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德体育注册官方入口 妻子萧珊患癌后,作家巴金痛哭:我不该写小说,更不该生儿育女!

郏子淳说电影 3周前 (12-06) 阅读数 0 #推荐

1972年,著名作家巴金的妻子萧珊不幸患上了癌症,眼看就要命不久矣。

萧珊临终之时,看到她被癌症折磨得形销骨立的样子,巴金心痛得简直无法呼吸,他伏在萧珊的病床前痛哭:

“我当初不该写小说,更不该生儿育女!”

后来的他,在妻子死后,甚至把她的骨灰放在自己的枕边,夜夜和骨灰盒共眠33年之久,直到自己去世。

一代文坛之光巴金,为何对妻子萧珊如此深情?

他们之间,到底有着怎样动人的爱情?

巴金又为何后悔写小说和生儿育女?

01

1904年,原名李尧棠的巴金出生于四川成都的一个官宦人家。

巴金家很大,这里指的不仅仅是巴金家居住的成都李公馆面积大,更重要的是,巴金的家人非常多。

据统计,小时候的巴金,家里有将近二十个长辈,还有三十个以上的兄弟姐妹,

而为了照顾这些人的生活起居,巴金家里甚至还请了四五十个男女仆人。

生活在这样人口众多的大家庭里,照理说应该很幸福。

然而,巴金家却是一个封建大家庭,这里遵循的都是封建社会的那一套。

在这个封建大家庭里,表面一团和气,实则肮脏一气。

自从看到亲人为了祖宗的一点遗产互相算计后,巴金开始对这个家渐渐失望,他离开家,来到了上海,以创作为生。

在上海,巴金终于自由了,接下来的他,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历,写出了长篇小说《家》。

在《家》中,巴金通过一个个美好生命的毁灭,沉痛控诉了封建大家庭对年轻人的压迫和控制。

因为巴金的作品贴近人性,讴歌生命的自由和美好,长篇小说《家》发表后,不仅震动了文坛,

让巴金从此成了名作家,他也因此收到了很多年轻人的喜爱。

很多年轻人自发给巴金写信,和他讨探生活、理想和进步。

在这些给巴金写信的年轻人当中,就有后来成为他妻子的萧珊。

一天, 巴金和往常一样,拆开了一封读者来信。

那天的巴金怎么也想不到的是,信一打开,一张照片就如同一只飞舞的蝴蝶般飘落下来。

巴金拾起照片一看,只见一个戴着大帽子,剪着利落学生头的年轻女子玉立在照片中间,不仅如此,这名女子还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就像是会说话一般。

等巴金翻开照片的背面,发现竟然还有一行小字,写着“给我敬爱的先生留个纪念。”

这个给巴金寄照片的女子就是萧珊。

此后,巴金和萧珊的通信就渐渐多了起来,俩人在信中无话不谈,两颗心也开始越走越近。

02

当时的萧珊还叫陈蕴珍,还在学校读书。

因为饰演过话剧《雷雨》中的四凤,萧珊对巴金充满了崇拜心理。

而因为和萧珊有着长达13岁的年龄差,每次给萧珊写信,巴金总会称呼她为“我的小友”,

但巴金没想到的是,萧珊对巴金的心,却不是朋友这么简单。

1936年,在和巴金通信半年后,萧珊大胆地在信中问道:

“既然笔谈如此和谐,为什么就不能面谈呢?希望李先生能答应我的请求。”

萧珊的勇气,让离家出走后一向郁郁寡欢的巴金大为欣赏,

于是他同意了这个可爱女孩的请求,和对方来了一次正式的见面。

那是1936年8月的一天,上海南京东路719号新雅粤菜馆里,32岁的巴金和19岁的萧珊见面了。

一见面,活泼的萧珊就忽闪着大眼睛笑着对巴金说:“哎呀李先生,你比我想象的要年轻多了。”

见萧珊如此明媚,巴金也被她感染了,也忍不住开心地回道:

“你也比我想象中的更像个娃娃呀!”

俩人就这样聊了起来。

后来,除了写信,萧珊还会跑到巴金住的地方去,陪他聊天,关心他的生活起居。

而在这些接触中,萧珊对巴金的感情也开始变得不一样起来。

正好这时,萧珊的家里给她安排了一门亲事,想让她嫁人,萧珊不愿意,就跑来询问巴金的意见。

面对迷茫而期待的萧珊,巴金只轻轻说了一句:

“这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考虑。”

巴金的话,让萧珊顿时失望无比,眼见巴金对自己无意,萧珊眼眶里的泪再也忍不住了流了出来,紧接着,伤心失望之下,萧珊拔腿就跑了。

女孩真诚的心意,巴金怎能不知,但他自知自己年龄比对方大太多,万一耽误人家怎么办。

见萧珊难过,心急的巴金赶紧追出来解释:

“你现在还小,对未来充满幻想,需要读书,成长。我愿意等你,若是将来你成熟了还愿意要我这个‘老头子’,我们就在一起。”

巴金对爱情的真诚和诚恳,终于让萧珊看到了他外表下一颗正直善良的心,此后,萧珊对巴金的爱更坚定了。

后来,萧珊想办法让自己的母亲也见了巴金一面,就是这次见面,萧珊的母亲也认可了巴金的人品,俩人的恋情,也等于得到了父母的支持。

有了父母的肯定,巴金和萧珊这对年龄相差巨大的恋人,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恋爱起来。

此后,二人一起经历了许多的磨难,但庆幸的是,他们都陪伴在彼此身边。

03

恋爱仅一年,抗日战争爆发,萧珊和巴金一起,投入到了火热的抗日战争中。

战火中,生命比蝼蚁还要脆弱,很多时候,这对恋人并不能时刻在一起,相反,更多的时间,他们往往天隔一方。

但庆幸的是,他们的心却一直在一起。

在八年相恋的日子里,萧珊一直想尽办法追随巴金,无论巴金在哪,萧珊都会想办法去看望巴金,除了那两年萧珊在西南联大读书的日子。

1938年7月,萧珊高中毕业,去广州看望巴金。

他们像朋友一样,一起上街,一起吃饭,巴金处理工作,萧珊则处理生活杂事。

后来,日军进攻广州,巴金就带着萧珊来到了桂林。

在桂林,时不时就能遇到日机的轰炸,很多时候,眼见一幢幢房子,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因为战争而失去,

巴金却依然乐观,他幽默地说:“这半年敌机似乎跟着我,我到哪里,就炸到哪里,今天、昨天都炸过炸弹,但每次都只不过是强迫我们去游山。我始终未受到损失,而且胆也更大了。”

在随时都会丧命的日子,巴金的乐观离不开萧珊的支持,

在桂林,眼见工作的文化出版社两次被敌机炸为灰烬,眼见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无常的生活一次次崩溃,萧珊却总会在巴金最困难时,用充满温情的声音告诉他说:

“不要难过,我不会离开你,我会一直在你身边。”

就这样,抗战打了八年,巴金和萧珊的爱情经过8年战火和流亡生活的洗礼,也像果实一样,日趋成熟,成于到了蒂落之时。

1944年,在经历了广州、昆明、桂林、重庆、贵阳、武汉、温州……等多个城市的多年颠沛流离的生活后,这一年的5月8日,巴金和萧珊终于在贵阳的花溪结婚了。

他们没有请任何朋友,也没办任何仪式,只是在镇上的一家小饭馆里,点了一份清炖鸡和两样小菜,

俩人只是安静地一起吃了饭,后来就一起散着步,回到一间名叫“花溪小憩”的宾馆休息。

那一夜,巴金和萧珊愉快地交谈着,聊着过去,也聊着现在。

就像后来的巴金在文章中记录的那样:

“我们谈着,谈着,感到宁静的幸福。四周都没有一声人语,但是溪水流得很急,整夜都是水声,声音大而且很单调。”

对于从19岁便离家出走,漂泊天涯近二十载的巴金来说,

这溪水声无疑就是“幸福的声音,为爱情欢唱的声音!”

因为,他终于有家了。

04

婚后,巴金履行了自己对萧珊的诺言:

“在任何环境下,我都要做一个值得你爱的人。”

此后,俩人携手打造了一个非常温馨幸福的家庭。

巴金写作,萧珊就负责料理家务,后来,他们又添了一双儿女。

有了子女,这个小家更好了。

在家庭的支持下,巴金的写作事业更上一层楼:

他的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的后两部顺利完成,他还因此写出了《雾》《雨》《电》等名作。

因为家庭太过幸福,巴金甚至不想去外地工作,他常说:

“我不愿意离开家,我是个恋家想家的人,我恋着孩子,也恋着萧珊。”

巴金是个非常有家庭责任感的人,在遇到自然灾害的那几年,哪怕在外地工作,他也一心牵挂妻子和儿女,他会把省下的口粮带回家,给萧珊和两个孩子吃。

离家久了,他还会专门写信给萧珊,让她不要担心。

而萧珊呢,也总是把家照顾好,不让巴金担心。

俩人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对家,对爱的守护,就像钱钟书对杨绛那样:

“我遇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可惜的是,幸福的日子是那样的短暂,十年动乱,将一切都打得稀巴烂。

动乱中,巴金失去了工作不说,他还被安排到臭烘烘的牛棚劳作,萧珊呢,日子也好不到哪去,每天都要被人批斗,还要去扫大街。

那些日子里,无论是谁,都可以冲到巴金家里去,抢他们家的东西,骂他们“牛鬼蛇神”,“黑老K”,“臭老九的婆娘”……

思想上的批斗,精神上的压迫,让巴金每天都活得很痛苦,

他经常感慨:

“日子难过啊!”

每每这时,萧珊总会温柔地鼓励他说:

“再坚持一下,坚持就是胜利!”

在那个年代,当很多人的妻子都因为丈夫被打成右派选择离婚和划清界限时,只有萧珊,却一直义无反顾地站在巴金这边。

她坚信巴金没错,更深信自己深爱的丈夫是个好人。

萧珊最令人感动的是,当巴金被人批斗时,她总会奋不顾身地冲上去,

一边叫着“打我打我”,一边任由铜头皮带落在自己头上,身上,以至于眼睛都被打得乌黑,身上也是青一块紫一块。

那些日子里,萧珊既担心巴金,又担心下放的一双儿女,以至于每天内心“都痛苦得像一锅煮沸的开水”。

在这样的内忧外患下,萧珊终于病倒了,而且一病,就是直肠癌,后来又迅速地发展为肝癌。

然而,就算患病,萧珊也得不到很好的治疗,最痛苦时,就连医院也进不去。

眼看心爱的妻子患病在床自己却无能为力,一向坚定自信的巴金也没辙了,

他扑倒在妻子床边,想起孩子们曾经因为不懂事而无意中说出的一句话,“爸爸做了坏事,害了我们大家”,

想到这里,心如刀绞的巴金忍不住痛哭:

“我不该写小说,更不该生儿育女!”

能让一个大作家发出这样无助的呐喊,可想而知当时的巴金有多痛苦。

可惜的是,虽然后来托朋友的照顾,重病缠身的萧珊终于住进了中山医院,

但已经太晚了,手术后仅5天,形容枯槁的萧珊就离开了这个她留恋不已的世界。

萧珊死时,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给巴金的:

“我不愿离开你。没有我,谁来照顾你呢?”

1972年的8月13日 ,深爱巴金的“明媚少女”萧珊走了,死时,才55岁。

萧珊走后,巴金的心也空了。

可惜的是,就算是这样,巴金也没能被停止被改造和批斗。

就连萧珊的骨灰,他也不能马上领回家,一直到3年之后,巴金才被允许把放在存放室里的萧珊骨灰盒领走。

和大家想象中不一样的是,巴金并没有把萧珊的骨灰拿去安葬,相反,他把她的骨灰放在了自己的枕旁,日夜相伴。

对于巴金来说,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感觉到依然和萧珊在一起。

2005年11月25日,在独自走过了没有萧珊陪伴的33年后,巴金终于与世长辞,享年101岁。

巴金去世后,按照他的遗愿,家人把他的骨灰和萧珊的骨灰一起撒入大海。

此举也正好符合了巴金的遗愿:

等我死了,我们的骨灰融合在一起了,那才是她最后的归宿,那才是我们共同的结局。

也许,最好的爱情,就是像巴金和萧珊这样吧,天上地下,两人总在一起。

有人说,这世上根本没有真正的爱情,

但对巴金和萧珊来说,这世上最美的爱情,莫过于从前慢,车马远,一生和你在一起,就是最独一无二的最好爱情。

就像《小王子》说的,也许世界上有五千多种和你一模一样的花,但只有你是我独一无二的玫瑰。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郏子淳说电影

郏子淳说电影

郏子淳说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