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清静经》里有这样一段话:“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神是喜好清虚的,但人心常常骚扰它;人心是喜好安静的,但各种欲念常常去勾引它。如果能把这些欲望都排遣出去,心自然就能安静,心一安静神就能清虚。
也就是说我们的元神本性与它对外反应作用的识心原本都是清静的,只因我们不能控制心猿意马之乱动而受外境的牵动引发七情六欲,使得我们脱离了我们的本性,所以个人的经验中才会有这么多的人间烦恼纷扰以致使我们远离了清净境界。
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看出,是什么扰了我们的清净呢?不是别人,是我们自己,是我们自己的欲望扰了我们的清净之心。
02
大家都知道,人有多种欲望,最普遍的就有食欲、色欲、权欲和钱欲。我们甚至可以说人无欲则枉为人。人们对正当的欲望追求,是人类文明的表现。有欲望才有追求,有欲望才有动力。因为欲望,就会给自己定下目标,而追求就是为了促使目标得以实现所做的努力。
当一个人产生了某种欲望,这种欲望就会影响他的思想,指导和支配他的行动,甚至能作为一种产生动力的神奇心理,改变人生的轨迹,欲望一旦产生就会激发所有潜在的力量。可以说,欲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蛮荒时期的人类,走下树巢,走出洞穴,从茹毛饮血改为食不厌精,造华屋宫殿,以车代步,进而还要上天入地,细微至粒子,广袤至宇宙,都要穷尽其奥妙。这全都是欲望的推动。
说了这么多,那么有人就会奇怪了,既然欲望有这么多的作用,它不挺好的吗?怎么会扰了我们的清净之心呢?
请注意了,我们说的是正当的欲望。对于欲望理解的困难之处就在于此,它一半是天使,另一半却是恶魔。它既能推动社会进步,也能滋生邪恶,成为破坏秩序、毁灭文明的灾星。欲望如果没有节制,那就是灾难了,比如食欲,正当的食欲使我们摆脱了茹毛饮血,衍生出了不同的菜系,形成了不同的饮食文化,我们道教许多宝贵的养生思想也多与此相关。
然而美食的泛滥,使一些为吃而吃,竟致于暴殄天物,浪费了不说,还伤了身体,甚至有人送了性命,想想每年因为贪杯导致事故而失去生命的人有多少?大的我们再想想非典和新冠疫情,这么大的灾难,给我们的社会造成了那么大的不便与不安,它的起因就是因为人们食欲的膨胀,对于野生动物的猎食。
正因为人的“欲壑难平”,无限膨胀的欲望遮蔽了我们去认识本心和认识周围事物,我们的心才无法达到清净之境,我们的人生也会多了许多苦难。
03
听过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个年轻人,因为给一个部落立了功,部落首领为了答谢他,便要奖励一些土地给他。首领说:“你从这里往西走,做一个标记,只要你能在太阳落山之前走回来,从这里到那个标记之间的地就都是你的了。”
年轻人欣喜若狂,免费的东西,谁不想多要一点。于是,他铆足了劲,走过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跨过一条河流又一条河流。每往西一点,他所属的范围就大一点。范围大一点的时候,总想着还可以再大一点点。他想:再走几步吧,这样就能得到更多的土地。接着,他又往前走,一直走到筋疲力尽的时候,他才想起该回家了,可是太阳已经悄悄藏在了山后。
太阳落山后,年轻人还没有回来,部落的首领便派人去找年轻人。结果却发现他在远处的一个山上,累死了。
听完这个故事可能很多人都会笑那个年轻人太贪婪,以致得不偿失,他要是不那么贪婪,适可而止,那他就可以占有一片土地,衣食无忧,但现在因为贪婪反而丢了性命,真不值得。但事实上,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是这个年轻人,我们无法拒绝欲望一步步的诱惑。
类似的情形,我们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吃自助餐的时候,即使吃不了,也要把碗里装得满满的;得到了爱人的情感,不去珍惜,却希望更进一步得到对方全部的爱;得到了朋友的帮助,不仅不顾感激,还贪婪地看着别人手中更多的钱财;做错了事情,因为侥幸没有受到惩罚而继续做更多的错事。正是因为这些没有止境的欲望,我们才离我们的本心越来越远,离清净越来越远。
04
有人认为欲望的不断满足是一种幸福,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认为钱欲得到满足就能幸福的,在真正拥有了财富后,却也有人因为已经青春不在而懊悔不已,当年对于幸福的期盼也并未如期而至。认为权欲得到满足就能幸福的,也有人因为太过沉重的责任和压力而身心交瘁,曾经对于幸福的憧憬,变成无官一身轻的慨叹,甚至变成权欲的奴隶,银铛入狱,不要说幸福,就连基本的人身自由都一并丧失。可见欲望的满足并不能与幸福挂钩,欲望的膨胀只是迷失了我们的清净之心。
也因此,清静经里说达到清净之心的途径是“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这里所要祛除的“欲”就是人过度膨胀的欲望,只有祛除了那些不正当的欲望,人才能通向清净之境。
“欲不可去,求可节。”欲望不能去除,但对于欲望的追求是可以节制的。我们人之所以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是我们有理智,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知道,也必须对自己的欲望进行约束,进行节制,不能让欲望牵着自己的鼻子走。道教提倡道法自然,因此我们不提倡禁欲主义,允许每个人有正当合法的物质利益和其收益供其享受和使用,并以人们满足正当需要,达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社会为理想目标,但这个正当的欲望,是与每个人的各种综合能力和诸多条件相关联的。
05
道教提倡人有一个“欲望度”,就像水到100℃会沸腾一样,对自己的欲望,我们也必须把握住这个“度”字,这个“度”就是要认识自己,了解你有多大的获取社会认可的能力,提出适合自身条件以及自身生存所需的欲望要求,这也就要求人学会“知足”。当你每日粗茶淡饭,温饱有余时又何必叹息没有鲍鱼燕翅?想想那些食不果腹的人,况且对于人的健康,粗茶淡饭未必比参鲍燕翅差;当你两室一厅小屋住着时,何不想想那些居无定所的流浪汉,又何必整天挂念着别墅高楼?
道经修炼著作《坐忘论》有言:修炼的实质就是消除心灵上的污垢,追究人心的本体,原来就是道。只是这个本体被我们的意识所污染,以致蒙蔽越来越深,遂与道隔绝。现在如果能消除这层心上的污垢,还心以本来面目,就是修道,使心不再随意游荡,而去与道冥合,让心重返道的本质,就称为归根。
这里所说的,使我们的心游荡而无法清净的正是我们内心那些无限膨胀的欲望,这些无止境的欲望是蒙在我们心灵上的污垢,是它们隔绝了我们与道合一,我们学习修道,努力与道合一要做的就是控制我们的欲望,还我们的心以清净的本质。道经指导我们,我们只要祛除了那些不必要的欲望,守住自己的清净之心,就能百病俱消而复命,继而续命,就可以使你知道根本的常道。知道了常道就会无所不明,最后就能长生成仙,这也正是我们修道的目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