职作家孙云晓就有过思考。
孙云晓本人也曾把他的思考写成论文,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研究》杂志上,题目就是“树立少年儿童榜样的科学性”。
根据孙云晓的论文披露,1949年至1985年涌现的少年儿童先进典型中,经中央和省一级表彰的有36人,其中33人都是上山救火、下水救人、与坏人搏斗、抢救公共财产等牺牲的。5名少数民族的少年儿童榜样,事迹都是与风雪搏斗保护牲畜。
《新京报》网页截图
孙云晓在论文里提出了一连串的疑问:
我们树立的这些榜样,事迹虽然十分感人,但就事迹内容而言,是否狭窄了一些?这与少年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多方面的需求是否适应?我们突出宣传了献身精神,是否偏重了宣传“勇敢”而忽略了宣传“机智”?我们是否过于着重宣传少年儿童榜样的业绩,而对少年儿童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注意不够?
进入21世纪以后,关于宣传“少年英雄”开始有了明显的变化,不再鼓励未成年去勇斗歹徒、上山救火了;而且各地也开始立法禁止未成年从事危险活动。
关于池越忠的报道
比如2012年,辽宁省颁布的《辽宁省消防条例》就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组织未成年人参加火灾扑救。
总的来说,这是一件好事,是真正的“以人为本”,也是全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避免未成年人陷入无谓的风险中去。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END
参考资料:
《如果赖宁还活着》,李耀国,《新京报》2008.11.16刊;
《辽宁禁止未成年人救火是社会人性化进步》,经济观察网;
《为孩子寻找有利于健康成长的少年偶像》,王烨捷,《中国青年报》2011年8月22日第8版;
《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刘文学》,人民网;
《迎泽湖畔小英雄———池越忠》,任小燕,《太谷报》2019年11月30日第3版;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