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1984年4月29日,越军在失去老山阵地后的,不到24小时内,再度展开夜袭,企图夺回失地。
这场突如其来的夜战,我军依托一项全新的技术——红外望远镜,成功揭开了敌军的隐蔽行动。
这项技术是如何,帮助我军打败敌军的夜袭?
夜袭的前兆:越军的急切反应1984年4月28日,我军4军40师经过数日激战,成功占领了,老山的多个重要高地。
经过一天的巩固防线,越军122团2营,只有少数战士在勉力支撑,如此惨重的损失,越方显然不甘心轻易放弃这一战略高地。
4月29日凌晨2时,越军重新集结,准备发动一场悄无声息的夜袭,图谋夺回老山阵地。
此次行动的指挥官,决心利用夜色的掩护,分兵三路从不同方向,接近我军防线,还有六门60迫击炮,被部署在我军阵地前方,不远处的968高地、1072高地,成为敌军的目标。
越军指挥官也算是看得清楚形势了,他们若不采取强有力的行动,老山将彻底失去,这一战事关整个战役的胜负。
他们这才决定,在这片漆黑的夜色中寻求突破,以便在黎明前悄然夺回老山。
让他们没有预料到的是,我军早已做好了准备,特别是面对黑夜中潜伏的敌人,我军利用一项先进技术,准备迎接这场挑战。
夜色中的“眼睛”:红外望远镜的首次实战应用老山战役的特殊性,在于其地理位置的关键性,也在于科技与战术结合的创新。
传统的战斗中,夜战是一种考验军队,综合作战能力的复杂行动,而红外望远镜的运用,正是我军在这一特殊战局中,扭转局势的重要武器。
当时的红外望远镜,在世界上并不算普遍,且技术上,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
对比今天的高科技战场监控手段,这些设备显得笨重、精度也不高,在那个时候,它无疑是先进的代表,是夜战中的“黑暗之眼”。
老山这样复杂的山区战斗,敌我双方在黑夜中的隐蔽移动非常重要,越军的夜袭,显然依赖于夜色和地形的优势,企图突破我军防线。
利用这种新兴的技术,能够迅速找出敌人藏匿的位置,显得尤为关键。
红外望远镜的基本原理很简单:它通过探测目标物体,发出的热辐射,转化为可视信号,显示在显示屏上。
与传统的夜视仪不同,夜视仪依赖环境中的,微弱光线进行成像,红外望远镜,则依赖目标所释放的热量,这使得它在完全黑暗或浓雾弥漫的环境中,仍能保持较高的侦察能力。
老山的夜战中,红外望远镜的优势就非常明显。
越军在夜色掩护下悄悄行动,准备分散突破我军阵地,我军的侦察人员,就通过这种高科技设备,清晰地发现了敌人动向。
从越军的热源分布、移动轨迹到小股部队的集结,都被一一捕捉。
尤其是敌军的炮兵阵地、指挥所和特工团的部队,一一暴露在我军指挥官的视野之中。
红外望远镜的操作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它需要极高的技巧和耐性。
在夜间的高原山区,侦察员们身处高地,背后是我军坚固的防线,而前方则是逐渐逼近的敌人。
漆黑的环境中,唯一的光源,就是设备上闪烁的微弱显示屏。
侦察员们在紧张的气氛中,屏息凝神,试图通过望远镜的热感应图像,分析出敌军的动向。
4月29日的凌晨时分,侦察员通过红外望远镜,发现了敌军的三条进攻路线:一支由7连组成的队伍正向968高地逼近;
另外两支由9连和10连,组成的小分队,分别向1072高地和我军42号、43号阵地推进。
这些情况,通过红外望远镜,实时反馈到指挥部,指挥员们迅速做出反应,并开始组织火力反击。
红外望远镜使我军,能够掌握敌军的动态,甚至可以在敌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敌人包围并打击,敌军的每一步行动,每一处小股集结,都被露在我方指挥官的视野中。
这使得我军可以,有针对性地布置防线,还能精确打击,敌方薄弱环节,减少无效的火力浪费。
尤其是在复杂的山区战斗中,敌人很容易借助地形的掩护,进行集结和运动,企图分散我军的注意力,并从多个方向发起进攻。
而通过红外望远镜,我军能够实时掌握敌军的方位,迅速调整战术部署,不给敌人任何可乘之机。
通过这项技术,指挥员能够准确定位敌人,还能预测敌军可能的下一步行动。
以越军的进攻为例,红外望远镜及时捕捉到了,敌军迫击炮阵地的火力部署,指挥员迅速做出火力打击的指示,瓦解了敌军的第一波攻击。
这一技术优势的运用,直接决定了,敌军行动的失败和我军战局的反转。
越军的夜袭计划,本来依靠的就是隐蔽性和突袭效果。
利用夜色,他们打算悄悄接近我军防线,甚至有可能绕过我军的主力阵地,从侧翼发起攻击。
红外望远镜让这一切计划彻底失败。
精准反击:我军火力的精准打击我军掌握了敌军的部署后,下一步就是打击敌人的弱点。
越军的计划是利用夜袭战术突破我军防线,可在我军火力准备充分的情况下,这一切都变得困难重重。
我军迅速调整炮兵阵地,火力集中向敌人的迫击炮阵地,和特工团的7连,展开打击。
越军的迫击炮被精准摧毁,敌人的攻击节奏被打乱。
我军的步兵和机枪阵地,也迅速展开反击,越军的7连、9连和10连被我军火力覆盖。
正是得益于,红外望远镜的实时侦察,我军能够精确打击敌军的位置,破坏他们的战斗部署。
夜晚的黑暗,并没有给敌人带来掩护,反而让他们显现得更为彻底,在我军精准火力的打击下,越军的进攻受到了极大的遏制。
敌军撤退:战术与技术的胜利战斗一直在持续,可越军的攻势明显减弱。
敌人原本希望,通过夜袭取得战略突破,可他们的计划,从一开始就被我军,精准侦察所瓦解。
红外望远镜,让我军准确掌握了敌军的位置,还使得敌人的每一次集结,都成了我军反击的机会。
我军炮火不断打击,越军的部队开始出现混乱,无法继续推进。
特工团7连和9连,未能突破我军防线,10连也在猛烈的火力打击下撤退,敌军原本依赖的夜色掩护,在红外望远镜的高效运作下,变得毫无意义。
越军指挥官意识到夜袭的失败,试图组织撤退,由于通讯和指挥系统遭到重创,撤退也变得混乱无序。
红外望远镜再次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我军发现,并锁定了敌人的撤退路线,确保了敌军的残余部队,无法在混乱中安全逃脱。
黎明的曙光升起,越军的夜袭宣告失败。
整个行动的最后阶段,敌军已是四散撤退,丧失了继续作战的能力。
老山战役的胜利不是一场传统意义上的战斗胜利,它体现了我军,在面对复杂战局时,如何通过科技力量弥补不足、取得优势。
这场战斗让我们看到,科技并非冷冰冰的机械,而是能与人力、战术相结合,形成强大的作战能力,正是技术与战术相结合的杰出代表。
而红外望远镜,在当时那个年代,即便于一些西方国家来说,也算不上多先进了,可对于那时作战条件艰苦的我军来说,算是突破性的额。
所以那时的红外望远镜,能够作为战场上的“夜视眼”,为当时的战斗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有句话说得好“那不是我的黑历史,而是我的来时路”,现如今我们的作战设备,甚至已经走在很多西方国家前面,但今天的成果,也离不开前人的探索,而我们今天的探索,也必将迎来,明日的更加辉煌。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