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民在中国政府网留言,反映“热门景点抢票难滋生了‘黄牛’倒票行为”,“恳请有关部门出台一些更方便老百姓出行的服务方式,让门票不再‘抢’,旅游更舒心”。对此,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答复,加大对“黄牛”倒票等行为的打击力度,下一步,将积极听取社会各界意见,进一步推动景区科学调整预约制度,满足各类群体出游需要。(据8月17日新华社报道)
程硕作(新华社发)
暑假期间,各大热门景区、博物馆都持续“升温”,需要预约的热门旅游景点、文博高校“一票难求”。利之所趋,人之所至。高需求给了“黄牛”可乘之机,不断升级迭代抢票技术;雇佣大量人手搞人海战术;为应对实名制,搞代拍代抢……有了技术傍身的“黄牛”,显得“足智多谋”。大多数游客只能望“预约已满”“门票售罄”等字样而兴叹,一些游客迫于无奈只好从“黄牛”手里购买“高价票”,有媒体记者近日在国家博物馆外随机采访30位游客,28人都是通过找“黄牛”买票。整治文旅市场乱象,更好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成为不容忽视的课题。
如果“魔高一尺”,那就必须“道高一丈”,对此,这次文旅部特别提到,将推动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指导景区加强宣传,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网信等部门加大对“黄牛”倒票等行为的打击力度。通过各部门的并肩作战,多方合力破解“‘黄牛’垄断门票—游客抢不到票—游客再买‘高价票’”的恶性循环,不让门票成为“黄牛”的“摇钱树”,最大限度地压缩“黄牛”生存空间。
短期看,整治票务“黄牛”要靠坚决行动;长期看,则需从根本上解决票务资源的稀缺问题。预约制度是应对特殊情形的有效手段,对于人流较大、供大于求的热门景点,线上预约确实能够在宏观层面上对游客流量进行合理调控,但有时候预约制并不是必要的,不同时期、不同时段,客流量都不同,是不是要根据不同情形动态调整预约流程,增加票务工作效率,提升购票的便捷度,考验着景点治理能力和水平。文旅部要求确保所有景区保留人工窗口,在承载量容许情况下,保障临时到访游客和老年人等群体入园需求,同时在预约余量充足的景区灵活调整预约政策。这些细致入微的考量,无疑是对紧缺的票务资源提出更具针对性的缓解措施。只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拿出不同的方案,提高票务的精准供给,才能更好提高票务利用率。
有人遗憾地说,暑期游越来越火,供需错配越发普遍,“黄牛”难以避免。但从更深层次地剖析,无论是演出市场的火爆一票难求,还是博物馆、大学等知名文化地标前大排长龙,都反映了我们对于高品质文化产品、服务及资源的强烈需求。因此,一方面要通过丰富内容、增加场次、延长时间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提升供给,不断做大文旅蛋糕,另一方面要转变经营方式和服务理念,迈向人性化、精细化、多元化的服务,提供更多高品质的精神养分。
(来源:极目新闻)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