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德体育注册老虎机 再读普拉东诺夫的《基坑》:忽略个体的宏大的叙事最终走向了极权

颜威说历史 5天前 阅读数 20 #历史
普拉东诺夫

安德烈·普拉东诺夫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切文古尔镇》《基坑》《原始海》。他被誉为“杰出的作家”“散文大师”和“当代伟大的艺术家”。他最富盛名的就是被后世文学研究者称为普氏反乌托邦三部曲的《切文古尔镇》《基坑》和《原始海》。这几部作品可以称得上是普拉东诺夫文学风格最为成熟、创作笔触最赋神意的巅峰之作,同时也是普拉东诺夫一生创作主要思想的集中体现。

《基坑》

《基坑》是普拉东诺夫最为杰出的作品之一,小说完成于1930年。小说的故事开始于30岁的工人沃舍夫的失业,他整日什么也不干,只坐在那里为寻找生活的真谛而沉思个不停,而这“非常”的遐想也成为了他被机械厂解雇的原因。为了寻找生计,他来到邻镇,被雇佣去从事挖土工作。

在那里,所有人都参与到工程师普罗舍夫斯基的伟大计划之中,他们要建造一座独特的供全体无产阶级居住的大厦,想以此代替人们分门独户居住的旧城。幻想十年二十年之后,另一个工程师将在世界中心建造一座供普天下劳动人民永远而幸福地居住的高塔。

然而,挖基坑的工程却缓慢而艰难,艰苦的非人的劳作消耗了人们的精力和体力。所有贫农和中农都拼命干活,似乎要在基坑的深渊中求得永远的解脱。“仿佛他们的生命中没有任何其他多余的存在”。

闷闷不乐的钢厂工人科兹洛夫“晚上在毯子里爱自己”,瘸子扎乔夫大吼大叫着要杀死所有成年人,而工程师普鲁舍夫斯基则每天都梦想着死亡,不时哀叹着自己被人像扳手一样使用,却从没有人“考虑过他是否开心”。

为了帮工友们打起精神,萨夫罗诺夫在地区工会委员会的倡议下打开了收音机,让大家一起“听听国家的成就和下达的指示”。在残疾的建筑工人扎乔夫的建议下,奇克林在旧瓷瓦厂中收留了一个孤儿女孩娜斯佳,尽管她年纪小,但受过革命思想教育,娜斯佳已经成为基坑的建设者们对美好未来希望的生动化身。

到了冬天,基坑上的工作停止了。所有人的牲畜都被集体化,一场富农清算运动也在奇克林的指挥下开始了,奇克林把当地的“阶级敌人”们打得落花流水。娜斯佳跟着奇克林和沃舍夫一同参与了这次斗争,然而很快娜斯佳就一病不起,这个时候根本没有人来关心她,包括奇克林在内的所有人脑子里都只有集体化和斗争,最后这个可怜的小姑娘也在清晨到来的时候静悄悄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故事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不但这座宏伟的大厦没有建成,而且那个代表社会未来接班人的孩子娜斯佳也病弱死亡。

这部小说是普拉东诺夫在苏联社会改造趋于最顶峰的时期写的,当时苏联经历前所未有的废除自由经济体制、强化国家权力垄断、推行国家工业化、大搞农业集体化、让反对者消失、控制言论最为强烈的年代。整个社会的狂热和权力前所未有的渗入让社会窒息,最终演变成了一种极权行为。

忽略个体的宏大的叙事最终走向了极权

这部小说延续了普拉东诺夫一贯的风格,那就是对那个时代,那个社会,那个特殊年代的揭露和批判。忽略个体感受的宏大叙事,最终走向了极权。

我们能理解俄国人的奴役、压迫和剥削,他们长期受专制统治,很想在短时内快速改变现状,远离曾经那个剥削和沉重奴役的时代,一是为了快速摆脱这种困境,他们选择了冒进的方式,利用一种狂热来进行,最终这种尝试以失败告终,他们走向了极权。

权力垄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所有人都被宏大叙事所“绑架”,成为社会的奴隶。那些将自身束之高阁、逐渐脱离了民众、忘记了初心的官吏阶层不想民之所想、虑民之所虑,只知道向人民颐指气使地不断索取,沉浸在自我满足自我欺骗的世界中无法自拔。

高压、强权之下,整个社会人心惶惶、氛围低沉,人民生产积极性遭受了重大打击,国家生产力不增反降。面对这样的惨况普拉东诺夫无法静观其变,于是将自己的经历和思考反映在这样一部开创性的作品中表达出自己的声音,这部作品也代表了二十年代后期苏联内部个人与日益集体化的国家之间发生的冲突。

本文参考文献:

普拉东诺夫.《基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颜威说历史

颜威说历史

故事说人物,人物说人性,人性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