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华佗的形象是医德高尚、心系百姓的良医。然而,这样一个不惧权贵的人,最后的下场却令人唏嘘。
因为不愿接受高官厚禄,华佗借口妻子病重离开了曹操。不料竟因此惹得后者大怒,最终将华佗斩杀狱中。
华佗被曹操所杀固然不假,但当我们翻开历史的卷轴,背后所隐藏的真相,是否真的仅是曹操一人的过错?
屡次不入仕途 心灰意冷转学医
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沛国谯(现今安徽亳州)人。年轻时的他和身边人一样,也是个渴望入朝为官的读书人,学医并不是华佗最初的首选项。
华佗身处东汉,国内正是国子监大兴的黄金时期,人人都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是常态,同时也注定是条竞争激烈的道路。
毕竟僧多粥少,当官的梦谁都有,但真正能飞上枝头变凤凰的终归是少数。华佗亦是如此,而早期的他的确也运气不错,因为有“贵人”已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沛国相陈王圭素来敬仰华佗名气,便想着举荐他做“议郎”。没成想,生性自负的华佗直接回绝了,理由是官职太小,他想站到比议郎更高的位置上。
时值汉灵帝当政,买官进爵的现象屡见不鲜,但对于华佗来说,这却是条可望而不可即的捷径。他出身贫寒,既没有殷厚的家产,也没有过硬的人脉,唯一的机会还被他错过了,哪还有选择可言?
事已至此,华佗即便悔青了肠子也为时已晚,他只能选择从医。之后的他虽然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医,言谈间却总是有意无意的流露出对入仕为官的向往。
“华佗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这句话出自陈寿《三国志·方枝传》,寥寥数字却直击要害,精准的概括了华佗从医后的思想活动。因为医术高超,很多名门权贵也慕名而来,花重金请他看病,却也因此加重了华佗内心的落差感。
华佗始终觉得,自己比那些为官者低人一头,这种性格上的缺陷久而久之便成了毒瘤,将其性格导向了偏激乖戾的极端。华佗太想做官了,但他总是等不到机会,因此终日郁郁寡欢。
漫长的等待中,华佗的医术越来越精进,遂而发明出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麻沸散”,还操刀了世上最早的外科手术。《后汉书·方术列传》中,对此也有详细记载。
“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因刳破腹背, 抽割积聚。若在肠胃, 则断截湔洗, 除去疾秽, 既而缝合,敷以神膏, 四五日创愈, 一月之间皆平复。伤口不痛,人亦不自寤。”
或许是老天有感,不忍心看着华佗终日闷闷不乐,在数年蹉跎后,华佗终于盼来了一个让他声名鹊起的良机,这便是世人广为流传的“刮骨疗毒”。
为关公刮骨疗毒 名声鹊起
“刮骨疗毒”出自《三国志·蜀书·关羽传》,说是某次和曹操的军队交战时,关羽的左臂不慎被敌人毒箭射中,一连数日无法消肿。部下几经搜寻打听,最终找到了“神医”华佗。
华佗被请到关羽的营帐后,为其详细查看了伤势,伤情的严重程度令他大为惊讶。华佗皱了皱眉犹豫了很久,才试探着对关羽提出了自己的治疗建议。
“此矢镞有毒,毒素已侵入骨骼。将军若想根治,必须割开臂上的肉,将骨头上的毒刮去缝合,才能彻底根除!”
关羽听后丝毫不惧的朗声大笑,伸出受伤的左臂,另一只手指着桌上的酒说道:“先生只管动手,我喝酒便是,这点痛能算什么?”
华佗颔首,随即掏出尖刀在关羽左臂上划了个口子,开始做手术。关羽全程面不改色,丝毫不惧骨头被尖刀刮的痛苦。手术完成后,华佗满脸敬佩的称赞道:
“我为人看病一生,将军这样的勇猛之人还是第一次见,君侯真天神也!”
从那以后,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事在各地传开,很快就传到了曹操耳中。而曹操和华佗的交集,也自此正式拉开了序幕。
假意欺瞒 招致灭顶之灾
曹操素来有头痛的病症,每次发作都会宛如山崩般痛苦,使其常常无法安然入睡。为了治疗曹操的头痛,太医们用尽了各种方法,但都见效甚微。
这件事成了曹操的一大心病,他迫切的希望能有人治好自己的头痛,好少受些折磨。正当曹操愁眉不展时,华歆向他推荐了一个人,此人正是华佗。
曹操闻言大喜,急忙派人将华佗请入宫中,让他位置诊断病情。在经过详细检查后,华佗向曹操提出了自己的治疗方案,没成想却惹来了杀身之祸。
华佗表示,治病讲求“治标先治本”,若曹操想彻底恢复,就必须从头痛的病根治起。因此他提议,先让曹操服下“麻沸散”,再用斧头划开其头颅做手术。
曹操闻言又惊又怒,一听到“斧头”二字,他头脑中瞬间涌现出一种不祥的预感,认定华佗对自己有谋杀的企图。他命人将华佗打入大牢,并最终将其斩杀。
曹操杀华佗的典故,最早见于《三国演义》的“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一节。而曹操最早和华佗产生交集,是源于其自身所罹患的顽疾。
然而,《三国演义》并非正史,上面对于华佗之死的描述亦不能作为唯一的参考根据。那么,真实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华佗究竟为何会被曹操斩杀?
华佗应召入宫后,先是用银针暂缓了曹操的头痛,但这终归是“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源头上治愈。华佗告诉曹操,他所罹患的病情况复杂,只有做手术才能治好。
曹操向来性情多疑,因此他并没有立即采纳华佗的提议,而是认定对方是想趁此做筹码,要挟自己给他谋官职。在他看来,华佗嘴上说要动手术,其实就是想抬高身价,所以才故意夸大病情的。
就这样一连过了好几天,华佗眼见曹操始终不表态,便借口称自己要回老家去药房,向曹操告假回乡。但让曹操怎么也想不到的是,华佗这一去竟再也不肯回来。
曹操旧疾复发,急于征召华佗回来帮他治病,但华佗总是声称妻子卧病在床,说什么也不肯回家。任凭曹操如何劝说,华佗始终不为所动,时间一长,曹操便起了疑心,决定派人去华佗老家核实情况。
调查的人出发前,曹操还不忘嘱托道:“如果华佗的妻子无事,那就将华佗抓回来;如果真的病了,那就当无事发生。”
过了段时间,曹操派出去的人返回,将调查到的真相告知了曹操,曹操瞬间勃然大怒——华佗的妻子压根没病,华佗这明摆着就是在骗自己呢!
原来,华佗是因为没被封官,一时心生怨愤便躲回了老家,编造妻子患病的借口欺骗曹操。曹操生平最不能容忍他人欺骗自己,大怒之下便将华佗打入许都大牢,对其宣判了死刑。
曹操的谋士荀彧得知后,曾亲自出面为华佗求情。毕竟华佗虽有欺君之实,但曹操的头痛没治好,华佗还是能派上用场的。但曹操杀华佗的决心已定,任谁劝都不好使。
“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
就这样,华佗最终被曹操斩杀,一代名医的人生也画上句号。也许会有人觉得,曹操此举多少有些意气用事的成分在,那么,致使他对华佗痛下杀手的原因,真的是被愤怒冲昏了头脑所致吗?
华佗为何而死?
事实上,曹操性情虽然多疑,但却格外恪守法律,并不会毫无理由的滥杀无辜。而华佗之所以被杀,也是因为他触犯了《汉律》中的两宗重罪——“大不敬罪”和“不从征召罪”。
《汉律》中对“大不敬罪”的处罚并不算重,反倒是“不从征召罪”更为严苛。该罪名的最高量刑标准即是死刑,即便是处于混乱的汉末三国时代,这条法律依旧照执不误。
曹操和华佗结识时已是汉王朝的实际掌权人,内心早就将自己当做“皇帝”来看待。对曹操而言,任何人都必须绝对服从他的命令,而华佗的行为,恰恰打击到了曹操的政治威望,这是曹操决不能容忍的。
除了政治方面的原因外,当时的社会对医生的看法也是主要因素之一。那个朝代,官僚阶层普遍歧视医生,认为他们是地位低下的庶人,更不必说是作为掌权者的曹操。
除掉一个庶人,并不会影响到曹操的称雄霸业,也不会产生什么负面影响。在曹操眼中,即便华佗医术高超,他也终归是冒犯了自己的“鼠辈”,不服从自己的人,自然也没有存在的价值。
那么也许会有人疑惑,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威望,而杀死了能救自己性命的人,在斩杀华佗这件事上,曹操是否后悔过呢?
答案是肯定的,据传曹操之子曹冲病重之际,曹操便曾喟然长叹道:“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然而木已成舟,曹操此时再自责不该杀华佗,也只能说是悔之晚矣了。
《后汉书》有言:“华佗性恶矜技,终以戮死。”华佗是我国中医界的代表人物之一,但也正是因为他性格上的弊端,让其招来杀身之祸,最终亡命于曹操手中。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