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峡新干线
民进党当局近日宣布,“台湾台语语言能力认证考试”正式生效,并同步公告了两个在线辞典“台湾台语语料库应用检索系统”及“台湾台语常用词辞典”。
这三个东西其实早就有了,只不过它们原本名称里的“闽南语”,如今都被替换成了“台湾台语”。三两个字的改动,但味道一下全变了。
在惯用的“正名”操弄下,民进党将闽南语偷换成“台语”,再在前面缀上“台湾”,显然是想剥离闽南语作为地方方言的“中国”属性,意图从语言文化方面割裂台湾与大陆的联结。
为了这几个字的变动,民进党已经三代接力、明里暗里铺垫很久了。陈水扁时期,操弄过所谓的“语言平等法”草案,抛出将闽南语改称“台语”的议题;蔡英文任内,以“发扬台湾本土文化”为由,提出将闽南语“正名”为“台语”的计划;赖清德就更急切了,执掌台行政机构时曾强制要求公文使用“台湾台语”替换闽南语,上台刚满百日,就把闽南语认证考试和两个方言辞典改头换面,启动了“台湾台语”社会化、日常化的“正名”操弄。
在赖清德被称为“文化台独3.0”的“8项文化主张”里,以“多元语言”包装的“台语正名”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主要的操作,就是通过所谓“语言发展法”将汉语改称“华语”,把普通话与闽南话、客家话、少数民族语言并列为“官方语言”,打着“复振台湾语言,促进多元文化社会共融”的旗号,强行塑造“台湾台语”的主体性,压制普通话在岛内的影响力。
“台独”分子很清楚,语言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是文化认同的基石。民进党大搞“台语正名”,说穿了就是语言上的“去中化”。将闽南语强行赋予“台独”意涵,把语言划分为“本土”和“外来”,与当年划分“本省人”与“外省人”一样,就是要在台湾内部制造对立撕裂,让岛内民众从一步步失去语言认同,到对中华文化逐渐疏离。语言“正名”,跟修改课纲、删除古文、篡改历史是配套的,都是赖清德“改造社会,洗涤人心”的一环,通过刨根、抽骨、断魂的“文化台独”,切断文化认同,改变身份认同。
当然,民进党“去中”计划看上去丝丝入扣,但执行起来就“笑果”十足了。就拿所谓的“台湾台语常用词辞典”来说吧,赖当局大概是想传达“台湾台语”生命力十足吧,最近大肆宣传其一次新增了300笔词目。但打开一看,很多都是“死好”“老风骚”“袂见众”“慢死趖”之类,非常“生活化”,因为都是骂人的话。比如“死好”,意思是“活该、该死”,辞典例句是“骂人玩股票输甲褪裤(输到内裤都没了),让人不禁骂‘死好啦!’”;再如“老风骚”是形容“年老且好拈花惹草的人”,“袂见众”指“见不得人、上不了台面”,这些词其实连例句都可以省了。毕竟台湾民众每天看到民进党,就能想起郑文灿、柯建铭、罗致政、陈宗彦等各色“风流人物”,很容易脱口而出,“实在是老风骚,实在袂见众啦”!
四处搜罗“台湾台语”的民进党,就跟他们每年的募兵闹剧一样,没有标准,没有下限,“捡到篮里就是菜”。
但说白了,民进党再包装,也改变不了闽南语作为汉语地域性分支的本质,“台语”跑不出闽南话的圈,更逃不出中国话的范畴。台湾文化本就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为了“去中”拼命去其精华,可不就只能在糟粕里打滚吗?
再举个《黑神话:悟空》的例子。有在线直播的台湾游戏博主,在开局的《火照黑云》章节,竟然认不出“火”字,念成“大照黑云”也不觉有异,在后面的游戏环节里也不了解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唐三藏与“金蝉子”的由来。让不少看直播的网友留言感慨:“这就是修改课纲后的台湾年轻一代”。还有对该游戏打零分的绿营网军,大喇喇写道“(这样的剧情)施耐庵应该会吐血而亡”,连《西游记》跟《水浒传》都分不清。
就这种“一国两智”的文化传承水平,也好意思幻想台湾学“黑神话”赚世界的钱?老祖宗愿意赏饭吃,你们好歹也要认得祖宗吧?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