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坛经》
一念之间的愚昧,便能阻断智慧的般若之光;而一念之间的明智,则能唤醒内心的般若智慧。这揭示了人心的微妙与禅修的精髓。
2.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金刚经》
不应执着于任何一处,让心自然而生,无拘无束。这是禅修的至高境界,也是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3.
镜明而影像千差,心净而神通万应。
——《景德传灯录》
明镜般的心灵能映照出千变万化的影像,而清净的内心则能应对万种变化。这描绘了禅修者内心的明镜与神通。
4.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金刚经》
过去、现在、未来的心念都不可捉摸,因为它们都是瞬息万变的。这教导我们要活在当下,不被过去和未来所困扰。
5.
所作福德,不应贪著。
——《金刚经》
所做的福德不应贪恋执着,因为真正的福德是内心的平和与自在。这是禅修者对福德的真谛的领悟。
6.
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华严经》
就像莲花不沾染水分,日月不停留在空中一样,禅修者的心也应超越一切束缚,自在无碍。
7.
长夜安隐,多所饶益。
——《法华经》
在禅修的庇护下,长夜将变得安宁隐秘,带来无尽的益处与智慧。
8.
一切如来,身语意业,无不清净。
——《药师经》
一切如来的身、语、意都是清净无染的,这是禅修者对佛性的深刻领悟。
9.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金刚经》
一切有为法都是虚幻的,像梦、像泡影、像露、像电一样短暂。我们应该以这样的观念来看待世界,超越执着与妄想。
10.
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
——《坛经》
外在不执着于相,即为禅;内在不乱于心,即为定。内外合一,即为禅定。这是禅修者对禅定的深刻理解。
11.
人于浮世,独来独往,独生独死,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无量寿经》
人在世间,独自来去,独自面对生死与苦乐。这教导我们要独立面对人生,超越依赖与执着。
12.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坛经》
不是风在动,也不是幡在动,而是我们的心在动。这揭示了心念的微妙与禅修的深意。
13.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证道歌》
在梦中,我们似乎能感受到六道的存在;但醒来后,却发现一切都是空无的。这教导我们要超越梦境与现实的界限,领悟生命的真谛。
14.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金刚经》
如来无所从来,也无所去,因为他是超越时空的。这是禅修者对如来真谛的领悟,也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
15.
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五灯会元》
当我们了悟身心本性的空无时,我们与佛就没有什么区别了。这是禅修者对佛性的深刻领悟,也是生命解脱的至高境界。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