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如果有人告知“你手中的藏品厉害了”,只需缴纳几千元鉴定费,变现后就能“一物暴富”,很难不动心吧?然而,当藏友真的缴纳鉴定费后,却无一例外被告知是赝品,鲜有几件真的也卖不上价儿来。这种“套路鉴”正是瞄准了收藏爱好者的诈骗新套路。
侦查员市场上随便购买的仿古艺术品,被业务员说成符合“同治”年间特征,估价几十万、上百万元。案发:被“套路”做鉴定 鉴定费全打水漂
北京市民李先生平日里素爱收藏瓷器,时间久了,家里大大小小的瓷器攒了不少。
他在网上发布藏品信息,想要卖掉变现。几天后就有一家收藏品鉴定公司通过社交软件联系李先生,称对他的藏品感兴趣。李先生给对方发了一些瓷器细节图,没想到,对方称李先生的藏品可能是辽代三彩瓶,价值高达几千万元。
对方还称,他们可以帮李先生向博物馆出售该藏品,但前提是李先生需将瓷器进行“专业”鉴定,确保为真品即可。一听说自己手里的瓷器如此值钱,李先生当即同意交纳了2000元鉴定费。不承想,5天后对方却回复称,瓷器经过鉴定是赝品,无法帮助出售,并将瓷器寄还给了李先生,鉴定费自是无法退还。
整个过程看似合情合理,但细品之下,李先生总觉得哪里不对劲:说“值钱”的是他们,说“赝品”的也是他们,短短几日,自己2000元鉴定费就这样打了“水漂”。
如李先生这般遭遇的收藏爱好者并不罕见。郭先生家中也收藏了不少瓷器,因为缺钱,他便想着将部分瓷器变现。他在网上联系到一家看似颇为正规的投资公司,根据公司的网页宣传,他们有文物局的认证,且拥有非常资深的专家鉴定团队。
郭先生拿着瓷器找过去,公司业务员“掌眼”后,给出了近千万元的估价。业务员表示,按照公司规定,郭先生只需缴纳2000元鉴定费,如若鉴定藏品为真,且达到4级以上评级,公司不仅会代为出售藏品,还会退还全部鉴定费用,只抽取佣金。郭先生一听,觉得合理,便同意了缴纳费用。
然而,鉴定结果出来,同样显示为赝品。郭先生不甘心,又拿出其他藏品委托鉴定。每一次鉴定前,业务员都说该藏品看着价值不菲,甚至称“已有客户看上”。但每一次鉴定后,结果几乎都是赝品,鲜有的一两件真品,估价也非常之低,达不到拍卖级别。
每次失败后,业务员都会给予他安慰、鼓励。在内心的不甘以及业务员的“加油打气”下,郭先生接连委托鉴定了十余件藏品,却一件也没能成功委托拍卖,鉴定费倒花了2万多。
花了钱后,部分收藏爱好者琢磨过来自己可能被“套路”了,纷纷报警。
取证:侦查员拿200元花瓶暗访 都说“值钱”
随着与收藏品鉴定相关的报案越来越多,北京警方成立了工作专班,展开侦查工作。
尽管涉案公司不止一家,但在大量报案人的描述中,这些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鉴定前,业务员都会疯狂夸赞被害人所持藏品的品相,并给出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甚至几千万的估价,并千方百计游说被害人缴纳鉴定费,对藏品进行委托鉴定。可一旦鉴定后,结论几乎都是赝品,即便有真品也达不到这些公司规定的可以委托拍卖、退还鉴定费的级别。就是通过这样的“套路”,这些公司敛走了大量的鉴定费。
为了印证被害人的说法,侦查员花了200元从市场上购买了一只仿古花瓶,带着它对涉案的投资公司进行登门暗访。意料之内,这些公司的业务员无一例外对这只花瓶赞不绝口,均称符合“同治”年间的特征,并给出了几十万至几百万元的估价。
经过回访事主、暗访调查,存在于北京朝阳、丰台、大兴等地的21个违法犯罪团伙逐渐浮出水面。他们以注册成立的收藏品鉴定公司为掩护,实施“套路鉴”诈骗,每件物品的鉴定费用大约500元至2000元不等。
北京警方固定好证据后,对这些犯罪团伙开展了集中打击,查抄涉案公司21家,200多名涉案嫌疑人被刑事拘留。
21家涉案公司中有13家集中在朝阳区,其中4家公司背后的实际控制人均为同一人——盛某某。朝阳检察院检察官席晓昕介绍,盛某某所掌握的这4家公司最先推出“套路鉴”业务,可以说开创了“行业先河”,其余公司见其“收效不错”,纷纷效仿。
经司法机关确认,仅以盛某某为首的诈骗团伙所控制的四家公司就骗取了200余名被害人总计200余万元。
解套1:“话术”抬高藏品价值 诱导被害人做鉴定
这些骗子公司是如何“套路”收藏爱好者的?席晓昕分析,其实在这类骗局中都有完备的“话术”来诱导被害人。
“这厉害啊,这厉害了,这是明代斗彩的一个天子罐儿,你咋不把这个拿出来呢?这个太厉害了,这个如果是对的情况下,大几百万了,真是能过肥年了。我跟你讲啊,这个值得试一下啊,值得试一下的。”
“手头上有这个的太少了,刚才我发给市场部看了,市场部的人都惊了。您这个一定要抓紧时间过来做个鉴定,如果是真的,那这个太值钱了。”
从侦查机关扣押的嫌疑人手机中提取或恢复的大量微信聊天记录可以看出,业务员有故意夸大被害人藏品价值,引诱被害人支付鉴定费的行为。
多名业务员证实,公司会不定期组织大家在一起开会,由组长进行话术培训,传达与客户的交流沟通方式,并叮嘱他们“重点围绕帮客户卖藏品与客户沟通,而不是做鉴定。要让客户认为没有鉴定证书就无法卖出藏品,这样客户就会顺其自然的过来。”
2021年年底入职公司的业务员小张称,公司承诺客户,藏品评级如果达到公司要求,公司就可以收购,“但我工作到现在,公司从来没有收购过客户的藏品。我觉得公司可能只想骗取客户的鉴定费。”小张还透露,领导曾多次告诫他们,“一切以不让客户报警为前提”。
解套2:用协议做“挡箭牌” 藏品评级公司自己定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其实对于“套路鉴”的诈骗定性,从一开始就存在难点。
在这些案件中,涉案公司大多会跟被害人签订服务协议,当中明确约定,委托鉴定的物品经鉴定为真品,评估价值达5万(四级)以上的,才会退还鉴定费;未达到退鉴定费标准(评估价值一、二、三级和不予评级)的不退鉴定费。
有了这样的协议,这些公司接受被害人委托做藏品鉴定,从而赚取鉴定费似乎“合情合理”。因此,一些被害人在报案时也只是称消费纠纷,因为很难证明对方是在诈骗;甚至有部分被害人在警方立案调查找上门后,都不觉得自己被骗了;还有部分被害人因为被骗的鉴定费不多,说出去丢人,不愿意报案。
包括盛某某在内的部分涉案嫌疑人,也不承认自己是故意诈骗。“办案过程中,我们通过不断补强证据,对‘套路’层层拆解,最终才使得这类新型收藏品投资诈骗犯罪被绳之以法。”席晓昕说。
检察官助理肖瑶介绍,这些骗子公司通过夸大公司实力,网络定向投放藏品交易鉴定广告,吸引客户,再引诱其到公司进行“专业鉴定”从而骗取费用。事实上,所谓的“专家组”系公司自行成立,部分外聘专家仅描述藏品成色、真伪等,并不对藏品进行评级。公司出具的“鉴定证书”没有任何依据,证书上作出的藏品级别的结论,实则是由公司内部人员自己决定的。
如今,盛某某团伙中4名涉案人员因犯诈骗罪已被判刑,其中盛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罚金50万元,另有两名总监、一名组长分获有期徒刑一年十个月至四年六个月不等,并分处罚金。一审判决后,盛某某等人曾提出上诉,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于日前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肖瑶告诉记者,除盛某某团伙外,其它公司所涉人员也均受到相应的处理。
警示:收藏品没有等级划分 有价值者凤毛麟角
记者注意到,在相关案件中,各家公司对于藏品级别的划分并不相同,有的一级为最高等级,有的五级为最高等级。这些规则都是各个公司自己定的,市场上并没有官方定级。
司法机关在调查取证时,文旅部门的工作人员曾明确表示,《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中没有对艺术品鉴定人员的资质和认证办法、鉴定方法等进行明确规定和具体的解释说明,相关的鉴定资格证仅能证明培训经历。
此外,文物鉴定和艺术品鉴定也是两码事,《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艺术品不包括文物,文物鉴定师无法针对艺术品进行鉴定。而市场中的收藏品也没有等级划分,是否可以找艺术品公司进行鉴定评估,没有相关的规定,完全是个人行为。
与收藏品鉴定相关的诈骗案件中,被害人遍布全国各地。他们中大多是生活拮据的普通百姓,且以中老年人为主。案件审查过程中,检察官曾联系过部分被害人,发现他们的年纪在六十岁上下者居多,部分被害人反复被骗多次。这些被害人手中所谓的藏品,有些是家里代代流传下来的,有些是从网络拍卖、古玩市场、旧货市场淘换来的。
“市场上有价值的真迹本就凤毛麟角,而且即便是有年代的物件,也不意味着就有很高的市场价值。”席晓昕提醒收藏爱好者们,正规的收藏品公司、拍卖公司在拍卖前不会收取鉴定费、服务费、宣传费、保管费等,通常只有拍卖成功才会收取相应的佣金。群众切莫轻信“一物暴富”的传说,摒弃不健康的收藏观念,避免落入诈骗分子预设的套路。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张蕾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